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句话: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一定要做,而且要集中注意力做,事件数量越少越好。
脑海乍现的词语是读书。
还记得最早听得“重要而不紧急”这个标准是在单位老师讲课时提出的,那是一次提升管理能力的培训。我脱口而出的是读书。
1.读书是每个人都想做的事情。没有人自甘堕落,只是自律的读书真的很难。每次鼓起勇气的拿起书本,无非是正好空闲,正好对各种短视频与快餐信息的厌倦,正好手边有书,那就拿来读读。偶尔一读,是机缘巧合,长期读书就成了长期登山,难而又难。所以,每次决心读书,最后放弃在半路。
决心读书是一回事,真正长期读书是另一回事。正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须知——说和做是两码事。
2.但起心动念还是很重要。如果没有开启读书的心思,真正去读书就是奢望了。有了读书念头,却没有行动,原有有二:一是念头不够强烈;二是环境或者自身能力不够。
还好,我一直坚持下来了。也主要两方面,一是下定了决心,每周一本书;二是下载读书app,方便手机读书。愿望强烈,手机读书再简单不过,都谈不上能力,结果就慢慢的看完一本又一本。
3.可是过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首先是看书进展缓慢,我说的是读书速度。书这种神圣的东西,写书人都是大牛啊!怎么能不敬读呢?古人读书都是要沐浴更衣的。秉持着敬畏之心读书,结果是越读越吃力,速度越来越慢,竟然慢慢开始停歇了。
还好自己很幸运,读了几本关于读书方法之类的书籍。到底是以“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的心态读书呢?书中告诉我,重要的是要做自己书籍的君王,凌驾于书之上,挑选喜欢的书来读。实践果然不一样了,于是我的读书速度与日俱增。
另一个困难是读书就忘,还看不到自己的改变。本来以为读很多书,人会焕然一新。即使不能立刻身价百万,至少也要有看事情深刻,解决问题快速而简单的能力吧?然而事实是:一是看的书基本忘却,都难以回忆清楚到底读了什么,更别提通顺的讲给别人听了;二是自己几乎啥也没变。生活的问题该有还是有,工作的问题原来难处理,现在还是难处理。
不禁怀疑,读书有何用?转折来自于好友!有一次几近放弃。还好,自己跟一个朋友聊天,说到读书无用论。朋友仅仅是说读书有用的,也许像酒一样,需要时间,在等着发酵呢!我竟然情绪崩溃,想大哭一场。哭过以后,也就梗着脖子继续读书了。现在想想,好像个小孩子,变得真快!
不过,这时候有几个改变:
一方面,一本书不再只看一遍,开始看两遍、三遍。能获得几个知识、道理或者故事,能从中有所收获,就开心。
另一方面,不再只是看书,还在思考这本书讲了什么,对我有什么用,从中可以做什么改变。从读书,到思考现实,一路波折,也一路有所得。
于是,读书愉悦的时候,还写一写心得体会。就是那种可以讲出来给身边人听的那种感悟!慢慢觉得,读书还是有点用的。
4.写出来更好。继承各种学习方法和先进的脑科学理论,不再对读书有任何抵触,反而慢慢爱上读书。读书的内容开始扩展到哲学、经济学、历史,现在慢慢爱上了文学和写作。将读到的内容写出来,是莫大的欣慰。偶尔有神来之笔,便开心!
5.简书有什么作用呢?最近关注简书,发现多是口水文章,甚至是自己的日记流水账。新人写作,处处漏洞百出,谈不上文笔,更难有吸引力,也就无从写作变现了。
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简书上,是否有浪费时间的感觉?
这与读书一样。首先是能力和环境的改变。能力上,简书是写作的练习场所。你可以不断的练习,这个app有强大的包容性。用习惯了,也就自然而然喜欢上写作了。
另外,有一大群友友的鼓励和帮助。你可以透过友友看到不同的人生。看到别人的经历,反而对自己是一种安慰。
最后,需要改变。写作技能的成长是需要锻炼的。因为不是科班出身,所以没有既成的写作套路。我们终究不能像陈忠实一样,一辈子用生命谱写一部绝世作品就结束了。时间用不起,那份苦吃不起,时代也不一样了。
6.最后,设定学习目标,掌握写作方法,持续练习更新,才是出路。
简书中有很多各地作家协会成员,他们很多也是草根出身,因为练习写作,最终著述等身。看到别人的成长路径,完全可以寻径溯源。别人踩出山间小路,因为追随的人多了,就成了康庄大道。
正所谓,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方知书山有路勤为径,古人诚不欺我!
练好基本功,做好读书人。这才是重要而不紧急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