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投资中最简单的事》,作者邱国鹭,投身股市已经22年,现任高毅资产董事长,曾任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等,其信奉长期价值投资,可以说这本书对初学价值投资的我来说是一本较好的入门书。
书中核心观点:
第一部分:投资理念
1、用实业的眼光做投资。
首先要考虑的是“这是不是一门好生意”。竞争过于激烈,没有客户黏度,生命周期短的生意不是一门好生意,如手机游戏行业。行业集中度持续提高的行业易出大牛股,因为这样的行业有门槛,有先发优势,后浪没法让前浪死在沙滩上。相反如果行业集中度越来越分散,说明行业门槛不高,既有的领先者没有足够深的护城河来阻止追赶者抢夺其市场份额。
其次要考虑的是这门生意商业模式和现金流状况如何。如电影行业的现金流状况往往很差,从写剧本、请导演演员、到拍摄、发行、宣传一直在烧钱,公映之后还要等好几个月才能从票房中拿到钱。另外,其定价权往往掌握在导演和演员的手中,其赚的钱还要分给院线一半。由此可以看出,弄懂一个行业的商业模式和现金流状况是很重要。
好公司的两个标准:一是它做的事情别人做不了;二是它做的事情自己可以重复做。前者是门槛,决定利润率的高低和趋势;后者是成长的可复制性,决定销售增速。如果二者不可兼得,宁愿要有门槛的低增长(可持续),也不要没门槛的高增长(不可持续)。门槛是现有的,好把握;成长的将来的,难预测。
感悟:我们往往过于重视了成长,而忽视了门槛,只有能够不断持续的成长才是好公司。
第三要考虑的是行业的竞争格局和公司的比较优势。简单的说,作为一个后来者,想要颠覆既有的龙头老大的地位,就得看你能够为客户带来哪些不可比拟的价值,以及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比较竞争优势在哪里。如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业的比较,互联网的本质是“人生人”,靠的是人多;而银行业的本质是“钱生钱”,靠的是钱多。银行业80%的业务来自20%的客户,二八现象显著,得大户者得天下,而且那20%的客户是需要线下的高端服务的。互联网“人生人”靠网络效应和人多提升用户体验,可惜网络银行不会因为用户多而形成网络效应或者提升用户体验,因此优势并不明显。另外,中国的传统银行在市场份额、资本实力、品牌、网点等优势明显,互联网银行想要颠覆中国银行业,难度远大于颠覆零售行业,原因很简单:线下对手要强大得多。银行在IT和科技上的投入丝毫不比互联网公司少,互联网金融的崛起的结果更可能是科技进步帮助传统银行更好的服务于现有客户,而不是颠覆性的改变行业现有格局。
2、人弃我取,逆向投资的关键
逆向投资是最简单也最不容易学习的投资方式,因为它不是一种技能,二是一种品格——品格是无法学习的,只能通过实践默默磨炼出来。
一只下跌的股票是否值得逆向投资的关键在于以下三点:
首先,看估值是否够低、是否已经过度反映了可能的坏消息。估值高的股票本身估值下调空间大,加上未来增长预期下调,导致“戴维斯双杀”,会使得下跌的时间长而且幅度大,在开始暴跌时不宜逆向投资。
其次,看遭遇的问题是否是短期的问题,是否是可以解决的问题。如食品安全事故,那些没有直接卷入安全事故或者牵涉程度较浅的行业龙头企业,有可能是建仓良机;而零售股面临的网购冲击、新建城市综合体导致旧有商圈优势丧失、租金劳动力成本上涨压缩利润空间等问题就不是短期能解决的问题。
最后,看股价暴跌本身是否会导致公司的基本面进一步恶化,即是否有索罗斯所说的反身性。贝尔斯登和雷曼的股价下跌直接导致债券评级的下降以及交易对手要求追加保证金,这种负反馈带来的连锁反应就不适合逆向投资。这种反身性A股的公司好像也有,如公司存在大量的股票质押贷款,股价下跌就会导致贷款人要求增加保证金或是强行平仓(个人观点)。
不是每个行业都适合逆向投资:有色煤炭之类最好跟着趋势走,钢铁这类夕阳行业有可能是价值陷阱,计算机、通讯、电子等技术变化快的行业同样不适合越跌越买。相较而言,食品饮料是个适合逆向投资的领域。
最一致的时候就是最危险的时候。冷静面对热门板块,独立思考、逆向而动效果往往更好。
逆向投资并非与市场一味作对,因为市场在大多数时候是对的。但有时候市场也可以错得很离谱,大多数时候真理在大多数人手里,在少数的时候真理在少数人手里。如何区别,一般来说,趋势的初期和末期,就是真理在少数人手里的时候。个人感言:是否可以理解成在股市过热(很高的市盈率),和过于低迷(较低的市盈率)的时候,这时真理就在少数人手里。
