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书法之美

书法之美

作者: 快乐作文赵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1-11-15 00:37 被阅读0次

关于作者

陈振濂,当代著名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和评论家,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他是一位学者型的艺术家,研究的领域包括书法、篆刻、中国画、日本书法绘画等等。

关于本书

在这本书里,陈振濂提出,今天书法的出发点已经变了,书法提供给我们的,主要是审美的功能,而不是实用。既然这样,欣赏书法的标准也应该改变。而书法的美,又来自汉字独特的方块结构与书写方式。书法家正是通过线条这种抽象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意念和主体精神。明白了这些,我们就能掌握欣赏书法的基本标准和方法。

核心内容

书法不等于写毛笔字,书法的美来自于汉字特有的空间构造以及书写时的连续性和节奏感。书法美由意境美、线条美和材料美这三个层次构成的,三个层次融合统一在具体的书法作品之中的,最重要的内容是线条美。书法是一种视觉艺术,欣赏书法首先要欣赏它的艺术性,同时还要适当遵守书法史上形成的那些原则和标准,而且要善于把这些这些原则和标准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方法。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本期为你解读的是《书法美学》。

讲这本书之前,我们先来说一个小故事。传说有一次,大书法家王羲之看儿子王献之聚精会神地练字,就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儿子手中的毛笔。没想到儿子笔握得很牢,没被抽掉。王羲之很高兴,夸赞说,这孩子将来肯定能成为书法家。

因为这个故事,很多人都觉得握笔有力是成为书法家的前提,我们也经常听到力透纸背、苍劲有力这类说法。不过,握笔有力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力气大吗?其实不是。对于写书法来说,重要的不是力量本身,而对力量的控制。这是欣赏书法一条重要的原则。关于书法,类似的误解不在少数,那么为什么我们会对书法有种种误解呢?因为把书法完全当一种艺术形式研究,不过是近一百年来的事。在古代,写字、审美、艺术表现这些都是混为一谈的,没有系统的书法艺术理论。所以,当代的书法家、理论家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把书法当成一种艺术形式,进行理论上的探索。

《书法美学》这本书就是其中的经典。书里介绍了书法的基本原理、形式法则、艺术特征等等。作者从书法中提取出关于“美”的思考,把美学理论当武器,把书法作为研究对象,对书法中的种种现象进行了解释。

这本书的作者陈振濂是当代著名的书法家,也是著名的书法理论家和评论家,是一位学者型的艺术家。陈振濂写这本书的贡献之一,就是从理论上把“书法”和“写毛笔字”给区分开了。你可能觉得,这还是个需要研究的问题么?还真是。自古以来,实用都是书法最重要的属性,甚至当代很多讲书法的书,都认为理解和欣赏书法,不能脱离文字本身的意思。但是,陈振濂认为,在今天,书法的出发点已经变了,书法提供给我们的,主要是审美的功能,而不是实用,既然这样,欣赏书法的标准也应该改变。在他看来,书法的美,来自汉字独特的方块结构与书写方式,书法家通过线条这种抽象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意念和主体精神。明白了这些,我们就能掌握欣赏书法的基本标准和方法。

下面我们就通过这本书,说说怎么欣赏书法。首先,我们先说说书法美的本质。其次,我们来说说,书法都有哪几种美。作者把它们分成了意境美、线条美和材料美这三个层次。最后,我们会从前两点出发,给你几条欣赏书法建议。

第一部分

书法,最基本的理解就是写字。今天,很多人依然觉得欣赏书法首先要做的是认字,也就是识别出作品里写的是什么字,这些字又是什么意思。但现在已经几乎没有人把“写毛笔字”当成日常书写的方式了,这个时候,欣赏书法的角度就也得变一变了。也就是说,写书法的目的从实用变成了审美,欣赏书法也一样。在书法中汉字的“意思”变得不重要了,它的其他特征就变得重要起来,主要就是汉字的结构方式和书写方式。在这本书里,作者把这两点总结成了书法的空间特点和时间特点,这两点是书法成为艺术的基本条件。陈振濂认为,书法是一种时空统一的艺术,这就是书法的本质。

