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0-12-28《艺术·心理·创造力》 美 霍华德·加德纳

2020-12-28《艺术·心理·创造力》 美 霍华德·加德纳

作者: juneyale | 来源:发表于2020-12-28 18:17 被阅读0次

    《艺术·心理·创造力》 美 霍华德·加德纳 著 齐东海 译

    第一部分 思想大师

    心理发展的四大阶段。首先,两岁前——感觉运动,为第一阶段。这一时期,儿童完全通过自身的感知和活动“了解”世界。第二阶段——直觉或符号思维,从两岁到学龄前(7岁)。这时儿童已经能够使用语言、抽象图形和其他的符号来代表他在第一阶段经历的事物。不过此时的图形符号还是静态的:比如,儿童还不能熟练地操作在其大脑中呈现的图像。

    (第三阶段)操作这种精神意象以及其他象征符号的能力出现在学龄初期,此时儿童够进行“具体运算”思维。七八岁的儿童能够鉴赏事物的一定状态。他们能够通过运用主要的“正反两面性运作”在头脑中反复地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场景进行分析。

    最后阶段为形式运算阶段(或合乎格式的)。这一阶段始于青春期,儿童开始能够对图像符号以及特质实体进行思维加工。他能够写方程式、提出命题,对一系列的图像进行逻辑分析,如对它们进行组合、对比或否定。……皮亚杰认为这四个阶段的次序是普遍存在、恒定不变的。只要能够充分地接触一个正常的环境,每一个正常的儿童都会经历这样的次序。

    斯特劳斯在《忧郁的热带》中所说:

    一个民族的整体风土人情通常都有其自身独特的风格:这些风俗自成一体。我相信人类社会像人类个体一样(在嬉戏、做梦或精神狂乱之时),是绝对无法创造的;惟一能做的就只有从可能重组的系列概念中选择一定组合。

    音乐的真正力量在于它能够“真实地”再现情感生活,而语言却望尘莫及;因其能够传达语言无法做到的矛盾情感……音乐是外显的,而语言却是隐晦的,因为音乐不仅承载一个内容,而是即时表达多项内容。它可以清楚地表达情感而不必与他们结合为一体……意义可以千变万化,可能是下意识发生的,一定不是推理性思维。

    符号性是一种理性,几乎所有现实使用中的符号体系都至少会违背符号性的一个标准。

    引起古德曼特别注意的是符号能够说明各种不同的特性。我们可以以音乐为例来感受这种功能。严格地说,音乐作品并没有代表或解释世界上的任何东西。正如斯特拉文斯基(一类人)强调,音乐就其本质而言根本无力表达任何具体意义;而另一方面,音乐显然具有强大的交流能力。

    古德曼提出了五种美学征兆:

    句法密集性。多个最细微的区别就构成了符号间的差异。绘画的线条细微区别。

    意义密集性。符号指示物因一些细微的差别而不同。如近义词的区别。

    相对充实性。如股票走势图与葛饰北斋的画作密切相关。

    代表说明性。符号无论其是否指示,皆以样本的形式体现其表面特征。音乐曲调表面代表速度,隐喻说明的是旋律的优美。

    多重及复杂指示。

    第二部分 儿童艺术特性的发展

    儿童(五岁)对艺术家的风格毫不敏感。

    该年龄段的儿童(10岁)固执倔强,缺乏相像力,认为艺术就是对外在世界种种细节的复制:越精确越好。

    其实此时的儿童(5-7岁)便开始了联觉通威期:这一时期,儿童比任何时候都能轻松地联通各个感官系统;色彩能够轻易地引起声音感,声音也同样能轻易地引起色彩感;双手的动作能表明诗歌中的语句,韵文中的语句能激起音乐感或舞蹈的感觉。

    而更多的时候,图画本身就是一种意义重大的表达,是一种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的活动。

