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江字号旅行记

江字号旅行记

作者: LSM206 | 来源:发表于2024-08-19 16:24 被阅读0次

原创首发 文责自负。

标题:江字号旅行记。

江字号?老上海俚语,长江里国营江字号大客轮系列。不含糊的克拉斯。区别于外资船、民营船。上海有品位有等级,中国就有品位和等级。

我们都忘事。十九世纪末长江干线形成商业轮船航线。轮船?以蒸汽机为动力的钢铁壳的新式轮船,从上海-汉口,从汉口-宜昌,从宜昌-重庆。中国长江航线,至少涉及一亿多人口的区域。长江是世界第三长河。沿长江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铁路。长江水运,是科技生产关系,便捷运输工具,文明生活方式。许多读书求学者,从上游中游地方,乘客轮东下,奔向南京上海,考大学;飘洋过海,留学深造。几代人一百年来的历史啊!不记得了?

清末创办的国营轮船招商局,经营长江下游航线和海运航线。上海往返汉口的定期客货班轮,如江华号、江平号,简称江字号,是骨干系列船。如抗战胜利后,上海至汉口有十大江字号客货班轮营运。非常名气。它是上海联系汉口的纽带、代名辞。长江下游各港口的大众情人。哦,买到江字号客票啦!呵呵,我们要去远方啦!

社会中上层,有江字号乘船经历的,不屑一顾写这琐碎。有的朝代更迭,流落海外,早以忘怀。又是一批人。更多群体是平民百姓,有过这种经历。比如我,末代见识人。

江字号旅行记。视角是稚童,观念是小资。细节真实,让后人不只看到桃花流水。

1960年秋雨的清晨,黄浦江畔水门汀路湿滑。上海十六铺码头(照片9),爸爸和妈妈抱着我等,登上江亚号轮船,目的港是汉口。读幼儿园的我似乎记事伊始。我的记性较好,眼睛看事尚记得。爸爸背着一大绿帆布袋,袋口一只弓形铜锁。新兴的无产阶级小家庭,整个家什都装进了大帆布口袋里。他当年接受美国海军LSM363艇的单兵装备。他左肩扛袋,我就牵他右后衣角;他放下口袋,我就牵妈妈的衣角。我被告知牵衣角,就是切实存在!帆布袋丢了,不要紧。他跟姆妈开玩笑说,将大娃装在帆布袋里他背驮着,就不用买小孩票的1/2。姆妈眼一横,不行,闷了我儿!

你那宝贝帆布口袋,扔在路边无人捡,逃荒式的大口袋。姆妈揶揄他。

爸是镇江中学生,前朝上海海员工会考试取得舵工手册(月薪65),上海航政局考试取得三副证书(月薪122)。解放后招商局一等二副(月薪169)。我妈是市二女中学生,解放后考取军管会。他们结婚在金门大饭店,照片挂在王开照相馆橱窗。我算经济文化小资的小子,写这。

所有人看船,几大呀?就是看堆头,行话叫总排水量。江亚轮1939年日本造下水,原名兴亚丸,总排3千3百多吨,总长102公尺,巡洋舰式流线型。四层楼高。非常优雅的航海客轮(照片7)。战后赔偿中国。招商局改名江亚轮,营运上海-宁波航线。1948年底因爆炸沉没于吴淞口外。令人悲痛的海难事件!1956年分两截打捞出水,经江南造船厂修建,1959年竣工下水,安排营运上海-汉口航线(照片8)。载客量两千多人。爸特意选择这艘船,因设备好,房间、餐厅好。招待妈妈和娃们,乘船往汉口。

江亚轮、江字号的主甲板以上几层楼,舷边都是通道走廊,每个客房推门就是走廊,胜过阳台。典型的英伦风格。英国内河客轮吃水浅,转弯抹角多,中速马力,双车双舵。讲究舒适平稳第一,似郊外乡间活动的阳光海风建筑。他们在中国长江下游黄金航线,刻意推出了这款客船。日本航海业造船业,素来以英国为老师。而海轮吃水深,单车单舵,抗风抗浪性好。更益于马力发挥,讲经济效益。

我看这个时期,江字号系列中,江亚号是最漂亮的客轮。它的姊妹船江静号(原日本船名宁波丸),1949年载着前朝老大开往了台湾。船是历史的道具,上海国营轮船招商局的一对姊妹花客船,犹如两片树叶,潮起潮落,飘散了。

