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词牌名,又名“踏雪行”“踏云行”“柳长春”“惜余春”“转调踏莎行”等。以晏殊《踏莎行·细草愁烟》为正体,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另有双调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双调六十四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变体。代表作品有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等。
词牌介绍『踏莎行』词牌沿革
明杨慎《词品》云:“唐韩翃诗‘踏莎行草过春溪’,词名《踏莎行》本此。”接:今查清彭定求等所辑《全唐诗》,韩翃诗井无“踏莎行草过春溪”的诗句。唐陈羽《过栎阳山溪》诗有“众草穿沙芳色齐,踏莎行草过春溪”句,今订正之。又:北宋僧文莹《湘山野录》云:“莱公(寇莱公,即寇准)因早春宴客,自撰乐府词,俾工歌之。”认为调名创自北宋寇准。“莎”(suō):莎草,是一种常见的野草,广布于热带、温带,其块茎入药,叫“香附”,夏季开花。踏草是唐束时期广为流行的活动,又叫踏青,北方一般在清明时节前后。所以,“踏莎行”调名本意即咏古代民间盛行的春天踏青活动。[1]
此调为重头曲,前后段相同;每段由两个四字句和三个七字句组成,第三句与第五句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式,因而奇句与偶句较为协调。每段两个四字句以对偶为工,如晏殊的“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带缓罗衷,香残蕙炷”;“祖席离歌,长亭别宴”,“画月魂消,高楼目断”;“碧海无渡,瑶台有路”,“绮帘凝尘,香闺掩雾”。此调为北宋新声。宋初陈尧佐感引进之恩所作之词为创调之词。晏殊写暮春之景:“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欧阳修写旅情:“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2]
词牌介绍『踏莎行』格律说明
正体,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以晏殊《踏莎行·细草愁烟》为代表。此调以此词为正体,若曾词、陈词之添字、摊破句法、转换宫调,皆变体也。 按宋元人填此调者,其字句韵悉同,惟每句平仄小异。如前段第一、二句,黄庭坚词“临水夭桃,倚墙繁李”,“临”字平声,“倚”字仄声,“繁”字平声。第三句,欧阳修词“草熏风暖摇征辔”,“草”字仄声,“风”字平声。第四句,欧阳词“离愁渐远渐无穷”,“离”字平声,“渐”字仄声。第五句,晏几道词“粉香帘幕阴阴静”,“粉”字仄声,“帘”字平声。后段第一、二句,黄词“明日重来,落花如绮”,“明”字平声,“落”字仄声,“如”字平声。第三句,陈尧佐词“画梁轻拂歌尘转”,“画”字仄声,“轻”字平声。第四句,晏词“宿妆曾比杏腮红”,“宿”字仄声,“曾”字平声。第五句,陈词“主人恩重珠帘卷”,“主”字仄声,“恩”字平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至周密词,后段结句“莫听酒边供奉曲”,平仄独异,此亦偶误,不必从。
变体一,双调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以曾觌《踏莎行·翠幄成阴》为代表。此词前后段第三句减去“处”字、“是”字,第五句减去“奈”字、“更”字、“袅”字、“轻”字,结句减去“看”字、“断”字,即“踏莎行”正体也。转调者,摊破句法,添入衬字,转换宫调,自成新声耳。 按赵彦端“宿雨才收”词,正与此同。前段第二、三句“牡丹将绽,也近寒食”,“近”字仄声。后段第三句“一月五番价、共欢集”,“月”字、“五”字俱仄声,“番”字平声。第五句“且莫留半滴”,“莫”字、“半”字俱仄声。第六句“一百二十个好生
日”,“一”字、“好”字俱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馀参陈词。 汲古阁本前段第三句脱一字,今从《词纬》本订定。
变体二,双调六十四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以陈亮《踏莎行·上巳道中作》为代表。此词见《龙川集》,亦名《转调踏莎行》。每段上四句与曾词同,惟前后段第五句各减一字异。 宋人精于音律,凡遇旧腔,往往随意增损,自成新声。如元人度曲,或借宋人词调,偷声添字,名为“过曲”者,其源实出于此。[3]
词牌介绍『踏莎行』格律对照
正体
格律对照例词:《踏莎行·细草愁烟》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阑总是销魂处。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
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变体一
格律对照例词:《踏莎行·翠幄成阴》
仄仄平平,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翠幄成阴,谁家帘幕。绮罗香拥处、觥筹错。清和将近,奈春寒更薄。高歌看簌簌梁尘落。
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中中中仄、仄平仄。平平中仄,仄中平中仄。中仄仄仄仄中平仄。
好景良辰,人生行乐。金杯无奈是、苦相虐。残红飞尽,袅垂杨轻弱。来岁断不负莺花约。
变体二
格律对照例词:《踏莎行·上巳道中作》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洛浦尘生,巫山梦断。旗亭烟草里,春深浅。梨花落尽,酴醿又绽。天气也似,寻常庭院。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向晚情怀,十分恼乱。水边佳丽地,近前看。娉婷笑语,流觞美满。意思不到,夕阳孤馆。[3][4]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为韵脚。)
典范词作
宋·寇准《踏莎行·春色将阑》
宋·晏殊《踏莎行·细草愁烟》
宋·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宋·黄庭坚《踏莎行·画鼓催春》
宋·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宋·周紫芝《踏莎行·情似游丝》
宋·辛弃疾《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
宋·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