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大部分推迟到2月20日公布,成绩公布下来的片刻,全网沸腾了,不是因为拿到高分数互相道贺,相反看到的多是这样的情况:调剂、压分、踩线、排名靠后......
这样的景象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不少人被部分机构亮出的高分成绩单所折服,面对自己的成绩产生怀疑,甚至自我否定,心中产生“我不行”的示弱想法,感觉眼前一片黑暗,不知何去何从。工作吧,被惯性想法"找不到"所束缚,不甘于过去的一年;二战吧,又有太多的不确定,耗费的是一年多的青春和时光。
高分确实存在,但比例很小,否则每年报考人数几百万人而录取几十万的数据将无从解释,通过层层选拔,总有人被淘汰,只是在不同的选拔批次中。那么,没有考上研究生,甚至没有进复试,就真的是人生失败吗?
我,身为一个普通双非一战本科生,可以很明确地说,事实并没有想象地如此糟糕。考研,不过是人生一小段路程而已,不过是在你20来岁的时候的一个经历而已。它很重要但非绝对。
经过半年多的备考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考研?我一定要考研吗?我真的喜欢研究生的生活吗?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直到考研结束,找到了实习我才真正找到了答案。
我很清楚,我不喜欢做学术研究,我不喜欢撰写学术论文,本科的学位论文已经让我苦不堪言,我很清楚自己的心之所向,我喜欢偏商务偏市场方向。至于我为什么会参加考研,其实只是为了一个学校。
很多人对于考研有着模糊的认识,加之培训机构的鼓吹,新媒体的倾斜导向,大部分人认为考上研究生意味着好工作,意味着减轻了就业的压力,意味着未来的一切。所以,在结果不如意的时候,感觉失去了一切。
这个说法是有依据的。在查成绩的同时,我前后询问了和我同时考研的朋友,十有八九的回答都是“调剂吧”“二战吧”,对他们来说,失去考研升学的机会,下一步就不知何去何从了,所以他们为了这个方向愿意付出更大的代价。
我问过身边考研失利的朋友对于工作的看法,绝大部分都是“暂时不工作”“边考研边工作”“工作难”。在他们的眼中,也是绝大多数的眼中,对于工作是畏惧的,是盲目的,是全然不知的。
换句话说,这也体现了长期待在舒适区的想法。就算考研很难,报录比人人心知肚明,还是愿意去闯个头破血流。长期接受教育,做学生成为常态,似乎很难一下子转变身份,所以宁愿再战一次。
所以,考试成绩公布的当天,哀嚎一片,哭到昏天暗地,怀疑人生。明明知道没有可能还是去赌那丁点侥幸,最后对厮杀地体无完肤才发觉眼前一片黑暗,失去所有,前途无望。考研的结果真的重要到影响人生吗?
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考研是一次重要人生经历,但是结果并非就决定了你全部的人生。你的人生,可以选择工作,出国等。考研不过是分叉路的一条路,如果在转弯的时候你已经发现它难以前行,何不换路呢?
以我个人为例,考完研的当天我大概能预估结果了,所以与其坐以待毙,我就开始完善简历,寻找岗位,匹配职位,丝毫没有考虑复试准备的事情,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极其正确的,适当的悬崖勒马更显智慧。
在考试结束的两个月里,我先后尝试了三四份工作,做过苦力,做过销售,做过审核撰过稿,迅速积累了相关的工作经验,到现在已经有稳定的实习职位,且和本专业息息相关,薪资也较为满意。所以,找工作真的很难吗?我的另一位好友,在得知考研失利的当晚哭的心碎,我安慰她一个晚上,苦口婆心地劝她,告诉她如何找工作,两三天以后告知我的便是已经报道一家外贸公司了,感觉还不错,是新的开始。
很多事情,是因为我们不敢尝试,才显得格外困难。我们内心畏惧的心理远远大于其本身的难度。角色的转换,会产生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但是,面对不如意的结果选择再搏斗同样需要巨大勇气。
大多数人不敢尝试工作,被误导的言论指向“工作难”“找不到工作”,那么自己是否亲身去尝试呢?自己是否像备战考研那样想方设法去尝试呢?不要被舆论所左右,你的人生结果不只在于这一场考研。
回头看,为了一次考试结果而失去方向、碌碌无为毫无必要,它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一个你思考未来人生,思考未来方向的重要起点,如果你没有思考好,请不要随意继续,肆意横闯。
如果你真的是怀着科研的赤诚之心,你可以忽略我所说的所有,满怀热情地奔赴你的研究生生涯。但是,你只是为了逃避就业的压力,你丝毫没有必要继续在分数线边缘试探,你所耗费的时间足以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了。
愿大家所走的每一步都奔走在自己的热爱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