    如果这位儿童最终能把自己的画修改到可以辩论的程度,那么这种灵活性就表明了“自我中心主义的消散”,而这种自我中心主义恰恰是艺术家的主要特性。

    美国50%以上的象棋神童来自三大城市——纽约、旧金山和洛杉矶——这三大城市相加的人口数却占全国人口的10%。

    对于神童,此种反省常常会在青春期导致一种所谓的“中年危机”。这些少年会开始问:“我为什么要做这个?是为了我自己还是别人?这样做值得吗?”那些无法找到满意答案的少年从此便会终止其创造活动。

    也许要达到最深远的成就需要个人寻求自我控制:只有通过严格的自我反省才有可能深化自己的才能。

    若要保持个人的成就,他就必须能够超越过去的成功(或挫折),继续向前深入。

    第三部分 教育与传媒:知识的传播

    2-7岁这段时间是儿童有能力以飞快的速度使用、掌握、转换、充分利用各种成熟符号的时期。

    事实上,他(7-8岁)可以完成扮演表演者、画家、观众角色的任务。只有当他面临作为一个评论者的任务时,青少年和学龄期的儿童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因为评论者必须能在词或逻辑命题的层面上做出推论。

    7-13岁这个年龄段,孩子们学习了社会学知识。有差不多学习一切的能力——不仅仅包括读、写、算、耕作、捕鱼、狩猎、推理、宗教、修辞。

    10-14岁这段充满渴望的时期是一个人可以学任何事情的时期。在这个时候,即使大部分的孩子没有接受学校教育,他们也可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

    如何防止艺术兴趣衰减(和可能的艺术技能下降),在青春期,我们教育方面的努力就极为重要。因此充分实现教学和训练上的进展,当孩子终于具有批判性的头脑时,自己的作品不会显得捉襟见肘,他也就不会绝望地放弃艺术了。

    距离原则:有些作品直接并列在一起所以便于比较;有些作品会隔开摆放,这样观众不得不来回走动以比较效果。这种设计让人认清了专家也并不总是有原件可用的;这激发观众去记住或重构原件,使他们有可能对作品进行现场对比,并为将来的对比储备更丰富的知识。其次,除了布局上的距离差别,品质上的不同也被考虑在内。

    通过各种各样的比较,我们可以进一步进行认知训练。

    媒体的“正式特征”——快速转换镜头、音效、狂热的活动,这是商业电视常常采用的方式。孩子越小,越有可能被电视的这一特点吸引,而不受电视播出内容的支配。

    孩子在观看电视节目时,我们以日常生活经历为参考;不看电视时,则以电视为参考。……孩子常常评说电视上看到的一些事物相似于真实世界的经历:他们很少以与电视的相似程度来刻画日常经历的特点。

    第四部分 智能的衰竭

    氧和葡萄糖——对大脑来说极其关键的两个要素。

    研究结果表明(大脑)左半球支配诸如文字和字母等语言刺激,而右半球似乎更偏爱各种非语言刺激,从一点点大的东西到陌生人的面孔。

    1915年哈芒主教提出应用汉语原则——即每一个字有其惟一的符号——能够教育有阅读障碍的儿童学习英语。

    格鲁伯提醒我们,从事任何创造性任务都是困难和孤独的。尽管个体从他们的工作中得到愉快,但是开始从事创造性工作也意味他们通常踏上了孤寂之旅,而在旅途中失败的几率很高。为了继续从事这一冒险的航程,他们必须勇敢甚至会脱离群体,独自上路,要面对耻辱和全盘否定的危险。独自从事创造性工作需要坚强性格的支撑,有时,大部分创新者都强烈地需要个人的、集体的或宗教的支持。

    皮亚杰认为,思维的最高水平(被他称为“形式运算阶段”)是在青春期内获得,在这时肯定会有新的发现,而思维产生的基本方法不会改变,甚至爱因斯坦和达尔文都是如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0-12-28《艺术·心理·创造力》 美 霍华德·加德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yyt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