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选择看这本书,可能书里名有个奇,好奇心作怪,或许是对高晓松感兴趣了,还有可能是因为kindle会员书籍,多方面的综合吧。对高晓松的印象大致是有才华、醉酒入狱、奇葩说(没完整看过一集)三个画像。晓松奇谈.命运卷这本书通过人物访谈展示一个时代一个人(或许是代表一类人)的波澜壮阔、迭起跌落的人生,其中感受到遗憾,更多的是无赖。通过国家探访(纯旅游境界感觉达不到这么深的层次)展示一个国家历史和底蕴,意识形态的重要性。正如他的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名人后代回想文革,子里面感觉到的是无赖,生存下来已是万幸,颂扬幸存者的勇敢,怜悯自杀者的懦弱。问及有那么一段经历的感受,这些反过来理解就好了,记得采访中张中治的女儿的国籍好像是美籍了。
80后耳熟能详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相信好多人应景脱口而出,采访者是诗人海子上铺的兄弟,海子15岁上大学因语文不达标错失中文系,20多岁在教师岗位自杀了,多么的悲情。采访者说精神出了问题可能性很大。
北欧国家(丹麦、瑞典)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描述的社会状况大致是这样悠闲、遵守内心喜欢不为生活所迫工作、大爱、朴素不追求物质享受。以色列国家组建来自世界各地犹太人的融合,不同语言、宗教信仰等。这些都是有一个国家意识形态决定的。比如有名校,必然会出现一条通往名校的最佳路径,应收教育或是其他教育替代,归根结底是会引导民众的思想和行为。丹麦政府层面规定没有名校,上什么学校都一样,那么很多问题都不是问题了。
以上只是一些书中谈到的附带自己不成熟的看法,还有一些不成熟的感触就不牢骚了。
最后在标题加了命运卷,感触的是大环境大的意识形态,或许就是命运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