人谈客船首论客房。江亚号上层建筑首部,驾驶室以下,首先是二等舱区,属于高级客舱。每间房两个单人床,两只单人沙发,一张写字台,靠背椅,玻璃绿台灯,华生牌电扇。舱区内,有卫生间、浴室、会议室。舱区大门有24小时值班员,其它舱区人等"谢绝入内"。二等舱房间大约十几间。江字号每艘船不等。新中国规定,二等舱购票,必须有高级别单位证明,军官师级以上,行政13级以上(月薪140多),高校6级教授、6级工程师以上,"三名三高"人物…有资格购票旅行。其他的有钱不符合规定身份,买不了票。

其次是三等舱区,每个房间有上下铺两个,四个床位,一张写字台。属于中等级客舱。

再次是较多的四等舱区,属于普通级客舱。房间可能从左舷门直通右舷门,两边紧挨着一张又一张上下铺。像县城中学的宿舍。这种房间在江字号上最多。起码的买票有个铺位。人一出门就累了。

第四是五等舱区,客票上这么印着,票价。实际上是散席,就是在船中船尾走廊,内舱公共区域,楼梯侧,货舱走道。寻地合适坐下、躺下。租一张草蓆要凭票收费,进餐要收费。这是劳苦民众的最低旅行消费。

人谈客船往往津津乐道伙食。江亚号二等舱旅客可以点菜吃饭,可以送餐进舱,可以到小餐厅吃饭。凭船票入内,每人一荤一素两盘菜肴,一碗米饭或面条,稀饭。免费。高级小餐厅在船中部。其它江字号在船尾三楼。

二等舱旅客就餐完毕后,听广播请三等舱旅客凭船票进餐,一碗米饭,一盘菜半是荤半是素拼盘。免费。

四等舱旅客听广播到船尾大餐厅吃饭,凭船票进餐,一碗米饭,上面浇有半勺荤半勺素菜。叫"盖浇饭"。免费。地点在船尾二楼。餐厅均落地式玻璃门窗,钢架桌椅雪白台布。典型英伦航海风格。男餐务员戴白色高帽,女餐务员戴白玫瑰发卡,穿白色背带裙。均履布鞋。

五等舱旅客听到广播后,到船尾大餐厅看菜单买票吃饭。买菜后,配一碗米饭不收费。最低价蔬菜+米饭/一角钱。

凭船票等级进餐免费,到1966年11月止。

三等舱以下的旅客公用卫生间、浴室,每一层楼都有。浴室热水和开水,24小时供应。当时社会生活,普通人家哪里有标准卫生间?24小时热水的浴室呢?整艘船是环形立体大走廊、大阳台,白色帆布支撑着遮阳棚-英伦风格的讲究。图书杂志报纸开架于安静的大舱室。我说这种客船是一种小资的慢节奏旅行方式。惬意快乐,精神物质,自己寻找。

餐厅结束后是公共阅览室。船电台代办商业电报业务。

看江景、吹季风、聊天。活动空间大,步履平坦。每到一个港口,有时刻表。中途港可以视机上下逛逛。这样的旅行文化和慢节奏方式,是当时的飞机、火车、长途汽车,不能比拟的。古往今来,乘船旅行,除了住舱和伙食的相应要求,航行过程、目的地、文明的见地、精神愉悦、生活方式的调整、对异乡异族人群的理解…早已提上日程。去远方不是单纯的取A、B两点,重要在于了解A-B的连线。我们为什么活得这么呆板?

解放后至七十年代末,长江下游江字号客货班轮大致以上情形。江字号,有前朝遗留下来的,战时沉没重新打捞改装,与时俱进技术革新的,合并其它公司的,新建造的。一种长江轮船文化形象。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

那年月,普通年轻人热衷赴上海度蜜月。首先讲究乘江字号客船,在舷栏杆边照一张有江景的合影,看到上海大厦、外白渡桥、和平饭店、海关钟楼…是人生美丽的记忆。

来一场江字号背景的邂逅相遇,小布尔乔亚恋爱,把悲伤留给自己。文学或电影作品,我没有看到。

我想,记忆江字号的,起码是小资。他们认识字,有记性呀!

……

我乘坐江亚号客轮,最难忘最期待的,是它的餐厅。每逢中午十一点钟、下午四点钟以后,我就倚守在客舱的门口,悄悄地望着餐厅方向,厨房蒸汽管道和升降机通道会带来蒸米饭和炒菜炖鱼的香味,非常醇香的甜味。我终生吃的食物和食欲,不抵江亚号的餐厅的醇香。

实在没有办法。我不能重新拥抱童年,人生航次是单程的。海派克拉斯。要求不高。

姆妈先没发现。时至此刻,任何人跟我讲故事,不想听;做游戏吧,没劲;隔壁小囡叫我牵橡皮筋她跳跳,儿歌"米米那那,苏拉苏米苏拉…"我不牵,也不伴唱。咦?

