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禾光读书会是路遥分享的《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由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所著。
故事梗概如下:
小说的主人公阿米尔和他的朋友哈桑一同成长于阿富汗的喀布尔市,哈桑是阿米尔的仆人和好朋友,两个孩子形影不离,一起追逐风筝,玩耍。然而,在一次追风筝的比赛中,阿米尔因为自私和胆怯而背叛了哈桑,之后哈桑受到了严重的伤害,这件事成为了两个孩子之间永远的隔阂。
多年后,阿米尔随父亲生活在美国,却又因为某种因被迫回到故乡,重新面对自己的过去和内心的痛苦。当他得知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后,他希望通过一次回到阿富汗来补偿自己的罪过,并找到曾经的好友哈桑的儿子索拉卜。在阿富汗,阿米尔通过一系列的经历,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救赎,也重新找到了自己和哈桑之间的友情。
听完分享后,柴大哥说,他最大的感受是,一个有良心的人,千万别做坏事,否则做了以后会有心里阴影。他说,他非常喜欢哈桑,哈桑教会我们做人要纯粹,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潭秀清则说,她从这部小说里看到了爱与成长。父母要无条件爱自己的孩子,阿米尔在这个经历和心理变化中也获得了成长。杜海全说这本书其实和《道德经》的观点很相似,万物都是互相转化的,善恶有报。贾老师说,一个人最大的痛苦是愧疚感,越是平静的痛苦越深刻。……
路遥抛出来的话题是:如果是你,你会接受哈桑的孩子,把他带回家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她说自己70%以上的朋友都说不会。因为,看见哈桑的孩子,会一遍又一遍地提醒自己有多么对不起他的爸爸,只会增加内疚感,不能忍受哈桑的孩子来提醒自己过去的痛苦。
而我,却选择了接受。没想到和我有同样观点的还有柴大哥家的嫂子和王明珠。我之所以有这种观点,因为我的爷爷先于太奶奶去世,活了一百多岁的太奶奶在她大概100岁的时候摔了一跤,医生说年龄大了,保守治疗,于是太奶奶成了那个只能躺在床上的人。于是照顾太奶奶的任务就轮到了她的四个孙子身上,但父亲在外地打工,所以我和弟弟就成了接替他承担这个责任的人。弟弟和四叔还有三堂弟负责轮流值班帮助太奶奶翻身,而我则帮助奶奶给太奶奶做饭,喂饭,洗尿布等(那时候没有尿不湿)。
血缘关系毕竟是一种无法割舍的东西,我想我会选择接受抚养哈桑的孩子,可能是骨子里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观念会让我觉得照顾自己恩人的孩子和兄弟的孩子是一种责任,也许我给不了他更好的生活,但我会尽力托举他,直到我不再有能力为止。如果我选择不接受,这么内疚感估计会折磨我一辈子。所以我非常认可书中的一句话:当罪恶导致善行,那就是最大的救赎。这可能是人还债的唯一方式。所以阿米尔为了带走哈桑的儿子接受挨打,在最后带哈桑的儿子放风筝,并为他追风筝的时候,他发自内心的快乐,因为他实现了对自我的救赎。
与其说哈桑对少爷阿米尔的无条件的好是阶级观念所致,倒不如说是哈桑刻在骨子里的善良,还有他被父亲阿里无条件接纳和爱的滋养让他的内心充满了能量。哈桑的父亲明知道哈桑不是自己的孩子,是主人阿米尔和自己老婆的孩子,但还是爱他,关心他,陪伴他。
风筝代表的是什么?我觉得是亲情,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每个孩子的渴望;是友情,朋友对自己的无条件支持和帮助;是爱情,伴侣对配偶的无条件接纳,我计较你的过去,但我仍然爱你,并选择和你在一起。追风筝的人在追爱!我们在追爱,父母的爱,朋友的爱,伴侣的爱!追风筝的人也在追一种勇气!这勇气是和自己的过去和解的勇气,勇敢面对自己的内心,直面自己的痛苦,并承担自己的责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