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了一些关于文案的知识,感觉很不错,我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
文案四要点:
1、揭露秘密
2、提供可自证的信息
3、利用经验教训
4、榜样引领
1.什么是揭露秘密?
《疯传》这本书里介绍过一个案例:2001年的纽约城到处都是酒吧,如果你是一个新入行者,你准备如何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布莱恩·夏波罗的答案是:制造秘密。
下图就是酒吧入口
为何你写的东西,就是吸引不了别人?如果消费者不了解内情,你甚至连门都找不到。但这恰恰是营销成功的奥秘所在。
人们总是对被禁止的、秘密的事物充满好奇。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电影一旦被列为“禁片”,就会引发更多人想方设法搜出来看。
并不是人们喜欢那些血腥、色情的内容,而是因为“被禁止”这件事本身就唤起了人们强大的好奇心。
布莱恩的酒吧成功地借助了这一点。
在很短的时间内,关于一家隐藏在电话亭后面的酒吧的“秘密”,就传遍了纽约城。
人们争相恐后地来探险,疯狂地拉动着酒吧的生意。而且,布莱恩酒吧的名字叫“请不要外传”。
因为他们“明令禁止”酒吧的顾客向外传播关于酒吧的信息——而这当然是故意的。
在文案上也是一样,如果你想获取消费者的注意力和好奇心,那么你可以试着去把自己的产品信息融入到一个“秘密”当中。
比如保温杯的文案。我们可以这么写:“为什么市面上98%的保温杯,都无法有效保温超过5小时?”
这个时候,消费者看到的是你揭露的一个“行业秘密”——原来有那么多宣称高效保温的杯子,都无法保温超过5小时。
而人们对于秘密,是很容易轻信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小道消息”那么容易传播)。
紧接着,你立马去介绍你的“3层保温技术”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消费者才会有兴趣了解,且更容易接受。
不光是文案,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使用“揭露秘密”这个方法吸引注意力。
比如同样传递“今日头条发布了新的社交产品”这个信息,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两种表述方式:
普通版:今日头条刚刚发布了一款社交产品,名字叫xx
秘密版:你听说了吗?微信第一时间把头条刚刚发布的社交产品给封杀了!
显然第二种更能勾起人们的好奇心,总之,用一句话文案去揭露一个秘密,可以更容易让消费者相信你,从而对你的产品更感兴趣。
2.什么是提供可自证的信息
广告之所以不被信任,很大的原因在于,消费者无法去判断广告的真实性。
毕竟这是一个可以把“油乎乎”说成“吮指”、把“脸大”说成“旺夫相”的时代。
如果我们的文案无法轻易地得到验证,就很容易被认为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假设你要卖一瓶主打“头皮护理”的洗发水,你有2种文案表述方式
1.Xx头皮护理洗发水,天然养头皮,让秀发绽放健康之美!
2.你洗过这么多年头发,但你却很少洗头皮!
大家觉得哪一种更值得信任?显然第二种更值得信任
原因很简单。第一句文案里提到的“天然养头皮”、“绽放健康之美”,消费者很难去判断真实性。
但第二句文案,只要去回忆一下今天早上洗头的经过,就可以知道自己确实只洗了头发,没怎么“照顾”头皮。可以轻易去验证的信息,消费者更容易信任。
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的电视广告,会花大力气给消费者做“互动实验”,比如海飞丝的“去屑对比卡”——直接用一张黑色的卡片来展现使用前后头皮屑的对比。
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商家会推出“免费试吃”、“7天无理由退货”服务,就是要让消费者的“验证成本”降到最低。
在文案中,一个很容易被验证的信息,是人们所共有的那些“糟糕记忆”。
比如一个防蚊喷剂的文案:“你所期待的野外聚会,也是1000只蚊子的超大宴会。
很少有人会认为这句文案是不真实的,因为消费者基本上都有在外面玩的时候被蚊虫叮咬的经历,很容易就可以判断出文案的真实性,从而跟着你的节奏了解你的防蚊产品。
3.利用经验教训
我们小时候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每当我们和家长产生争论时,他们很容易就会举一些“过来人”的例子来反驳我们:
“没胃口?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一顿饭能吃4个馒头!”
“不想找对象?你看看隔壁老张家的儿子,比你小3岁,都有俩娃了!”
“还不穿秋裤?你没看到新闻里那个人因为不穿秋裤把腿冻伤了!”
人类和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可以总结经验教训。
而一些普遍被大家认可的经验教训,则是攻破消费者信任防线的一大利器。
比如我们都听说过一句成人教育的文案:“曾经错过大学,别再错过本科。”
针对的人群,就是那些只有高中文凭,找工作屡屡碰壁的人。
是啊,那时候不好好学习错过了大学,趁着年轻可不能再错过自考本科了!
而如果给你的文案里唤起大家都有过的经验教训,那么消费者自然不会“质疑”你,而是跟着你的节奏往下看。
卖水果,文案可以这么写:“不要等到皮肤蜡黄,才想起要多吃苹果。”
卖保温杯,文案可以这么写:“不要等老公有外遇,才想到原来自己嘴唇不够性感。”
4.榜样引领
在《影响力》这本书里,作者给大家指出了产生影响力的6大武器,其中之一就是:社会认同。
“我们在做选择时,会经常参考别人的意见。”
虽然我们总认为自己是理性的,但对于一个未知的东西,我们会很轻易地“人云亦云”。
尤其当我们看到的案例极其具有代表性时,更是如此。其实不光是人类,很多生物都有一种“固定行为模式”——跟着领头的走
所以我们会在新闻上时不时看到“山羊集体跳崖”自杀的新闻,不是因为它们智商低,而是因为头羊不小心摔下去了,其他羊也就跟着一头一头往下跳。
人们在做决策时也一样,会优先参考其他人的做法。
这就是为什么在地铁乞讨的人总是在罐子里先放上一些零钱(证明其他人给过)。
这也是为什么综艺节目里总是会出现一些“哄堂大笑”的特效声,你明知道是假的,但还是忍不住跟着笑。
在文案里,如果能够提供一个具体的成功案例作为榜样,那么消费者信任你的概率也会大大提高。
而且,研究表明,你提供的榜样和目标群体越相似,产生信任的可能性越高。
比如你会经常在一些知识付费的软文里看到下面这样的信息:
“xxx同学,原来在停车场干保安,3个月前加入我的付费社群,每天跟大家一起学习社群裂变32种套路,现在成功走出停车场,找到了一份月入过万的用户增长工作。”
这些案例中的人物和目标群体(那些迫切想要改变自己现状的人)都很相似,甚至有的人更狠,把自己的成长经历写成了一部“血泪史”:
“5年前,我还是一个存款只有3位数的屌丝北漂,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发传单,后来努力学习各种文案套路,如今成为年薪上百万的自由讲师。”
不管这些血泪史是真是假,我们还是不由自主的受到影响,从侧面更加说明榜样的力量。
再来个我们经常在生活中可以见到的例子,比如卖橙子,是这么写:
“曾经有个客户总是纠结我们不包邮的问题,但自从吃过我家一次橙子之后,在一个月之内紧接着又买了4箱,1箱给父母,1箱给丈母娘,1箱给老板,1箱给自己,而且都没包邮!”
这样写,比单纯去讲 “果肉嫩滑多汁,让你吃了还想吃” 要有效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