美文网首页
读书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好吗

读书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好吗

作者: df430a226133 | 来源:发表于2020-04-12 23:54 被阅读0次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从我们上学就听过,但这句话更多针对的是人类这个整体,对于个体来讲,读书能让我们活得更好吗?

    1995年4月19日,一个名叫惠勒的贼在光天化日之下,持枪抢劫了匹兹堡的两家银行。由于他没戴任何面具,警察在调出监控之后,没过多久就找上了惠勒的门,并将其成功抓捕。

    惠勒在被抓时仍然一脸困惑:“你们怎么找到我的?我明明在脸上抹了隐形液啊!”

    警察被他气乐了:“什么隐形液?”惠勒一脸认真:“柠檬汁啊!”

    这就是犯罪史上最笨的贼之一——惠勒,他没有妄想症,也没吸毒。后来根据负责本案的警官调查,惠勒得知柠檬汁在纸上写字之后可以隐形,于是他想,把柠檬汁抹在脸上一样可以达到让摄像头拍不到的“隐形效果”。

    这个笨到如此境地的贼成功引起了康奈尔大学心理学教授大卫·邓宁的注意,他和他的研究生贾斯汀·克鲁格做了一系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最缺乏知识和技能的人反而最无法认知自己的这种缺陷。实验结果肯定了邓宁教授的猜测,比如让自己的本科生估分,成绩越差的学生给自己估的分越高,同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司机身上——那些车技很差的司机普遍认为自己是好司机。

    大卫教授将所观察到的现象总结为达克效应——一种认知偏差现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但是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这一发现也让他获得了2000年的搞笑诺贝尔奖心理学奖。

    当然,抢银行对大部分人来讲并不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其他很多方面的内容却会确实地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想想看,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理解完全是错的却还以为自己无所不知,会为生活带来多大的隐患。

    1988年,一个名叫威廉·巴德·波斯特的流浪汉、诈骗犯、马戏团厨师外加卡车司机做了一件天才的事,他典当了一枚戒指,买了几张彩票,然后中了1620万美元。

    然而好景不长,拿到第一笔奖金之后的三个月,他就因为赌博和购买私人飞机等等“大宗消费”负债50万;一年之后他又因购买豪宅而变得身无分文,宣布破产。他只得卖掉家产和彩票奖金的提款权,换回了256万美元。然而这笔相当可观的钱又被他挥霍掉,并且他还因暴力犯罪锒铛入狱。出狱后,波斯特终于一贫如洗,在2006年悲惨去世。

    波斯特的案例值得我们深思,财富的确可以通过幸运得到,然而“达克式”的波斯特对预算、房地产投资、兴办实业等等知识一无所知,以至于最后落得如此田地。他自己也曾说过:“我身无分文的时候要开心得多。”财富即使可以因偶然的幸运降临到无知的人头上,但最终给他带来的或许还是不幸。

    达克效应并不是笨蛋的专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可能会出现达克效应。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短板,自己的知识所达不到的地方。事实上,对于总体知识来说,我们人类大部分人其实都处于巨婴状态当中——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在知识和技能抵达某个点之后才开始可以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真正渡过了层层考验抵达“大师”阶段的人,在人群中凤毛麟角。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总有人在看到艺术大师的作品时会觉得“我上我也行”。

    要破除达克效应,就需要我们获取更多有效知识,而读书,是到目前为止较好的选择。有人可能会说,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想要什么知识直接去查不就行了吗?这里就要提到另一个现象——谷歌效应:有了谷歌等搜索引擎之后,我们都知道这个知识可以查到之后,就不太愿意去记了。

    是否记得重要吗?我们的大脑是有惰性的,本能上遵循消耗能量最小化原则。也就是说,如果大脑知道了网上都能查到,潜意识里就不会费劲去记忆了。而一个人是否真的掌握一个东西,关键是看他能否把知识或者技能内化为他的本能,或者说直觉反应,成为自主的,自发的一个响应方式。这种转变需要长期的重复和练习,如果你根本就记不住一个知识,肯定是没有办法把这个知识进行内化的。所以总会有人说读书没有用,很重要一方面就是因为没有把知识纳入自己的系统里,慢慢就遗忘了,在想办法把知识纳入自己系统之前只能通过记忆。而如果我们的大脑认为网上有所有的知识,就更不会努力去记忆。

    更何况网上的信息很杂乱,没有系统。谷歌等搜索引擎的设计目的并不是更有效地传递知识,而是更快地传递信息,为了易于传播,就得让知识和观点变得肤浅,最终到用户头脑里的,不过是一个个被污染的模因——我们甚至没有意识到它们被种到了自己的大脑里。最终由于对网络的依赖性和网络的肤浅性,我们很可能会逐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正如贝特朗·罗素所说:“我们这个时代让人困扰的事之一是:那些对事确信无疑的人其实很蠢,而那些富有想象力和理解力的人却总是怀疑和优柔寡断。”怀疑和优柔寡断使得真实的知识难以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却让虚假的知识、谣言更容易传播和被人接收

    前面说到一个人是否真的掌握一个东西,是看他能否把知识或者技能内化为他的本能,实际上读书本身也是一项技能。有人会抱怨读书这个手段效率不是那么高,但是如果经常读书、掌握了方法,读书的效率也会随着增加,不仅是速度变快,吸收到的知识也会变得不一样。

    选好书去读很重要。读书确实是一项耗费时间的事情,读完一本书,少则几小时,多则几个月,其付出的最大成本就是宝贵的时间。读的书如果本身内容质量有问题,不但没法让一个人成长,可能反而会误导读者形成错误的观念。所以,读烂书的经历越少越好,只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何挑选好书,避开烂书。这需要眼光,需要经验,甚至可能还需要点运气。

    然后是读书需要方法。上学的时候,怎么阅读确实有老师专门教导过,但那一般都是为了应付考试,于是很多人阅读的水平就一直停留在了初中高中。一些人对读书的理解是看过就过去了,看完了所有文字就看完了一本书。在这样读书的时候,其实是把关注点放在了自己注意的地方,有选择地获取信息,不清楚的地方也不去深究,以为自己看懂了,实际上就很可能与作者的意思南辕北辙。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说到:“好的阅读,也就是主动的阅读,不只是对阅读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对我们的工作或事业有帮助,更能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

    现在是不是会有马上拿起一本书来阅读的动力了?马上开始,拿起一本书,也许就是一段新生活的开始。

    这里我想推荐一个小测试:根据平衡状态的测试后,可以根据当前状态的优势和弱点给出推荐书籍。当然,作为一个趣味测试,信度效度没有那么高,只能粗略给出一个结果,但是至少解决了选择困难的问题,而且筛选出的书单也是本本精品。书籍有教练导读,从教练的角度指导读书,不仅读懂,还会教你怎么去实践。另外开设了共读营,让有共同兴趣的人组队读书,建立适合讨论和监督读书的氛围。

    终身学习,多去获取不同类型的知识,不仅是我们获取财富与健康的手段,这种行为本身还塑造了我们的直觉和想象力。已知的事实是连接不同个体、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共同参考点,是我们产生观点甚至梦想的基础,也让我们变得更加睿智,更加谦逊,知道自己如何还能变得更好、更加强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好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yfw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