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黑白之间会有灰色, 为什么好人和坏人以外会有第三种人,而对于坏人,仍然要合作?她从小学过大量的反义词,对与错,善与恶,美与丑;读过很多童话故事,英雄战胜了妖怪;看过很多动画片,灰太狼几乎都是被喜羊羊打败了。这个世界似乎是很简单的,黑白可以定义一切,而她却发现她的非黑即白的处理方式,遇到很大阻力和困难。
“不要理那个人,那个人和我们家吵过架”,雯雯很小的时候,就记住了几个人,那是妈妈说过的不能理的人,也就是雯雯理解的仇人,仇人是坚决不能理的。否则爸爸妈妈会生气,以后的雯雯知道了,那些人是爸爸的亲哥和亲嫂,因为赡养爷爷的问题上发生了冲突,便断了来往,但是印象中,那些人每年过年都来家里,只是他们去看爷爷,从来不和爸爸妈妈交流。后来仇人家的哥哥结婚,哥哥来家里好几趟,希望爷爷、爸爸和妈妈能去参加,因为女方会介意哥哥与我们家关系是否融洽,爸爸拒绝了。哥哥最终也结婚了,虽然我们家人没有参加。很戏剧性的,后来爷爷去世了,两家人不知道为什么又和好了,逢年过节礼尚往来,印象中面目狰狞的仇人也像亲戚一般和蔼可亲。当年孰是孰非,再也没人去计较。
不理坏人,雯雯倒是认真学会了,似乎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她不喜欢的人,她把他们排斥在外,嫉恶如仇。屏蔽坏人,就解决问题了么?并没有。工作后,雯雯遇到了很多类似难解的问题,因为工作原因,被她列入坏人之列的人,她也还是得应着头皮面对,她尽量公事公办,却免不了表现出不耐烦或强硬的工作方式,当坏人问是不是他们有什么误会要聊一聊的时候,她直接拒绝了,回复没有什么误会,不需要聊。与其说她内心是排斥和抵触 ,不如说她有些恐惧,她不知道如何坦然面对坏人,她无法敞开心扉去和坏人聊天,她甚至不想看到坏人。她觉得与坏人合作,好难,似乎自己背叛了自己内心的原则,坚决维护不能妥协。不去理会,处理起来很简单,却也增加了人际的压力。
对于好人,雯雯态度就大不一样了。有一次,有个同事找她,提出自己的期望和需求,这位同事工作很优异,经常晚上很晚下班,雯雯很欣赏她,于是在领导面前极力替她说好话,替她争取利益,她觉得这是好人应该得到的。领导是个久战沙场的老江湖,提醒雯雯,你呢,对于自己喜欢的人就会争取利益,对不喜欢的人就会打压,这样不好。雯雯瞬间觉得很委屈,她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为什么领导不理解,还对自己有这样的评价呢,好人不应该得到好报吗?
什么算清白呢?两袖清风?雯雯最初认为她的领导就是这样的人,克己奉公,从不占公家便宜,不浪费公家的钱财。直到他发现领导收了客户送的礼物,而且价值不菲。如果清白和贪污之间非要找一个词,雯雯只能想到是礼尚往来,这个礼又应该是什么价值范围合理呢。别人会如何看待这样的事情,会不会被举报?她甚至替领导陷入深深的担忧。
雯雯最初从事的行业是管理咨询,为企业提供管理的解决方案,当然这个方案得是明确的,不能模棱两可,但她真正到了企业才发现,方案似乎不能解决全部的管理问题,很多例外的情况需要人为去思考和判断,给出解决方案。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总有人来破坏规则和原则,而且是些爱贪便宜的少部分人,雯雯气急败坏的拦住领导不能破坏规则,领导似乎不那么强势,每次都没采纳雯雯的意见,到底规则是对的还是领导是对的。她过不了心理的那关,备受煎熬,跟领导妥协吧,感觉自己似乎是给了坏人有机可乘的机会,不跟领导妥协吧,担心在领导面前留下不好的印象。成人的世界似乎完全和她所受教育是不一样的。
人的心理问题基本都源自原生态的家庭,雯雯也不例外。父母喜欢简单粗暴解决问题,看起来是捷径,却是代价最高的。解决困惑最好的方式就是读书,雯雯从王维、曾国藩、白岩松、任正非的自传或者管理学说中茅塞顿开,世界是复杂的,动态的,黑白只是问题中的两个点,灰度才是常存状态,接受灰度才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原则不一定非是一条线,也可以是一个范围,有弹性才有余地—二维空间;
—如果一个人无法客观评价一件事或一个人,多个人全方位评价才客观—三维空间:
—世间结局有万种,纵观人生长河,人生在世很多事情只是过程,不是结果,不到最后谁也无法下定论—四维空间;
—每个人按照自己所认为正确的灰度去生活,生活才丰富多彩,观点不同,选择不同,尊重个体差异性—十维空间。
宇宙那么复杂,用一维或二维的方式去思考确实太幼稚了,雯雯回想起自己的经历,不由得笑了。
尽管豁然开朗,却也是知易行难,在灰度这条路上,雯雯也许还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她已经懂得了:灰度不可耻,但需内心有坚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