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论起农民起义领袖,我最欣赏的应该是黄巢。
而认识他首先是因为他写的两首诗。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后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能把文人笔下美丽的鲜花写的如此有杀气,但我却知道黄巢在看见菊花的时候一定满眼都是黄色。
金黄色!
那是帝王才匹配的颜色!
许多年以后,他终于黄袍加身,坐着金黄色的铜车驶进了大唐王朝的首都——长安。
这一刻,虽然已是冬天,但我想他心中的菊花早已盛开!
可菊花毕竟只是花,它会灿烂的绽放,也会无情的凋零。
当后来起义失败,他挥刀自刎的时候。他是否会后悔走向了这条不归路。。。。。
就算现在我们看来,黄巢都不应该选择这条路。与众多的起义领袖不同,黄巢不是因为生活不下去才揭竿起义的,他的家庭很富有,甚至可以说他就是现在说的富N代。
只所以加个N,是因为史书中记载,他家世代为盐商,富有资财,到他这一辈不知道是富了几代了。
你说你一个富家子弟,好好读书好好玩就得了,何必去冒杀头危险去造反呢?
其实不是我们不理解黄巢,是因为我们不理解“追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但每个层次的人追求的目标会有不同。我们普通人追求的是黄巢当时的生活,但黄巢的追求肯定有更大的目标。
他的目标是通过科举进入官场!
这也可以理解,虽然盐商富甲一方,但古代的商人地位很低,而且贩私盐就是杀头的罪,太不安全。黄巢想改变,就只有科举这一条路。
而且黄巢还真是个能文能武的人才,他不但文才好,而且颇有口才,更擅长击剑齐射,这要放到现在,绝对的五好学生。
有了这个目标,黄巢就开始了他屡败屡战的科举生涯。
可惜,他正赶上唐朝后期,当时官场腐败,科举试场更是被门阀子弟。官宦世家所垄断。普通人想通过科举扭转命运,变得非常困难。
在《新唐书·选举志》中就曾写到“进士科当之晚节,尤为浮薄世所共患!”
科举作为一个国家选拔人才的制度竟然成为当朝权贵互相依附,结朋结党的工具。这是一个王朝气数已尽的象征!
不久,他们就会为此付出代价!
事有因果,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可想而知,黄巢的科举之路最终走入了死路。
在最后一次科举失败后,黄巢写下了那首“不第后赋菊”。
去他娘的,老子不考了。反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