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以前的小笔记,发现有一处记录值得仔细回忆。标题醒目,上书:每天或每几天学习一门小技巧(生活小技巧小知识,各行业各领域均可,但当涉猎,不求甚解)。正文按先后排序,记到十多处,后续空出几页白纸,却久无续文。细细看着多年前的笔记,有不少打钩处已经尽数忘记。以前值得一探究竟的小技巧,现在只剩下标题了。自我检讨五分钟后,还是不忍就此放弃,当下决定对这些小知识点,作文以记之。除了便于后续回顾,还有可能有缘碰到高人指点。诚然,则受益匪浅。
以前看书法视频时,看到书法大家田蕴章先生,有一名为《每日一题,每日一字》的书法讲座,内容精彩,受益良多。借鉴这个模式,试试《每周一探究竟》,但个人知识储备有限,说不定两三周后就弹尽粮绝了。只能先试试,练练写作能力也是好的。各行各业各有千秋,当真不简单,且写且珍惜吧。受到之前自己写作习惯的影响,脑海里总会冒出文言文句式来写文章,每当这样,就得进行转义再输出白话文。开篇定调,后续如有半文半白的情况,还请高人见谅。后续全篇尽量用UTF-8(白话文)格式输出,特此声明。
简单举例介绍《每周一探究竟》都有可能会出现什么内容。生活中,有很多事物都有其关联性,最直接的连接工具就是绳子。各场景不一样,打的绳结就会不一样。小至街边商贩,大到特种武警,结绳技巧都是一项比较便利的技能。想象一下,如果便衣警察抓到犯人,在没有手铐的情况下,如何把犯人结实地绑住?这就不是简单的一绑一扣就行了的,其中需要的结绳技巧也是一门学问。当时特意研究了几天的结绳技巧,发现这就像玩魔方一样,找不到它的规律,是拼不出来六面的。很可惜,我都忘了!
还有诸如磨刀技巧,如何重装系统,如何设置路由器等等的小技巧。以前看到大人磨刀,磨完之后愈加锋利。小时候我尝试磨好自己学习用的小刀,真是磨一把费一把,以至于我的削铅笔小刀,只要不锋利了就是它寿终正寝的时候。后来研究,其实这个跟磨刀的角度还有手法有很大的关系。具体的,先不展开。
这周一探究竟,聊聊电池记忆效应。先看看官方科普解释:电池记忆效应(Battery memory effect)是指如果电池属镍镉电池,长期不彻底充电、放电,易在电池内留下痕迹,降低电池容量的现象。电池记忆效应的意思是说,电池好像记忆用户日常的充、放电幅度和模式,日久就很难改变这种模式,不能再做大幅度充电或放电。 锂离子电池不存在这种效应。看完科普解释,应该还是会有人一头雾水,接下来,开始通俗化解释。
生活中,发现不少人的手机总是处于准备没电的状态,一定要用到准备关机才舍得充电;总是有人如强迫症一般,一定要充电充到百分之百。为此,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决定一探究竟。
一切都得从手机电池的发展说起,具体的发展史作为外行人不宜发表观点,只说说趋势。最开始的手机电池,大多是镍镉电池,到了2013年左右,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电池多使用锂电池。镍镉电池与锂电池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具有电池记忆效应。(锂电池的电池记忆效应很弱,所以通常认为没有该效应)。手机充电就像人吃饭,拿人吃饭做比喻,如果肚子也具有记忆效应。意思就是:肚子会记住上次你吃了多少饭就不吃了,如果吃了八分饱就不吃了,下次再吃饭的时候,吃到八分饱,肚子就会说,我吃饱了,不用再吃了。你以为自己真的吃撑吃饱了,但其实只有八分饱。同理,当吃下的事物慢慢消耗,还没有完全消耗完,还有三分饱的时候你就继续吃饭了,肚子就会认为,在三分饱的时候就是饿了,没货了。等到下次吃饭后开始消耗,到还有三分饱的时候,肚子就开始认为自己已经到了极限了。这样就会造成,你吃到八分饱就吃不下了,饿到三分饱时就饿得不行了。所以,为了让肚子真实记住你吃到了十成才是饱,饿到肚子空空如也才是饿。你就需要每次都吃十成饱,一饿就饿到前胸贴后背。这样肚子就会知道你真实的饭量了。具有电池记忆的镍镉电池也是这样,需要充电的时候需要充满,放电的时候要放到几乎没电的程度。但是,重点是,锂电池并没有电池记忆效应,并不需要这样,并且,过度充放电,对锂电池也是有伤害的。
或许,现在的人减肥就是利用肚子的记忆效应吧:还没吃饱就骗肚子说,你已经吃饱了,不需要再吃了。等到饿了的时候,又开始骗肚子说:你还没有饿,还能继续坚持,不需要食物支援。对于这种方式,锂电池觉得:或许有点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