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
为何你写的东西,就是吸引不了别人?

为何你写的东西,就是吸引不了别人?

作者: 霖丶风 | 来源:发表于2019-04-02 23:44 被阅读4次

  今天学了一些关于文案的知识,感觉很不错,我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

    文案四要点:

    1、揭露秘密

    2、提供可自证的信息

    3、利用经验教训

    4、榜样引领

    1.什么是揭露秘密?

  《疯传》这本书里介绍过一个案例:2001年的纽约城到处都是酒吧,如果你是一个新入行者,你准备如何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布莱恩·夏波罗的答案是:制造秘密。

  下图就是酒吧入口

为何你写的东西,就是吸引不了别人?

  如果消费者不了解内情,你甚至连门都找不到。但这恰恰是营销成功的奥秘所在。

  人们总是对被禁止的、秘密的事物充满好奇。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电影一旦被列为“禁片”,就会引发更多人想方设法搜出来看。

  并不是人们喜欢那些血腥、色情的内容,而是因为“被禁止”这件事本身就唤起了人们强大的好奇心。

  布莱恩的酒吧成功地借助了这一点。

  在很短的时间内,关于一家隐藏在电话亭后面的酒吧的“秘密”,就传遍了纽约城。

  人们争相恐后地来探险,疯狂地拉动着酒吧的生意。而且,布莱恩酒吧的名字叫“请不要外传”。

  因为他们“明令禁止”酒吧的顾客向外传播关于酒吧的信息——而这当然是故意的。

  在文案上也是一样,如果你想获取消费者的注意力和好奇心,那么你可以试着去把自己的产品信息融入到一个“秘密”当中。

  比如保温杯的文案。我们可以这么写:“为什么市面上98%的保温杯,都无法有效保温超过5小时?”

  这个时候,消费者看到的是你揭露的一个“行业秘密”——原来有那么多宣称高效保温的杯子,都无法保温超过5小时。

  而人们对于秘密,是很容易轻信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小道消息”那么容易传播)。

  紧接着,你立马去介绍你的“3层保温技术”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消费者才会有兴趣了解,且更容易接受。

  不光是文案,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使用“揭露秘密”这个方法吸引注意力。

  比如同样传递“今日头条发布了新的社交产品”这个信息,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两种表述方式:

  普通版:今日头条刚刚发布了一款社交产品,名字叫xx

  秘密版:你听说了吗?微信第一时间把头条刚刚发布的社交产品给封杀了!

  显然第二种更能勾起人们的好奇心,总之,用一句话文案去揭露一个秘密,可以更容易让消费者相信你,从而对你的产品更感兴趣。

  2.什么是提供可自证的信息

  广告之所以不被信任,很大的原因在于,消费者无法去判断广告的真实性。

  毕竟这是一个可以把“油乎乎”说成“吮指”、把“脸大”说成“旺夫相”的时代。

  如果我们的文案无法轻易地得到验证,就很容易被认为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假设你要卖一瓶主打“头皮护理”的洗发水,你有2种文案表述方式

  1.Xx头皮护理洗发水,天然养头皮,让秀发绽放健康之美!

  2.你洗过这么多年头发,但你却很少洗头皮!

  大家觉得哪一种更值得信任?显然第二种更值得信任

  原因很简单。第一句文案里提到的“天然养头皮”、“绽放健康之美”,消费者很难去判断真实性。

  但第二句文案,只要去回忆一下今天早上洗头的经过,就可以知道自己确实只洗了头发,没怎么“照顾”头皮。可以轻易去验证的信息,消费者更容易信任。

    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的电视广告,会花大力气给消费者做“互动实验”,比如海飞丝的“去屑对比卡”——直接用一张黑色的卡片来展现使用前后头皮屑的对比。

  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商家会推出“免费试吃”、“7天无理由退货”服务,就是要让消费者的“验证成本”降到最低。

  在文案中,一个很容易被验证的信息,是人们所共有的那些“糟糕记忆”。

  比如一个防蚊喷剂的文案:“你所期待的野外聚会,也是1000只蚊子的超大宴会。

  很少有人会认为这句文案是不真实的,因为消费者基本上都有在外面玩的时候被蚊虫叮咬的经历,很容易就可以判断出文案的真实性,从而跟着你的节奏了解你的防蚊产品。

  3.利用经验教训

  我们小时候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每当我们和家长产生争论时,他们很容易就会举一些“过来人”的例子来反驳我们:

  “没胃口?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一顿饭能吃4个馒头!”

  “不想找对象?你看看隔壁老张家的儿子,比你小3岁,都有俩娃了!”

  “还不穿秋裤?你没看到新闻里那个人因为不穿秋裤把腿冻伤了!”

  人类和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可以总结经验教训。

  而一些普遍被大家认可的经验教训,则是攻破消费者信任防线的一大利器。

  比如我们都听说过一句成人教育的文案:“曾经错过大学,别再错过本科。”

  针对的人群,就是那些只有高中文凭,找工作屡屡碰壁的人。

  是啊,那时候不好好学习错过了大学,趁着年轻可不能再错过自考本科了!

