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鼓掌
文/春生
每周两小时,跟张老师学速写,是速写吗?是,也不是。我倾向于说它是“受洗”,对于脑海里竟蹦出这个词儿,居然一点不觉惊诧。
两个小时,开课伊始,看张老师拿出的人物造型,不免忐忑,天!怎么画得出,不过按住,不管它。这时候张老师讲解要点,开笔示范起型。一路视线随着他的笔头流转,定五线,上留一指,下留两指,盆腔线,膝盖线,于下身取半,脑袋则定于上身约三分之一处;定头颅,侧出脖颈,轻挥笔头划出两侧肩高走势,下拉定胸腔;定脚踝,由盆腔出发,徐拉到膝盖,侧出小腿,于脚踝处接壤;定肘位,由胸腔半位出,拉出胳膊,至肘,至手腕;继续双手双脚定型。如此,人物大体型便定了,再逐一调整,对比,到人物舒服的状态。
这是最要命,也最艰难处,没有素描基础对人体的理解是空泛的,由外衣去看到人体内型,困难。只有一次次,尝试,忐忑没用,跟着张老师演示,起笔,干。
起型,每节课的重头戏。看张老师修改,妙笔生花,一笔的变化,人物从扭曲到舒服,顺眼了。这其中,错误到正确,差之毫厘,那变化就来了。
画五官,人物出彩与否,就在于此。依然是定型,确定好头颅,便是定五官,由中位的鼻头起,往下定唇位,往上两眼、眉毛。唇宽必大于鼻翼,两眼之中需留出两眼间距,眉宽则大于其眼。
正式刻画人物前,需将底稿粗擦去,留下隐约印记。换炭笔,从灵魂,双眼刻画开始。这时候,呼吸基本忘记,专注于那眼线轮廓,由上而下,上重下轻,继而是眼珠,高光,一只眼便放出光来,双眼皮许它一条,下眼线来一道,生动有了那么一点,另一只眼继续仔细复刻。有了双眼,人物便立然纸上,刚刚还一片朦胧,这时就好像忽然活了。化腐朽为神奇,就这么一下,总让我惊叹,尤其是张老师笔下的呈现,更使人感到,怎样的一支笔,绣出一只生灵来,随着眼睛生动了画纸,眉毛、鼻子、嘴巴依次浮出水面,口轮匝肌处带出下巴,一张脸的外形轮廓完善,绣上耳朵,完善头发,那人就这样变化了出来。
身体刻画,重点在人体关键部位的准确,三角肌表达了吗,斜方肌表达了吗,肘膝关节表达了吗,胸腔,盆腔,脚踝,手腕等是不是都表达准确了,如果都可以,那么衣纹编织考验的便是手上线条的功夫了,是不是流畅,轻重疏密能结合吗?而它们都指向一处,确定的线条来自于对所刻画内容由内向外的理解,而非完全照着样稿机械复刻。
这功夫,不是一两天。没有自己向内的消化,便没有自己的理解,没有自己的理解,简单复刻,便只是没有灵魂的外形。
上一次课,是一次训练,训练一次,理解向内渗透一分。两个小时,足足,没有发呆的余瑕。全程专注,专注的结果是,心生欢喜。
下课那一瞬,欢喜心充溢,于是周围的空气满是舒心,即使是逢着那凌乱的场域,也畅然肺腑,这世界,干净也好,浑浊也罢,总是天地间自行运转,何尝不是一阵风。
2024年4月12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