汉字是一种空间构造的文字,这是书法能成为艺术的基本条件。你可以想想,是不是只有中国和日本有类似的书法艺术?日本文字的组成方式是从中国借鉴过去的,也是空间构造的文字,所以他们有跟我们类似的书法,但是像英语那样的字母文字就做不到这一点。这是因为方块字特有的结构,让我们可以把线条按比例组合起来。今天,当你看一幅书法的时候,你可能看不懂这幅字的内容,但是你依然可以被线条的空间结构和美感所打动。这就是书法的空间特征。

写汉字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这是书法能成为艺术的第二个条件。你刚开始学写字的时候,老师肯定讲过写字一定要讲究笔顺。笔顺的规定,其实是一种时间节奏的规定,这样,各种不同方向、不同形状、不同质感的线条放到一起时,才不会显得杂乱无序,给人整体的美感。而且,写书法要求一气呵成,一般是不允许涂改重复的,这点有点像音乐演奏。正是因为书法是连贯的书写,所以书法家才能连贯地表达情感和思想。古代著名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书谱》这本书里就说过,写书法时,落笔的第一点,已经决定了一个字的基本风格。在这里起作用的,显然不是空间构思,而是运动的节奏,第一个点就是这一段时间内运动的起点。

自古以来,人们就已经认识到如果把书法当作艺术来欣赏,最重要的就是它有空间和时间统一的特点。从本质上说,书法的美也就存在于这种统一之中。王羲之就说过:那些方方正正、整整齐齐的字,不能算书法,只能算是笔画堆在一起罢了。他批评的,就是只有空间结构、缺乏时间节奏的书法。

同样,只追求书写时挥洒自如的时间感,不顾及空间意识的书法创作,也是不可取的。比如说《冷斋夜话》中有一个故事,宋代有一个宰相叫张商英,很喜欢写草书。有一天,他龙飞凤舞地写了一大张纸,让他的侄子抄下来,侄子抄写的时候,发现有些字认不出来,只好拿去问张商英是什么字。张商英看了看,发现自己也认不出这些字了,他只好说:你为什么不早点拿来问我呢,现在我自己也忘记了。

这个故事讽刺的,就是那些只顾写得痛快,却忘记了书法空间结构的书法家。

第二部分

书法是时空统一的艺术,它的美体现在三个层次里。最高层是意境美,这是书法美的精神起点;最底层是材料美,这是书法美的物质起点;中间层是线条美,这是书法美的形式起点,也是书法美的核心。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二部分内容,下面我们就分别来讲一下这三种美。

我们先说最底层的材料美。陈振濂在这里说的,是材料对于书法的辅助作用。材料就是“文房四宝”,最主要的当然是纸和墨。在历史上,骨头、石头、竹简和绢帛都曾经作为书写的材料,但只有到了纸的应用之后,书法材料美的价值才有了一种新的高度。从不渗化的宣纸到渗化的宣纸,是书法材料美变化的另一个历史性过程。比如宣纸渗化的特点,可以灵敏地表现出线条的浓淡、枯湿、轻重、粗细的瞬间转化,这样书法的美才能更好地展现出来。另外,材料美也包括书法的装裱。一幅书法作品的最终完成,需要装裱的配合。精美的装裱,构成了书法审美丰富的层次和独特的视角,使人们在其中获得真正的审美愉悦。

下面来看中间层的线条美。陈振濂认为,线条要有立体感、力量感和节奏感,这都跟书写方式有关。

先说立体感。书法是用毛笔在宣纸上写的,毛笔很软,笔杆是圆柱形的,笔毫是圆锥形的,宣纸吸收性好而且可以把水和墨渗开,所以你在看书法中线条的时候,会觉得它有“厚度”,不是单薄的、平的。再说说力量感。在开篇的时候,我们说了写字要用巧劲,而不是蛮力。写字是一个力的传导过程,人的发力经过肘、腕再到手指再到笔杆再到笔毫,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因为技巧的不足而造成力的散失。力量感的关键在运动过程,也就是力在各个环节中的处理,而不在用了多大的劲。

