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没事,一天读完一本书。前半截些许压抑,后半截着急,跟着害怕,就怕男主人公尿毒症发作,扔下一家老小先走。
吴畏,32岁,红酒公司片区销售总监。外貌帅气,性格沉稳,工作踏实努力,整体优秀精英男一枚。从小缺钱的他,工作后觉得只有挣大钱才能给家人带来幸福,认为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如果没解决,那是钱没到位。于是把给老婆买名牌包包,让孩子上名牌学校,买更好的学区房,给患病的父母用最好的药,最好的病房。每一句都没错,但是每一句都充满了功利,听着都头疼。但是作为同样中年的你我,这何尝不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
我们80后这一代,上有老,下有小。赚钱,多赚点,给家庭、给孩子、给父母都攒点,再给自己攒点养老的钱。谁都不敢靠,只能靠自己。满满的都是重压下的焦虑,就像前些年的我自己。但凡能干的,都要多干一点,多赚一点。
吴畏的幸福生活没多久,岳母得了肝癌,进了ICU,再好的药也没能留住,还是走了;女儿毛毛三天两头的发烧、咳嗽,去儿童医院挂水也不见好;岳父变得健忘,在老年痴呆症的路上越走越快,最后走丢了7天才找回,连女儿都不认识了;而吴畏自己,常年为了工作谈业务、喝酒,胃疼许久终于引发尿毒症,不能工作,每周透析三次,恢复好的话也不过才能再活十年。
因为病了,吴畏不能再上班赚大钱了,这让他更焦虑。而且,十年时间太短,需要更快的赚钱,给家人多留下一些。于是,开始从“财滚滚理财公司”理财。为了更多的赚取利润,除了岳父的养老钱,还把新的学区房抵押了,瞒着家人全部投入进去。结果理财公司暴雷,血本无归。这个消息彻底击垮了他,引发冠心病,也进了ICU。接着老婆得了重度抑郁,随时可能自杀。一个家彻底完了。
跟着吴畏的病情,跟着透析的痛苦,还有各种后遗症、并发症的痛苦,加上孩子生病、老人走失,自己身体不好还不能垮掉等等矛盾交织在一起,感觉好像自己亲身经历了一样,一定一定要有一个好身体。这是再多的钱也换不回来的。
以前,我对身体不舒服的态度就是扛扛就过去了。这可能是家庭影响,我爸就是那种,手切着了,拿塑料袋一包,勒一下继续干活。骑摩托车拐弯摔倒了,腿上一长道血口子裂着,起来骑上车,该干嘛干嘛,回到家拿个破布条擦一擦自己包一包完事儿了。但凡能扛过去的,熬多久只要熬过去就好了。我妈也一样,对待孩子的伤口也是相当随意。我3岁前跟着我妈去菜园浇水,不小心磕到了,一根麻椒藤上的刺连刺带根一起扎进腮里。我妈把刺拔出来,拿七七菜叶(园里的野菜,多的是)挤出汁来,抹到伤口上止血。后来那个伤口好了,就变成了现在独一无二的“酒窝”。
我的肠胃从小就一直不好。小时候经常肚子疼,睡觉的时候就喜欢趴着睡,可以一晚上趴着不变姿势。时间长了,我爸妈终于害怕了,以为我肚子里长了东西了,带我去医院检查,也查出什么东西来就算了。后来加上挑食,营养不良,上学时一直很瘦,倒也一直很健康。现在吃的多了,经常撑得难受,表现最多的就是拉肚子。最近一个周,肠胃又非常不好,吃个梨都能拉一天。早就习以为常的我,突然在想,是不是应该主动调理下肠胃了?不能跟吴畏一样,胃疼一直拖着,拖出毛病。
说回本书。作者最想说的,还是关于各种看病当中掺杂的中医理论。作者最想做的是就是将中医理论发扬下去,让读者接受中医,了解中医,信任中医。中医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态度相互关联,息息相通,学中医的过程更像修正自己、修身修心的过程。小说通过吴畏全家看病的故事循循善诱,将病者和医者的心思,通过第三视角原原本本的呈现出来,最终让读者接受中医。
吴畏因为生病失去了所有。而他和沈鸿的爱,却因为最后的相互支撑变得更加深刻和日久弥坚。最终他终于明白,真正的爱是理解与体谅,而不是好看的衣服和包包。最后的他们,没有钱,没有健康的身体,却对生活有了更甜美的体验。
吴畏最后终于走出了那些功利的想法,确定了新的人生目标:尽最大努力,传播中医,让更多的人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开始,学习用中医的办法保护自己和家人,真正拥有健康的生活。
其实,细细想来,我们身边的老人懂得很多小偏方,而那些小偏方很可能就是传统中医保留下来的。只是使用的人懂标不懂本,说不出所以然来,面对强大的西医和各种医院、大药房,老人变得苍白无力。比如我们从小喝的鸡蛋茶,我弟弟小时候身体比较弱,一直有喝鸡蛋茶的习惯。我不舒服的时候,我妈也会冲给我喝。话说我妈治疗不舒服的两大偏方——肚子疼去厕所、感冒咳嗽喝鸡蛋茶。小时候不懂得道理,照做。长大后,除了肚子疼坚决跑厕所外,没有我妈在身边,渐渐的忘了鸡蛋茶。看到书中用水泼蛋(鸡蛋茶)治疗咳嗽,甚至把哮喘病都治好了,才知道原来农村的小巷子里也蕴含着各种不知名的中医小知识。除此之外,还有酸梅汤加米粥治发烧、西瓜汁麻仁丸治疗便秘、小柴胡治疗恶心呕吐……
中医看病,是把人看成整体,身体的各个部位息息相通,各司其职。身体就像一个大系统,但凡有一个器官出现问题,相应好几个都会有症状。中医调理,是让各个部位的运转回归各自的正常范围,最终身体回到良性。西医看病,头是头、脚是脚,肝是肝,肺是肺,哪里不舒服治哪里。抗生素、消炎药用的多,还会造成自身抵抗力下降。
中医难不难我不敢下定论,但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那是毋庸置疑的。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能快速见效,越快越好不仅仅体现在看病吃药上。火车变成动车,公交变成地铁,看个视频三秒钟住不住观众的眼球都会被划走。大数据的精准推送让人们省掉了筛选的麻烦,也省掉了好多原本可以更深体会的机会,更让一个人的知识面越来越垂直,越来越狭窄。某种程度来说,这也是一种时代的悲哀。
最后,说点最大的感受:一小点恶习不多,但是积少成多。一小点病痛不大,但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不能以为自己还年轻,还有资本就肆意妄为,过度使用。不要以为身体是你的,就可以不管不顾。可其实,只有身体,才原原本本是你的。别的,钱、房子、车子、面子甚至连家人最终都与你无关。身体出现异样的时候,就是自身的“生态系统”开始失衡了,赶紧做减法,调整自己,让它回归正常。另外,丧气话少说,会加深身体记忆。多鼓励自己,多鼓励身体,我们是很棒的!
朋友们,尊重人生原本该有的宽度,敬畏生命,敬畏身体,从我做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