买早了还得熬得住,这是逆向投资者的必备素质。必须明白,市场中没有人能够卖在最高点、买在最低点。
3、便宜是硬道理。
投资中,影响股价涨跌的因素无穷无尽,但是最重要的其实只有两点,一个是估值,一个是流动性。估值决定了股票能够上涨的空间,流动性则决定了股市涨跌的时间。价格本质上都是货币现象,比如钱多了,水涨船高,所有东西的价格都往上涨,一旦钱少了,所有东西的价格都往下跌。钱印多了,流动性泛滥,都往股市房市跑,股市就涨了,房价也不断涨。
买的时候足够便宜,就不用担心做傻瓜。“你只要买得便宜,就可以卖得便宜。”只要买的时候不是太贵,就不用担心卖不出去。如果你买的时候特别贵,将来要卖出时就必须要找一个比你更大的傻瓜,但是这个世界骗子越来越多,傻瓜不够用,不能老指望别人当傻瓜。
4、定价权是核心竞争力。
投资,就要牢牢抓住定价权。2006年以前空调行业是一个自由竞争的行业,2006年之后变成了双寡头的局面,老大和老二加起来可能有接近设置超过50%的市场份额,老三老四基本上只有几个点,这时候龙头企业就有定价权了。茅台,整天在提价,怎么提价都有人买,就是有这个定价权。钢铁和化工,总是没有定价权,稍微涨一点钢价得到的利润就被铁矿石涨价给赚走了。
选股票,一定是先选行业。什么样的行业是好行业呢?即有门槛、有积累、有定价权的那种行业。定价权的来源,基本上要么是垄断,要么是品牌,要么是技术专利,要么是资源矿产,或者是相对稀缺的某种特定资产。这样的行业会有一定的定价权、一定的门槛,这样才能把竞争者堵在门口,才会有积累。
个例与规律。所有的社会学规律都有反例,股市中更是如此。股市中任何规律、方法只能提高你成功的概率,没有百战百胜的灵丹妙药。我说吸烟有害健康,你说你三舅爷是个大烟枪但活了99岁。我说低估值价值股平均跑赢高估值成长股,你说你买的那个100市盈率的成长股已经涨了5倍。我说的是规律,你说的是个例。咱俩都对,只是我对得更有代表性一些。不被精彩绝伦的牛股倾倒,不被纷繁复杂的个例迷惑,不抱侥幸心理,不赌小概率事件,坚持按规律投资,这是投资纪律的一种体现,也是投资成功的必要条件。
第二部分:投资方法
世界上不存在每年都有效的投资方法。一个投资方法能长期有效,正是因为它不是每一年都有效。如果一种投资方法每年都有效,这个投资方法早就被别人套利光了。正如乔尔·格林布拉特(Joel Greenblatt)所说:第一,价值投资是有效的;第二,价值投资不是每年都有效;第二点是第一点的保证。正因为价值投资不是每年都有效,所以它是长期有效的。在资本市场,如果有一种稳赚的方法,就一定会被套利套掉。正因为有波动性,才保证不会被套利。
想法:所以,很多人都说价值投资没有用,其实它只是不是每一年都有用,但它又是长期有用。
一、投资分析的基本工具
在投资分析中,简单的往往是实用的。作者的投资理念很简单:在好的行业中挑选好公司,然后等待好价格时买入。与之相对应的投资分析工具也同样简单。
1、波特五力分析。不要孤立地看待一只股票,而要把一个公司放到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和行业竞争格局的大背景中分析,重点搞清三个问题:公司对上下游的议价权、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优势、行业对潜再进入者的门槛。
2、杜邦分析。弄清公司过去5年究竟是靠什么赚钱的(高利润、高周转还是高杠杆),然后看公司的战略规划、团队背景和管理执行力等是否与其商业模式一致。
3、估值分析。通过同业横比和历史纵比加上市值与未来成长空间比等,在显著低估时买入。
这“三板斧”分别解决的是好行业、好公司、好价格的问题,挑出来的 “三好学生”就是值得长期拥有的好股票了。
二、投资股票的三个要点:估值、品质、时机
1、估值 最接近科学的要点,而且是最容易学的。如何估值呢,参考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企业估值倍数等参数,通过与同业横比、历史纵比加上市值与未来成长空间比等,在显著低估时买入。书中没有细说该对企业如何估值,看来只能从其他书籍中寻找答案。
“下一个伟大的公司”不是想找就找得到的。在绝大多数公司只是普通公司的前提下,你必须强调估值。很多人不惜以高市梦率买“高小新”(高成长小市值新兴行业),梦想压中下一个腾讯、百度。这其实是过度自信的表现,低估了预测未来的难度。
不要为普通的公司付太贵的价钱。投资肯定讲性价比,但本书作者认为A股很难找到高品质的伟大公司,所以一定不要为普通公司付太贵的价钱。随着时间的推移,A股所谓的成长股10个会有9个会被证明是伪成长。一个普通的公司,只要足够便宜,长远看问题都是不大的。
