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说了写文章要有逻辑性,要通俗易懂。但是有人问到有逻辑和通俗易懂容易,可是要文章有深度那就真的是难了。其实不是我们思考问题没有深度,而是我们在表达的时候,缺了一下几个东西,造成我们写出来的文章没有深度。
1.角度不够新颖
同样的角度,可能已经有很多人写过了,再继续写,就算你的深度挖穿地心,读者未必就觉得真的深了,因为你讲的很多东西,读者在别人那里已经见过了,你需要提供的就不只是1了,可能需要提供2,3,4,5,6…
传达信息时,其他视角自有其价值所在。当看不见其他视角时,可以通过观察事物背面、底下,或者将事物扭转、拉伸、抛掷、敲打、揉捏,以发现新的视角。
通过换位思考,在时间的横向和纵向上去进行不同角度的审视,总会发现新的视角。高中哲学课本讲过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不要轻易去判断视角的好坏,也许下一个新角度里面,就会蕴藏着宝藏。
2.细节描述缺失
充分的细节描写能增加文章的真实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没有细节描述的文章,就如同一面光滑的镜子,照映出来的就只有你自己,没有你想要描述的事情。一手好菜通常都要求色香味俱全,写文章也不例外,丰富的细节描写,是帮助文章色香味俱全的好方法。
细节描写可以从情感、感觉、 回忆、事实、风景、模样……对于成为描写对象的心理和事物状态,必须仔细观察,把握细节。先把握细节,然后再详细地加以描述。感官细节描写,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听觉都是可以尝试进行细节处理的方向。
3.陈词滥调太多
有人说,我也想把文章写得有深度,可是我没有合适的素材,素材都枯竭了,能写的可不就只有陈词滥调了么,陈词滥调对于文章的深度起不到任何帮助。
放眼看世界,从自身以外寻找灵感,写作素材就随处可见。找到素材,如何使用?和自己已有并且内化吸收的素材相结合,搭配使用效果更佳哦。可以尝试将外部素材与自己的内部素材进行不同的组合,有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俗话说生活不缺少美,但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寻找写作素材也是如此,做生活的有心人,给自己装上雷达天线,随时随地发现和吸收新鲜的东西,新鲜的写作素材就会源源不断的输入大脑。
4.忘了问自己为什么
诘问是一种学问研究的态度,在文章的写作中,也非常的有用。这是一种自我审视的态度,也是一种挖掘自身情绪的办法。
如果我们只流于表面,陷于一种“我知道这样比较好”但是为什么呢?口号人人会喊,打到帝国主义,可是如何打倒,怎么打倒,谁来打倒,谁是帝国主义?全部都不知道。那么今天写出来的文章,得出来的结论,就没有深度。
多问为什么,不是刁难和找茬,而是为了更好的揣摩自己的内心,找到各种情绪和想法的由来,整理清楚这些由来,才能笔下有力。
写作的路上,关于文章的深度,更多时候是一场自我探索的旅程,我们问清楚自己的心后,才能更加全面,多角度的看问题,也才能用更加细腻的笔触,更丰富的细节,去打动读者,写出真正有深度的文章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