力量感在线条中就表现为逆、蓄、留三个主要特征。在这里,我们举三个例子来说明这三个特征。

第一个例子,宋代的欧阳修曾经和蔡襄开玩笑,说蔡襄的字就好像是在很湍急的河流中撑船,用尽了力气还是没有离开原地,蔡襄对这个说法也表示认可。欧阳修描绘的这种感觉其实就是“逆”,线条中有了这样的感觉,它的力度和厚度都会明显增强。

第二个例子,有人向米芾请教书法的诀窍,米芾说,笔在运行的轨道中有意的停顿,能造成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而在停顿之后又有意地往回收,这样笔势的方向和速度就含糊了,这就给人以一种“蓄”的感觉,也就是把书法中的力隐藏了起来,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力道。

第三个例子,清代的梁同书在谈书法心得时说,写字时要“处处留得笔住,不使直走”,意思是写书法的过程中要有顿挫,一笔飘过、快速滑行是不对的。这种感觉就是“留”。做到了逆、蓄、留,书法就有了力量。

最后是节奏感,书法的节奏感跟运动的关系更紧密。节奏是什么呢?在书法作品表现出的效果就是各种对比,黑白、粗细、干湿、方圆等等。比如我们写一二三的“一”字,不能一画而过,而要在线条的起与止两部分形成互抱的态势,这就是节奏感,体现出来就是粗细的对比。另外,书法还讲究一波三折,也就是线条要有起伏,线条与线条之间应该有间隔,体现出一种连贯地节奏。这些共同构成了书法的节奏感。

所以,线条美是书法形式的美,这种美来自书写者的控制。五个指头握笔,五个指头都要发力,但每个指头发的力又不是平均的。而这些不均等的力,通过微妙的自我适应与调节,营造出线条的美感。陈振濂认为,研究线条的立体感、力量感和节奏感,是书法美学头等重要的工作,囊括了线条审美意识的全部内容。

最后,我们说说书法美的最高层,意境。

意境是中国古代艺术中特别常用的一个词,但是好像又很难说清楚意境到底是什么。诗词有诗词的意境,绘画有绘画的意境,那书法的意境是什么呢?陈振濂从书法的创作者、作品和欣赏者去看,认为书法的意境分别对应着神采、韵趣和诗情。

神采就是书法家在写字的时候,流露出自己的个性,和表达自己的精神。比如唐代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有一个名篇叫《祭侄文稿》。颜真卿生逢安史之乱,唐王朝的江山岌岌可危,颜真卿和他的哥哥以及家族里的晚辈,都投入到了这场平定叛乱的斗争。他的哥哥和侄子都在战乱中为国捐躯了,《祭侄文稿》就是他悼念自己侄子的文章。即便抛开文章内容,单看作品的线条、布局,你一样能感觉到写字者的情感起伏,感到他的悲愤。相反,王羲之的名篇《兰亭序》是在一种闲适放松的状态下写成的,所以《兰亭序》的线条是流畅的,你感到的是一种轻松悠闲的情绪。

神采说的是书法家的个性,“韵趣”说的是作品的个性,也就是抛开作者,单看字。比如草书里很多笔画都连在一起,整体个人感觉很飞扬,这种特点就是韵趣。

诗情是从欣赏者的角度讲的,也就是当你看书法的时候,抽象的线条能够引发你的联想,勾起你的情绪。这三个层面,共同构成了书法的意境美。

第三部分

前面我们说了,书法的本质是时空统一的艺术,它的美有三个方面,意境美、线条美、材料美。最后我想给你一些欣赏书法美的具体建议。

首先,书法是一种视觉艺术,它是让人看而不是给人读的。书法的美是独立的,可以跟文字内容没有关系。所以,一副意思读不懂的书法也是有美学意义的。比如有的书法家会写“错字”,他们不是不知道这个字怎么写,而是为了好看故意改变字的笔画,牺牲字的实用性保证了书法的艺术性。这就是为什么外国人也能欣赏书法艺术,西方当代艺术家里,也有人把书法的线条拼接组合来进行创作,创作出不是汉字的作品。所以,欣赏书法你完全可以把自己当作外国人,不管汉字的意思,单纯从美不美的角度去看它。

