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喜欢月夜,是因为月夜不用被家人强制早睡,可以自由找小伙伴在各个巷子玩耍,玩游戏,总是玩到家长在月色下到处找寻我们才回家。每次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即使被大人们抓回去的路上,我们还在大声唱着游戏时的歌谣,一路都是我们跳跃的影子。
十来岁的时候,对月夜印象最深的是跟着爸妈在麦场看麦。所谓麦场,就是麦子成熟时,在地头用石滚压出来的一块平地,可以用来存储收割回来的麦子杆,打麦子,晒麦子。眼看粮食成熟,各家都打起精神看守自己的麦子,一般麦子杆进场,大家便会收拾东西,住在麦场。因为父母都在麦场,留我们几个小孩子在家不安全,所以,从小,我们几个孩子便跟着住在麦场。晚上,月亮升起的时候,撒一地清辉,夜空无云,连星星也很少,惟一轮明月遨游,偶尔有夜雁飞过,发出空旷的嘶鸣。可以呆呆地望着夜空,把思绪放飞的很远,偶尔路过的路人的脚步声才会把思绪拽回现实,听着爸爸的鼾声,空气中弥漫着成熟的麦子的味道,不知不觉中,沉睡在月光里。
上学以后,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早上6点上早自习。凌晨5点多,背着书包,在鸡鸣犬吠中乘着夜色去学校。下半月的时候,经常有月光照亮那条熟悉的路。小学三年级到初三,六年的时间,一路上都在忧愁什么时候可以快快长大。那个时候并不知道,长大后会这么长久地离开父母,也并没有足够的智慧预见到,长大后要承担的东西如此沉重,长大后也会守护不好你想守护的人,长大后也会不快乐。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在家照顾我和弟弟的大姐,出去工作了。那一年,我十二岁,弟弟七岁,俩人在家独自生活。那时候最害怕夜晚,空荡荡的院子显得尤为寂寥。有时候去房顶,一个人看月亮,会呆呆地看到很晚。那个年龄,还不懂人情世故,不懂给亲人写信是报喜不报忧的,给姐姐的第一封信里写道:“你离开以后,我经常坐在房顶看月亮,总在想你……”姐姐后来告诉我,她看到那句话的时候,瞬间泪崩。
最近一次看见家乡的月光,是今年来北京的前一夜。正月初八的月牙,在夕阳未尽时已悄悄出来,没有日月争辉的绚烂,夕阳和月光都是柔和的。那天我发表了一个朋友圈,大概的意思是不想离开家,没多久收到一条充满温度的回复,看完回复,再看月光,已是泪眼婆娑。人生几回,能有这样的悸动。
月是故乡明 月是故乡明大学外出上学以后发现,城市的霓虹灯和厚厚的雾霾总会黯淡月光。每天的行程总是排的很满,匆匆赶路,很少想起来抬头寻月,惟有想家的时候,才会想起满地月光,想起月光下曾经的倾心畅谈,和分外的亲切。每次想起月光,满满都是家乡的味道,城市的月光,在记忆里极为稀疏。
那些承载我们成长岁月的景和物,在记忆中随着时间的流逝,却越来越清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长大后,深刻地理解了小时候读到的这句诗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