病了?不舒服?姆妈问我。我指指餐厅方向,嗅嗅鼻子。她明白了:我儿子饿了。要是旁人不了解,抱养的儿子我虐待呢!

航行中途,芜湖-安庆某个港口,有的买短程船票乘船,为吃饭不需付粮票(客船旅客进餐免收粮票)。有的买两份饭菜,吃一份另一份用布袋盛好,带回家乡。突然一人抢走了我眼前的米饭,飞快奔出餐厅,我没反应,木然。爸爸说别动,我再去买一碗。他说,人家也是没有办法啊!

我要是与爸妈栖身五等舱一角落。每天啃一个玉米棒子,我也会悄悄地看江行所见,过往的人踩踏我的草蓆,我依然睡得安稳。

爸爸是二等舱船票,凭证件免费规定领取的。妈妈买的一张三等舱船票。十六铺码头上船,N亲戚挥别了我们。妈坐在他的二等舱床位上。爸时年32岁,像一个言辞木讷的中学老师。去三等舱划了下铺。一般看来,这一家俩大人抱牵三个小不点,似揩国家油的流民,买一张票,都挤在一起。

爸妈商定,他带我去三等舱票床位,她带俩婴儿在二等舱这里。各就各位。

二等舱的另一床位,坐着一言不发的陆军军官。

妈妈拿着爸爸的二等舱船票,去小餐厅吃饭。听说正餐一人两份菜肴,主食有干有稀。婴孩吃奶水,姆妈加一孩吃饭够了。每次都是姆妈抱婴孩持票入餐厅,侍应生马上看坐,介绍菜单,并问我等俩小朋友请坐。爸爸自觉地说,一个大人抱婴孩牵一个二娃吃饭。大娃现在不吃。谢谢!

料理妥了,爸牵我手退场。

稍后,爸爸拿着妈妈的三等舱船票吃饭;他领来一人份的一盘荤素鸳鸯拼盘菜、米饭。还是小餐厅,旅客多了些许。小人我端坐这样的桌椅环境,吃三等舱的伙食,比幼儿园高级许多。可怜爸看着我吃完一盘菜、一碗米饭。他的规矩是饭菜不得泼洒!然后他买一份一角钱的饭菜吃了(他成了五等散客,用我买的儿童1/2船票买。无船票不卖饭菜)。这是江亚轮的第一个正餐、午餐。

买船票分几等,票价等级不一样,享受的住舱、伙食标准就不一样。我朦胧感知"几等?""等级?"直接对号客舱舒适度、伙食的优劣。坐一次江字号,就知道了…

不一会儿,客运部主任找我爸,说那二等舱军官找江亚轮政委,问另一床位是什么人?

政委答,是交通部长江航运管理局上海分局一等一级大副,月薪244(1957年以前的职级薪级)。等同国家三级工程师三级教授的技术干部。符合规定。

军官又提出,他爱人不够住二等舱资格,带着婴儿啼哭。影响睡眠!

爸向政委表示,我马上换舱回位。

爸爸与我又回二等舱床位。我很安静乖巧的,不乱动乱跑。看对面床位上军官的领章:二杠四星。大校军衔。在外面,爸妈不叫我喊谁,我不吭声。我从小看许多书,军衔符号很好记。爸爸夏季白衣裤蓝呢肩章,二道、三道金葱粗杠,加金锚。世界通例开船的。冬季蓝呢大衣袖口三道金葱粗杠。照片挂在墙上。

又一会儿,广播请我爸上驾驶台,江亚轮船长有请。我望着爸爸,爸爸睡觉着。稍后,客运主任又来了,说江上遇雾,船长通过查询全体旅客两千多人的名单,请我爸上驾驶台,帮助指挥轮船安全航行。爸爸说,5分钟以后我上来。

他领我去三等舱妈妈处,叫我呆在这里,不要乱跑。妈妈说,我们本是旅客,拖儿带女的;你的派司(执照)带了吗?要小心!