不过,文字的意思对书法也有特殊的意义。书法家写字的时候,是在表达这段文字的意思,这段文字肯定会影响书法家的内心和情绪,所以理解文字内容,当然也会有助于我们理解书法作品。而且,这会让书法作品的审美层次更丰富。可以说,没有其他什么艺术形式,能用这么简单的元素,传递这么复杂的信息。

接着我们说说第二个建议,欣赏书法的建议很多是相互矛盾的。比如我们前面说的,文字内容到底应不应该作为欣赏的一部分,这其实说明,欣赏书法的姿势有很多,并没有一定之规。有的人强调“先质后文”,质指的是朴实无华的内在力量,文指的是绚丽华美的外在效果。所谓先质后文,就是看重书法内在的精神,而不是外在的形式。但是也有人提倡“取神弃形”,也就是注重发掘书法中体现的作者的精神状态、思想境界和艺术趣味。

再比如,有的人看重书法的渊源,在欣赏时穷源溯流地分析书法家是怎么学习古人的,一定社会的环境条件又是如何影响到书法家的风格的等等。但是也有的人认为,书法创作中即兴自由发挥,感情自然流露,“无意于佳而佳”才是最高明的。这些原则和标准是我们民族审美心理的积淀,虽然未必完全适用于书法的现代化,但是它们是书法创新和发展的出发点。

最后,我们再讲一点操作性更强的方法。陈振濂在书中提出了五条,这五条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能够从线条出发,脑补出很各种信息。

第一种是想象写字时的运动过程。虽然书法作品是静止不动的,但欣赏时要把它还原为动的过程,这样才能在笔画中探索情绪的起伏变化。

第二条是把线条想象成具体的形象,也就是要从抽象的线条出发,想象出活生生的具体形象。古人欣赏和评价书法时喜欢用比喻,比如“龙跳天门,虎卧凤岗”,或者说某一点像高峰坠石,某一横像千里阵云,这都是从抽象到具体转化的表现。

第三条把线条延伸,就是从实际的点画中延伸出虽然不存在,但可以补充完整的虚拟线条,领略书法线条的运动感和节奏感。

第四条把线条看成立体的。书法作品是写在平面上的,但欣赏时应该从它的线条、结构上感受它的立体感,想象三维的效果。

第五条是从明确到朦胧,要求欣赏者发挥自己的理解力,跟创作者进行朋友式的交流,调动自己的人生经验,感受书法的意境美。

总结

说到这儿,本期的内容就说得差不多了。下面,来简单总结一下。

首先,我们讲到了书法美的本质。书法不等于写毛笔字,书法的美来自于汉字的两个特点,一个是空间构造,一个是书写方式。所以作者说,书法是一种时空统一的艺术。

接下来,我们把书法的美分成了三层,材料好是基础;线条美是书法美的核心,主要来自人对写字过程的控制,体现在立体感、力量感、节奏感三个方面;而意境美是最高的境界,体现在书写者、欣赏者和作品之间的对话交流。

最后,我们讲了怎么欣赏书法。首先欣赏书法可以不看文字内容,只看它的线条、布局。其次,要适当遵守书法史上形成的那些原则和标准,而且要善于把这些这些原则和标准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方法。在这本书里,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很实用的方法,就是从线条出发在各个维度上进行脑补。

《书法美学》这本书是陈振濂的一家之言,这本书最大的贡献是用美学的理论和方法,把传统书论里那些外行人看不懂的“行话”“黑话”翻译成了一般人都可以接受的语言,这样,就把玄奥的书法理论变成了一种大家可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让书法不再那么神秘。这本书是你进入书法大门的一块敲门砖,也是你进入艺术大门的一块敲门砖。

撰稿:胡一峰

脑图:刘艳

转述:杨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法之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yvx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