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和大家分别从宏观的广义相对论和微观世界中激光对细菌以及分子颗粒结构力的影响两个角度探讨了尺度大小决定一切这样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不同的尺度下,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世界。而那些世界里的运行规则可能是和你我所知的日常生活中的世界完全不一样的,比如光有些时候不是直线传播,而且还会对物体产生作用力。
大家熟知的一些事情也能说明尺度大小决定一切的道理。我们都知道地球是圆的,不是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平面。当年麦哲伦环球旅行验证了这一点之前,可能无数的天文学家就已经多多少少意识到我们生活的大地可能不是一望无际的平面,而是一个球形。但是这件事情即使是现在看来也是非常反常识的,因为我们生活的地面就是一个很平的平面,登高远眺,茫茫大地都是平整的一个平面,怎么会是球形呢?
如果地面真的是一个球形的话,那么我们应该感受得到曲率或者是地面的弧度存在吧?显然我们从来不会感觉到地面有任何的弯曲,这是为什么?
因为地表和我们人体的尺寸相比实在差的太多了,所以即使它是一个球体,我们也根本无法感知到地面曲率或者是弧度的存在,而只有当我们真的坐上了宇宙飞船,或者登月了,从别的星球回看地球的时候才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这种反差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尺度的问题。
其实这个尺度大小决定一切的道理,也同样可以适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很多时候决定了我们的人生。
我们有时候可能会感到困惑,看待一个事物的时候看的没有那么清楚,这时候你不妨从这个很复杂、很混乱的迷局中跳脱出来,用一个更宏观的视角,或者至少是不同的尺度、不同的思维模式来重新反观思考这个问题,有可能会豁然开朗。
我记得《得到》里面的万维钢曾经给大家举过这样的例子,大概意思是说有一个国外大学的心理学团队,他们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在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背景下,专门去调查那些垂垂老矣,已经走到了人生最后阶段的老人,让他们来回味自己的人生,问他们这辈子做过的最让自己后悔的事情是什么?最让自己不后悔的事情是什么?作为一个严谨的科研团队,他们可能得出了很多结论或者是复杂的分析,其中一条结论让我觉得非常有意思。
他们说,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民族、文化背景之下的这些老年人,他们回味自己人生的时候都有一个规律,就是他们会对自己没做过的事情后悔,而对于自己做过的事情往往不会后悔。也就是说在年轻的时候自己去尝试了,不管成败,这些老年人都会觉得非常有意义,回味无穷,觉得自己人生完整了,这辈子值了;可是如果有些事情当时非常想要做却因为种种原因最后没有做的话,他们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往往会不甘心,抱憾终生。
不过还有一个复杂的分析是心理学上对于人大脑记忆上的偏差,就是不论年轻的时候吃过再多的苦,老年的时候回味起来都是幸福的回忆。这一点很好理解,比如我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当年在文革的时候上山下乡去插队,那是非常苦的一件事情,可是当他们回味起来的时候觉得非常幸福,回味无穷。但是这并不代表当时他们承受的痛苦是虚假的,只能说明他们当年吃过的那些苦,在回味起来的时候已经弱化了,而回忆更多的是那些苦中作乐的记忆片段。
所以当我们人生中做一些重要抉择的时候,不妨跳脱出来,在一个更宏观的尺度上思考,以几十年的尺度来思考:我现在做的这个决定,在几十年后的我看来是不是一个能够让我终身悔恨或者是觉得这辈子值了的决定?
当今世界首富,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当年好像也是因为这样一个观点就毅然决然地辞了华尔街对冲基金的高薪工作,投身到西雅图的一个车库里面去创办亚马逊。当然了,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鸡汤故事,不过我觉得道理都是一样的。
还有一个没有成功的创业故事,就是我自己。我之前在美国的一家银行工作,也过着相比于现在非常舒服的日子。当我在考虑要不要辞职回国,全身心创业的时候,也是非常纠结。尤其是我老婆,她还在美国工作,如果我回到国内创业,我们刚结婚可能就要面临一个两地分离,有12个小时时差的痛苦抉择。
可是回国创业,想要给大家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想把这个模式做成商业上的成功,把心流造物做大做强也是我人生当中的一个梦想。
一边是在美国稳定、幸福、安逸的生活,一边是充满了凶险和辛苦的人生理想。我该如何抉择呢?
我当时就也用了这样的一个思维模式,跳脱出来想,当我50岁,60岁,70岁的时候,回想起我年轻时候的这段经历,我会不会因为做的这样的决定而后悔呢?当然了,具体到现实当中,还有很多的因素要考虑,比如我的个人能力,我的家里面能不能承受等等诸如此类的现实因素,但最重要的一个考量因素就是从人生长河的宏观角度来考虑。
我当时学的是金融工程,做的是风险管理,日子看起来确实是非常安逸,在一个叫匹兹堡的小城市里面,依附的是美国第五大商业银行,好像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朝九晚五,幸福快乐。可是如果我一直在这家银行里面待着的话,舒服的日子过得久了,人生也就荒废了。我根本都看不到外面世界的残酷,可能很少会关注到比如新技术对我们生活、事业、工作的影响,比如人工智能可能在五年或者十年之后冲击到整个美国金融业,到时候会有一大批人失业。我有这个能力去面对这些吗?即使有,等我30岁的时候可能会有个孩子来牵扯精力,而当我40岁50岁的时候,我的精力、状态、大脑、接触新鲜事物的学习能力,肯定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下降……所有的这些长远趋势叠加起来,我当时就反问自己:如果我不创业的话,我在美国过的这种安逸的生活,能够长久的了吗?
当我看的足够远的时候就会发现所谓的安逸稳定的生活状态实际上是一种假象,这是一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如果一直留在美国过那种安逸稳定的生活,当我到40岁,50岁的时候,一定会迎来中年危机,到时候上有老下有小,而我自己又没有锻炼出来更强大的核心能力,那将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这个思维模式帮我做了这样的人生决定,让我决定出来创业。还是那句话:尺度大小决定一切,我们都应该找到自己的尺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