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的一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勾起了不少人对旅行的向往。
最近的一篇《对不起,爸爸妈妈给不了你800万的学区房》在圈里火了一把,随之又提示被举报而删除了。
这对父母说,没有带孩子上3万一年的早教;没有让孩子进8万的双语幼儿园;没有买800的学区房。而是选择了辞职,带孩子环游世界。
看完文章,也许我们都会被这样的育儿方式所感染,观世界方能建立起世界观。
我认同文章中所说的,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在生活中能从容面对;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从而更包容、保持一颗好奇心;明白人生的意义各有不同。
无论是学区房还是欢迎世界,都只是选择了自己追求的教育方式罢了,都是在各自的养育理念支持下,认为能带给孩子幸福的途径。
很多时候,朋友圈里充满了各种美好的体验,让我们产生这样一种错觉:别人的生活不是岁月静好就是色彩斑斓,而自己的往往是平淡无奇或水深火热。
可是,光鲜的背后付出的是什么,我们都不知道。
幸福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人民的名义》里,高育良和他的夫人在外人看来,是举案齐眉、夫唱妇随的典范,两人的关系也可算是良师益友。可谁能想到,外人看到的恩爱,只是一个幌子。他们的婚姻早已结束,高也另娶娇妻了。
记得有一次搭顺风车,车主说起他身边这样的例子很多,表面上和和气气,私下里早已各过各的。
可见,有些恩爱和幸福,未必是真的。
前两日,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民国才女苏雪林和张宝龄的悲剧婚姻。两个新青年因父母之命,未曾谋面便结为连理。尽管婚前的书信往来已让苏雪林意识到俩人并不合适,终抵不过父命,草率结婚。
结婚之初,苏雪林发表了散文集《绿天》,多是她甜蜜的浑厚生活。书中对他丈夫的描写多是情意绵绵、浪漫无比。
但事实并非如此。
有一次中秋佳节,苏雪林挽着张宝龄在园中散步,指着月亮说“月亮好圆啊!”张宝龄回答她:“再圆也没有我用圆规画的圆。”
我想,当读者在看苏雪林的《绿天》时,定会对他们的婚姻生活心生向往吧?可谁曾想到,他们真实的婚姻状态却与之截然相反。
你不懂我的风花雪月,我不屑你的不解风情。
尽管36年的婚姻,只在一起短短数载,他们俩还是默契地坚守了这段婚姻。张宝龄直至去世前悔悟道自己对苏雪林太过苛刻而追悔莫及。
两个互不理解的人,相处短短数载,分离期间也鲜有联系,临死依然彼此惦念,却也令人唏嘘。
美好和幸福,人人向往。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脚踏实地过好当下的生活,珍惜以前拥有的点点滴滴,上孝父母,下教子女。好好爱自己,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心灵。自己的幸福,自己定义。
如此甚好。
最后一首诗,作为结尾。
你不快乐的每一天都不是你的
[葡萄牙]费尔南多·佩索阿
你不快乐的每一天都不是你的:
你只是虚度了它。无论你怎么活
只要不快乐,你就没有生活过。
夕阳倒映在水塘,假如足以令你愉悦
那么爱情,美酒,或者欢笑
便也无足轻重。
幸福的人,是他从微小的事物中
汲取到快乐,每一天都不拒绝
自然的馈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