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辩题咬文嚼字在所难免,不过在此之前,先稍微宏观一点,看看辩题的背景和一些隐藏条件。
首先,没有时代背景约束,没提古代还是近代还是当代,这个问题首先就得解决,世风很重要,这个时代流行什么风气,为什么流行这些风气?和这个辩题关联性想必不小。同理,也没提地方,地域性,相对而言地方要考虑的应该少,不过也有风土人情之说。辩题都没有限定,我们是自己限定一个还是都考虑进去,这也是一个问题,这我个人而言称之为开放性条件。
下面开始咬文嚼字了,首先看维护,结合后面的人际关系,我们很容易想到其他一些词,比如“建立”“确立”“发展”“修复”“保护”等。这里相当于就把一个辩题举一反多,变成了其他类似的几个辩题了,其中有异有同,在后面的内容中就要注意避免把异当同来用。然后我们着重分析一下维护二字,这里开始引百度百科了“维以护之,免受伤害”百度上这里的伤害指的是日常性的而不包括突发性的,通过维护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避免伤害,得有怎么一个效果,这是维护二字百度上给我们的限制条件(又发现一个限制条件,有没有具体用处不管,先记下),这些定义也就是给限制条件,都是可以避免打辩论的时候跑偏的,比如跑到修补,跑到发展建立这些词上。
下一个词“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单拿出来这个涉及的就大了,所以还是得扣回辩题,简单百度“人与人接触相处过程的心理关系”,这里的心理关系我会画一画圈一圈。这里因为感觉会和后面的“利”和“信”有关系。这里又给出自由开放的空间了,只说到了人际而没有具体说出到底是什么群体(商人重利,侠士重义,如果要举事例如何让其有代表性说服力,看语言表达能力了),但是至少说出了是人际而不是组织与组织之间,你要是言之有理说组织是由个体的人组成的,这尺度就得自己拿捏好。
更需要,这无非说明了下辩题类型,更嘛,都需要,咋说明更,还得放整体辩题中数?需要嘛,涉及到耳熟能详的什么马斯洛需求理论,是哪个层次的需要得确定。
然后辩题的矛盾点针锋相对的地方出来了,前面的应该都是共同搭建的平台,平台明确搭好了才开始针尖对麦芒。利与信,互利“互相收益,彼此收利”这里的利益可不止是物质的还有精神的,扩展性大。而互信呢?个人就知道是互相信任的意思,不知道还能有啥其他意思。利和信中,如果利只是物质方面的利,那么这俩个字的矛盾点就很明显了,但是如果这个利还有精神性的,这就像一个包含辩题(不合格的辩题了),互相精神上的受利可以包含“互信”。所以如果把利扩展成物质和精神上的利的话,我认为是不可取的,会使这个辩题无法进行下去,矛盾点相对的关系变成的包含被包含的关系了(待续,打游戏了。。。。)
接上,所以如果把利扩展成物质和精神上的利的话,我认为是不可取的,会使这个辩题无法进行下去,矛盾点相对的关系变成的包含被包含的关系了。关于利与信在人际关系中的得一些看法,首先二者肯定有相互影响的关系,人际关系中的信任从何而来,亲友感情经历,这些交情知根知底可以培养出信任,还有同样如果一个人可以不损害你的利益还能为你的利益着想,是不是同样可以取得人的信任,而这种信任个人认为是相对客观的,可以长久的,而反过来,一个一开始凭借利之外而取得人际关系之间的信任而后却损坏了当事人或者彼此的利益,简单的说就是,本来有感情却因为谈钱而破坏感情继而破坏感情所带来的信任,这种情况肯定不是少见的,要不然为什么会有人说别和亲朋好友做生意呢?这些我们该怎么看,是不是也涉及到这个辩题。同样的,互信其实也是可以带来互利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在没有较明显的利益分配问题出现时,我们靠什么用人,放到这个辩题就是,靠什么开展人际关系继而维护,应该是识人之才并互相给予信任,这样自然有利于开展后续工作,带来共赢的利益。所以 利信可以相互转化互相催生或者促进的,然后同样的在人际关系起到作用,这时候要考虑到出题者的“更”字了。“更”字辩题,不仅仅要分析利信在维护人际关系中的各种情况用处,更要结合之前上面指出的一大堆限制条件,隐藏的也好,明显的也好。
后面这种辩题拿出来打,往往得观众心评委心得不是客观分析有理有据,更多的是一种价值倡导,抒情,言语的渲染能力。有大牛说过一切辩题都是价值判断的辩题,虽然我个人不认可,但是针对大部分辩题而已,事实却是如此,再一顿看起来像模像样的分析后,最重要的还是传播价值观,虽然个人风格更像一个新闻工作者,总是说事实,尽可能提供自己可以想到的看待事实的角度方向,而最后一步价值观的倡导取向不乐意做出来,而辩论活动,说白了,以上的一大堆东西其实都是为了最后的价值倡导所服务的,一句题外话,那些以为是辩论是吵架的,请你们几句我的一句言论“人类的一切形式的交流,最后都是为价值倡导取向服务”。(暂时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