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刚过,昨天翻看新闻,凤凰网有两条新闻的标题吸引了我:《人类首次!中国成功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世界首次!复兴号将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
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两个首次”,单单标题就已经足够振奋人心!
细看内容,一个已实现,一个待完成。
嫦娥飞天,国人千年的梦想。从2004年,月球探测工程以来,按照“绕”“落”“回”三步走的既定方案,嫦娥系列探月卫星,一次次给我们带来惊喜。2007年,“嫦娥一号”承载了亿万人民的梦想,顺利升空,并传回了第一幅月面图像;2010年,“嫦娥二号”完成相关探测任务;2013年,“嫦娥三号”携带“玉兔号”月球车,实现中国首次月面软着陆,后续传回的星车月球互拍美艳全球。
美艳的互拍如今,“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而且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上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为我们揭开了月宫背面的神秘面纱。相信这张图片已经刷爆了你的朋友圈。
月宫背面近距离美拍今天,一大早又有好消息,凌晨时刻,各大网站发布了“玉兔二号”在月背留下的第一行“脚印”。相信不久的将来,月球上将出现中国人的身影,留下中国人的足迹。
可爱的“玉兔二号”和她在月宫背面留下的脚印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美丽的图像,而这背后是大量的技术支撑和人员、资金的投入。在网上我看到了嫦娥三号的研制进度表,这个长长的表格,每一行都是一个小系统,每个研发单位都有一个小团队,从2008年开始设计到2013年发射,历时5年多,这还只是研发阶段,只是一个型号的研发。目前为止,嫦娥系列的四个型号,应该都是同样的研发模式,所以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伟大的工程,一个必然载入史册的工程。
有人可能问,耗费这么多人力物力,就为了拍几张照片吗?从网上的报道可以把嫦娥四号的工作归纳为这几条:①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②巡视区形貌、矿物组份及月表浅层结构研究,③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研究,④月表生物科普试验。特别是第一条,由于月球背面屏蔽了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干扰,在那里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进而为研究太阳、行星及太阳系外天体提供可能,也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要知道,这都是最前沿的天体物理研究方向,可能会回答萦绕我们心头的“宇宙之谜”。
更重要的是,在实现嫦娥四号软着陆过程中,通过“鹊桥”中继星的“牵线搭桥”,嫦娥四号探测器建立了定向天线高码速率链路,实现了月背和地面稳定通信。这种通信技术已经可以稳定地实现图像等传输,相信以后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好吧,如果这些你都不care,至少某一天在外国人面前,你可以指着月亮问,“你知道月亮背后有什么吗?”,然后傲娇地回答,“有我们的月兔!”
如果你还觉得这个离自己有些远,那第二个“首次”已经在你身边了。
虽然这个“首次”是个将来时,但是在地铁上,已经应用了不少ATO(高铁列车自动驾驶)系统,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享受了自动驾驶带来的便利;在珠三角的莞惠、佛肇两条时速200公里的城际铁路使用了ATO,那也是全球首次在运营速度200km/h的铁路上采用ATO设备。而这次通过94天、测试列车累计行驶里程186397公里的试验,复兴号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功能。
时速350公里的自动驾驶复兴号大家可能对高铁的速度已经不那么敏感了,因为好多人已经有过乘坐高铁的经历,也有时速300公里的路段。但是自动驾驶技术+350公里时速,这对软硬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专家的话讲,“需要获取的信息内容种类、获取信息的覆盖范围、信息的处理逻辑都更加繁多和复杂,因此需要更加完善的系统方案,更加可靠的应用技术,更加深入的研究和试验。”
高铁给我带来的红利,不仅是交通的便利、旅程的缩短、乘坐的舒适;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让城市圈扩大,旅行更容易说走就走;更深远的影响是,它已经成了一张“中国名片”,让外国人更好地认识中国,也让中国技术走出国门。
这“两个首次”用最生动的事实,显示了我们国家强大的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厉害了我的国!这一天,值得我们骄傲和庆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