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街头小乐队成员陈桂林遭遇离婚,关于孩子的抚养权,陈桂林并不想放弃女儿小元,并想将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女儿身上,他想将女儿培养成一个钢琴家。可是生活是无奈的,没钱,就是最大的来自现实的阻碍。想成为钢琴家首先得有一台钢琴,可是陈买不起。他也不想放弃,在女儿对纸钢琴失望,并放出“谁给她钢琴就跟谁”的话。于是他想尽办法弄到一台钢琴。先是画一台纸钢琴,接着借钱,借不到,然后是偷钢琴,到最后被逼无路决定做钢琴。
平淡的一个名词中间穿插了“的”,莫名的让人感受到一股力量,而那钢铁般的琴里也蕴含了深厚的友情和亲情,更掺进英雄主义般悲壮的色彩。
这部电影显得特别是由于它本身的艺术性,不同于影院各种烂俗的电影,他用一种即幽默又悲哀的手法表现底层小人物的善良与温情,同时也给人们展现了90年代中国式小人物的生活状态。冷色调和浓烈暗黄色调呈现出别样的观感,清冷的气息和90年代东北的冬季相得益彰。这样的色调让人的思绪更容易回到过去,去看一眼自己未曾经历的时代,或是回忆一代人的生活。时代的背景定格在90年代的东北,钢厂的工人陈桂林下岗后就依靠以前的手艺,组织了一个婚丧乐队,来以此谋生。很多他的朋友,在工厂关闭之后都只能勉强养家糊口,那个辉煌的时代已近过去了,在面对改革的潮流之中,能够感受到小人物的无所适从。似乎倒下的不只是烟囱,还有年轻时的骄傲与信仰。一蹶不振的家庭,便容易出现破碎的裂纹。影片的开头就解释了他们夫妻的关系,两人之间的距离就像是后方的“翅膀”,自成一体,中间永远有距离。而那“翅膀”一半刚强,一半只剩骨架。
《钢的琴》:缅怀时代洪流中的你们陈桂林的收入低薄,但他仍有一个梦想,就是一定要支持女儿学钢琴,但夫妻力不往一处使,他的妻子选择一个卖假药的暴发户做孩子的后爹来支持孩子钢琴,于是才有后面一出集体造钢琴挽留桂林女儿的事儿。没有足够的物质支撑,但还能有理想去追逐。陈桂林让女儿上辅导班,会偷偷地给老师塞护肤品,没有能力购买钢琴,就串通自己的好友偷偷地让女儿去学校的琴房练琴,被发现后勒令禁止了,他回家便画了个钢琴,在木板上铺纸画油墨。这种种行为都便显出了一位父亲对女儿的关爱和支持,就算是大大咧咧的东北男儿,也练就出了柔情,父女俩那时的对话令旁人的都为之动容。
“当然能弹了,干了就能弹。”
“那干了也听不到声音啊!”
《钢的琴》:缅怀时代洪流中的你们听得到声音的,那最美妙的声音便在他们的心中。
在那个人人自危的年代,“钱”字就是一个敏感词。当陈桂林在为女儿的钢琴踌躇时,向好友们借钱便成了无奈之举,可当他一个个询问过去,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只能求自保,到最后,反倒是陪在他身边的寡妇爽快地拿出积蓄支持他。说到钱容易影响人和人之间的感情,但没钱的可以出力,在后来的制造钢琴中,陈桂林的朋友们都毫不含糊,大伙儿都是风风火火撸起袖子干。
《钢的琴》里塑造的工人和我们固有印象里的工人是不一样的,和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都不一样。他们的骨子里有一股热情,一种执著的精神,这是那个时代赋予他们的特质。就像他们哼唱着的苏联歌曲一样,别有一种味道,也别有一番滋味,我甚至从中觉得他们有今朝有酒今朝醉潇洒。从集体偷钢琴到决定造钢琴的那一刻,他们都是这般潇洒和不羁的姿态。
《钢的琴》:缅怀时代洪流中的你们钢的琴造出来了,故事的结尾是一个开放性的结局,为女儿造的琴,第一首曲子也是由女儿弹奏。时代太大,而人的情怀又太多,只能个人尝其滋味又继续往前。《钢的琴》是浪漫而又忧伤的,是渺小而又悲壮的,怀旧的人也只能看着时光老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