2、品质 较难把握的要点,也是投资者着重花大力气学习的要点。
品质的判断1:是不是一个好行业。选一个好行业是成功投资的基本条件。主要看行业的竞争格局,若行业比较集中,被几个龙头企业瓜分市场则该行业进入良性竞争;如该行业集中度很低,比较分散,则为无序的恶性竞争,谁最后胜出还是未知之数。
对政府扶持的新兴行业为什么要谨慎。因为政府的支持其实是增加了供应,增加了行业的竞争对手,造成产能过剩、价格竞争。另外还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不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品质判断2:差异化竞争。即品牌美誉、有回头客即用户黏度高、单价不要太高、转换成本高、服务网络优势、先发优势(龙头企业)。
品质就是搞明白这是不是一门好生意。即判断一个公司所在的行业好不好,首先看行业的竞争格局是不是清晰,领先者有没有品牌的美誉度,领先者产品的售价是不是显著高于其他竞争者,领先者有没有网络服务的优势,有没有规模效应,产品的销售半径是不是相对比较小(不用参与全球竞争),是不是有回头客,是不是低单价(下游对价格不敏感),是不是转换成本高,领先者是不是有先发优势,技术变化是不是没有那么快。核心是“这是不是一门好生意,有没有定价权,是不是一门容易赚钱的生意。”
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应该能够把行业到底竞争的是什么说清楚,把这个行业是得什么东西得天下弄明白。例如,基金业是得人才者得天下,高端消费品是得品牌者得天下,低端消费品是得渠道者得天下,制造业是得规模者得天下,大宗品是得资源者得天下。另外,还需要清楚,即使是同一个行业,在不同阶段它的决定胜负的因素也不尽相同。
3、时机 最接近艺术的一个要点,也是最难把握的要点。没有谁能在最低点买入或者是最高点时卖出,只能在相对低点或高点的一个时间段买入或卖出。
第一种看法是参考估值。欧美、香港恒生指数的市盈率平均值为15倍,低于10倍是显著低估,高于30倍时是显著高估,低于15倍时可以考虑买入,低于10倍则是最好的买入时机。
最近我大概参考了一下上证指数的历史市盈率,我国A股上证指数的市盈率平均值约为18倍左右,低于12倍是显著低估,高于36倍时是显著高估,所以在低于12倍时是最好的买入时机。看来以下现在A股上证指数的市盈率为18.38倍,恰好为平均市盈率,处于合理估值区。
第二种办法是根据各种指标之间的领先和滞后关系分析。政策周期领先于市场周期;市场周期领先于经济周期;经济周期领先于盈利周期。熊末牛初,资金面和政策面是领先指标,基本面是滞后指标。如果一定要等到基本面改善才加仓,往往已经晚了。
第三,根据市场情绪的把握和逆向思考进行分析。
历史上的股市见底信号:1、市场估值在历史低位;2、M1见底回升;3、降存准或降息;4、成交量季度萎缩;5、社保汇金入市;6、大股东或高管增持;7机构大幅超配非周期类股票;8、强周期股在跌时抗跌,涨时领涨;9、机构仓位在历史低位;10新股停发或降印花税。
对于多数人而言,只要把估值掌握好,把基本面分析好,淡化选时,长期来看投资回报就不会差。
三、宁数月亮不数星星。
1、最好的竞争格局是“月朗星稀”,就是一家独大,其他竞争对手都不成气候;
2、稍差的竞争格局是“一超多强”。彼此有竞争,但老大优势明显。
3、再次一些的是“两分天下”和“三足鼎立”。
4、最差的竞争格局是“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高度竞争行业。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月朗星稀”,胜负已分的行业中投资行业龙头,是胜而后求战,不要战而后求胜。
书中其它方面:
书中还对投资风险、投资策略、投资心理学等进行了探讨,限于篇幅,我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一句话概括本书的思想(书中最后一句):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发挥自己的优势,买便宜的好公司,注意安全边际,注重定价权、人弃我取,在胜负已分的行业里找赢家,这些貌似投资中最简单的事,其实也是投资中最本质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