  而如果给你的文案里唤起大家都有过的经验教训,那么消费者自然不会“质疑”你,而是跟着你的节奏往下看。

  卖水果,文案可以这么写:“不要等到皮肤蜡黄,才想起要多吃苹果。”

  卖保温杯,文案可以这么写:“不要等老公有外遇,才想到原来自己嘴唇不够性感。”

  4.榜样引领

  在《影响力》这本书里,作者给大家指出了产生影响力的6大武器,其中之一就是:社会认同。

  “我们在做选择时,会经常参考别人的意见。”

  虽然我们总认为自己是理性的,但对于一个未知的东西,我们会很轻易地“人云亦云”。

  尤其当我们看到的案例极其具有代表性时,更是如此。其实不光是人类,很多生物都有一种“固定行为模式”——跟着领头的走

  所以我们会在新闻上时不时看到“山羊集体跳崖”自杀的新闻,不是因为它们智商低,而是因为头羊不小心摔下去了,其他羊也就跟着一头一头往下跳。

  人们在做决策时也一样,会优先参考其他人的做法。

  这就是为什么在地铁乞讨的人总是在罐子里先放上一些零钱(证明其他人给过)。

  这也是为什么综艺节目里总是会出现一些“哄堂大笑”的特效声,你明知道是假的,但还是忍不住跟着笑。

  在文案里,如果能够提供一个具体的成功案例作为榜样,那么消费者信任你的概率也会大大提高。

  而且,研究表明,你提供的榜样和目标群体越相似,产生信任的可能性越高。

  比如你会经常在一些知识付费的软文里看到下面这样的信息:

  “xxx同学,原来在停车场干保安,3个月前加入我的付费社群,每天跟大家一起学习社群裂变32种套路,现在成功走出停车场,找到了一份月入过万的用户增长工作。”

  这些案例中的人物和目标群体(那些迫切想要改变自己现状的人)都很相似,甚至有的人更狠,把自己的成长经历写成了一部“血泪史”:

  “5年前,我还是一个存款只有3位数的屌丝北漂,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发传单,后来努力学习各种文案套路,如今成为年薪上百万的自由讲师。”

  不管这些血泪史是真是假,我们还是不由自主的受到影响,从侧面更加说明榜样的力量。

  再来个我们经常在生活中可以见到的例子,比如卖橙子,是这么写:

  “曾经有个客户总是纠结我们不包邮的问题,但自从吃过我家一次橙子之后,在一个月之内紧接着又买了4箱,1箱给父母,1箱给丈母娘,1箱给老板,1箱给自己,而且都没包邮!”

    这样写,比单纯去讲 “果肉嫩滑多汁,让你吃了还想吃” 要有效多了。

  分享的最后我们来做个总结:

  我们大部分人写文案喜欢“罗列卖点”,但却往往忘记一个基本前提——你在打广告。

相关文章

  • 为何你写的东西,就是吸引不了别人?

    今天学了一些关于文案的知识,感觉很不错,我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 文案四要点: 1、揭露秘密 2、...

  • 为何你还没出名……因为没有找我写一篇文章

    为何你还没出名……因为没有找我写一篇文章 为何你的企业没出名…… 为何认识你的人少…… 为何别人不了解你……都因为...

  • 坚持简书写作,我只想做与众不同的自己!

    入住简书,写的东西没人看,有时也很灰心。 同样是写作,为何别人就那么的优秀,同样是飞行,为何别人就是公鸡中的战斗机...

  • 你是属于我的吗?

    我喜欢别人看我写的东西,但是我写的东西并不吸引人,所以每次拿给别人看的时候都感觉在强奸别人的眼睛。只有最关心我的大...

  • 记录写作的心情

    最近写的文章质量越来越差,好像自己的内心枯竭了。 写出来的字平铺直叙,吸引不了我,自然也吸引不了别人。 本来挺好的...

  • 你就是你,成不了别人

    最近看了《我叫MT之山口山战记》,这是一部以《魔兽》游戏为背景的动画电影。电影主要讲了,一个1级菜鸟被选中要完成一...

  • 为何写不出东西

    写作是一项输出的工程。从小到大对作文却没什么感情,写的时候总是那么痛苦,一个小时的时间,一半过去了还未动笔,苦思冥...

  • 每日一句

    写,先别问别人喜不喜欢,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真的能吸引来他人吗?

  • 粉丝与关注,随缘更好

    粉丝量与关注量都是需要经营的。首先,你得写出值得关注的内容。其次,你得想办法把自己写的东西广而告之,吸引别人来看。...

  • 干货——学会利用数据,让你的文案标题更吸引人

    有时候你写文案时,会不会觉得自己写的很好,但就是没有人看。 也许你的标题不够吸引人,让人产生不了想看的欲望。 也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何你写的东西,就是吸引不了别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yso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