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每个阶段的学习应该获得什么?读数理化可以益智,读文史哲可以怡情,读本科课程可以训练思维方式,读研究生课程能掌握科学方法。
读书步骤:读书之前应该先确认自己的目的,然后选择不同的书,并使用不同的读法。致用类图书就是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无需过多在意作者的写作逻辑
说读书无用的人是缺少让知识有用的能力。没有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存在的问题:没时间、没精力、记不住、学不下去,甚至认为读书无用,指责老师不行、内容不好。其实这是学习能力低下。
为什么知识付费火爆?这是用户的焦虑、恐慌和好奇心驱动的。在当下这个变幻莫测、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人们都不知道自己将何去何从,于是他们的内心满是“知识焦虑”和“知识恐慌”。
人们为什么反反复复为知识付费,但又无法从中获得价值?因为这些人并不能识别知识,也并不是真的需要这些知识。换句话说,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缺乏哪方面的知识,所以那些面对大众且未必有深度的知识必然大受欢迎。
拆书的关键:不是快速找出书中的重点,那跟我没多大关系,而是拆书能不能为我创造价值、为我解决问题。
为什么现在我们仍然觉得知识非得记住?因为学习惯性。对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来说,看不懂和记不住是致命的问题,它意味着无法通过考试。这种学习形成惯性后,哪怕没有考试了,人们仍然认为看懂和记住是学习的前提,甚至是学习的全部。阅读本身也不能创造价值,理解和记忆知识都不能创造价值。改变行为才有可能创造价值。并且改变行为只发生在将读来或者听来的知识内化和反思之后。
致用类图书为什么不是非得读完?第一个原因,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本书中(包括本书)都有很多你能学习的知识,但是其中也有相当多的知识是你不需要学习的。第二个原因是,读得越多,不见得用得越多。彻底读完的或者你读过的最厚的一本书未必是为你创造价值最多的一本书。所以,价值多少跟读得多少没有关系,读得少而精反而更可能去应用。第三个原因是,只要你能将读的书在工作中用上一丁点儿,图书给你创造的价值就已经远远超过书价。
成人(职场人)的学习与学院式学习的区别:成人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习者以自我为导向、关联经验、强调实践、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和内在驱动。
为什么现场培训比读书更有效?现场培训有些因素促进了学习者的拆为己用。优秀的培训师通常会做课前调研,以了解学习者对于某个主题的认识、经验、问题和期望,在此基础上设计或调整课程。学习者被提醒去回忆自己过去的做法、见闻,然后经过批判性反思,加工以往的经验。学习者还通过现场测试(不是考试),明晰自己的风格/习惯,知道自己的水平,认清自己的差距。优秀的现场培训一定要考虑两点:第一,即学即练,即为学习者提供在安全的环境中第一次练习新技巧的机会;第二,现场反馈,即讲师在学习者练习后给予专业的点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