答,揣口袋里,否则我上驾驶台违法违规。国际航行规则,同行有困难必须帮助啊。上海林,自己的事体立得清爽。你是什么人?有什么派司?靠派司说话。

江亚轮船长请我爸辛苦协助,指挥值更雾中安全航行。具体是监航三副0000点-0400的引航驾驶操作,两个舵工执舵。驾驶室四个人,不论谁出了责任事故,一碗水都是我爸的。他一进入驾驶室,记载了航海日志。那时没有雷达裝置。全凭肉眼观测、脑记航线和磁罗经叫舵操作。

人的眼睛看不透雾,望远镜亦看不透雾。

江亚轮船长驾驶员是上海-汉口长江下游航线一等一级执照。我爸是上海-汉口、汉口-宜昌(长沙、常德)、宜昌-重庆。长江下游、中游、上游航线一等一级执照(全线贯通大副顶级)。后者职业危险性难度系数更高。

晚上睡觉,爸爸领我又去二等舱。这船二、三、四等舱床位,都配置厚纯羊毛毯。来来去去,门口值班阿姨与我熟了,小家伙,借侬一床毛毯睡到汉口。好不啦?

二等舱有点暖气,我睡得很舒服。梦见自己在吴淞口外高桥沙滩放风筝…我一摸爸爸的脚,没有!起身一看,爸爸的皮鞋也不在了。对面床位传来鼻鼾声。我穿好衣服,穿过走廊,跑下楼梯,摸到三等舱妈妈的床位。夜航的船,外舷走廊没有照明灯光的,舱室的睡眠灯也有厚窗帘,不能灯光外洩。

我摇醒姆妈说爸爸不见了。她看了一眼手表,说你爸伫立驾驶台,正在开船。这时,二等舱值班阿姨寻讯找来了,怕我出事,小朋友。要领我回二等舱睡大觉来西?

我坚决地不!我不喜欢那空床、讨厌的二等舱。阿姨望着小人我,笑了。走了。我非要挤在姆妈的脚头,一个大人三个小孩,音乐123,拥挤着一张窄窄的小床睡着。蛮好!舱内其他三位旅客没有谁嫌弃我们人多。我们为什么?爸妈和孩子们,第一次坐江亚轮旅行有事;结果叫他去帮忙开船。意外。长江下游很少有浓雾弥江。意外。我长大了,才明了他现身所为-敬业。他可以推脱,家务事多,婴孩的尿布需要他去洗涤,还要下到轮机舱烘焙干(经轮机长同意)。自己吃五等舱伙食。他一上驾驶台,使命感全神贯注。

翌日天亮了,三等舱的其他三位旅客都已经起床出了房间,爸爸的笑颜出现了:快快起来,吃早饭来咯!有花生米、萝卜干、红苕稀饭、馒头、肉包子…

航行的江亚轮,已经过了南京港。爸说,他深夜班值更时,看见了江心洲的灯光,看见了镇江港。他的故乡。他拉响了一长声汽笛(声号:请周围各船注意我船!)。

我问,你同学听到了汽笛吗?你用望远镜看到了熟人吗?爸爸摩挲我的头。

妈妈说,你早,你好!我们都好,我们昨晚睡觉挤成沙丁鱼罐头了,江亚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秋来江水绿如蓝。能不五更寒?

汉口江汉关的钟楼,比上海江海关小多了,钟声正点敲响乐曲是一样的。爸爸不断向西调动,妈妈说重庆山高路陡,我实在难走啊!前小资女生的文化个性,不好哄。

1979年冬,我奉派东方红8号(原江亚轮)做水手。重返这艘船,特别看了一眼驾驶室。后来船在沿海被拆解。仅剩一柄船尾应急舵盘,被浙江的海外实业家购买收藏。他的前辈,在1948年的沉没事件中去了。著名的兴亚丸、江亚轮,历史一瞬间。

爸爸妈妈成为记忆。爸爸在雾中引航驾驶,妈妈呵护我们成长。

旅行快乐!

谢谢阅读!

2024年8月20日汉口六合路。

照片说明:1.1960年爸爸妈妈抱着娃们在玄武湖。南京画家摄影。我爷爷在南京享福。2.汉口江滩,墨墨小朋友在公益活动中出演小资。3.航空母舰、补给舰的圣迭戈基地。4.航空母舰驾驶室值更官的站位。非常局促的空间,笔直的专业职业。笔者见习。5.小小狗毛和他的朋友,在他家后院草地。6.等待江亚号的婴孩,长大了做了总轮机长,抱着孙子,等待航空母舰。7.原兴亚丸轮船。8.重新修建的江亚号轮船。9.1949年的上海黄浦江码头区内十六铺码头栈桥口。谢谢各位的专业摄影、友情摄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江字号旅行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yvm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