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热文汉服资源站汉服
汉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汉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作者: 林风起 | 来源:发表于2016-05-22 10:43 被阅读1170次

    汉家儿女,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相携而行。

    汉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从2003年到现在,汉服一路走来,实是诸多不易,在此向各位默默付出的前辈和同袍们致敬。

    汉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2003年7月21日 王育良上传自制汉服照,成为当代公开自制汉服第一人。这是汉服消亡三百年后首次以其民族服饰身份亮相。从而拉开了汉服复兴的大幕。

    尽管在2001年和2002年期间,有许多有关汉服的理论、网络宣传铺垫,但是从王乐天将汉服穿上街头这一刻,正式将汉服运动扩大为社会公众事件,所以也把2003年认作是“汉服运动元年”。

    经过了三百多年,第一次有一个汉族人,穿着自己的民族服走在了中国的大街。三百多年来,它第一次不是以戏服的身份,不是以古装剧的道具而重现在华夏土地……从李宗伟制作汉服、到王育良晒出汉服、再到王乐天汉服上街,每个时刻都是炎黄子孙对汉族的虔诚和挚爱。无论这套衣服饱受到了多少误会和歧义,三百多年的记忆,依旧昭示着华夏儿女对自己文化的渴望,以及延续祖先遗产的热诚和祈盼。

    汉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汉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汉服,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汉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因此后来各个华夏朝代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于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是说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圣的。汉服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汉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汉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公元1645年8月29日(清顺治二年七月初九),满清政权颁布易服令,规定“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

    汉民族进过一番血的反抗失败后,最终延续了三千多年的汉服几近消失。男子剃发留辫,辫垂脑后,穿马蹄袖箭衣、紧袜、深统靴,汉族女装则保留汉族女性传统的“上衣下裳”制。

    在1912年清朝灭亡之后,汉族男子改穿西装、中山装,汉族女子则习惯穿旗袍。

    直到公元21世纪初,在中国国力上升、经济全球化、一部分汉族人大国思想觉醒的背景下,以青少年族群为主体,以重现清政府统治前中国传统服饰——汉服——为出发点,开始了以复兴华夏传统文化为目标的一场文化运动。

    汉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汉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汉服又开始进入现实社会,各地的汉服活动层出不穷。有汉服爱好者建立网站,昭示天下,加入者很快超过数万人;也有人在网上流传汉服设计,并建议教育部统一使用汉服做学位服。有人将此称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复兴”现象。

    汉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但是汉服还只是在小众范围内,知道的人太少。前期的复兴之路走的异常坚信,无数的嘲讽,谩骂,不解与误认,让人心寒。

    2010年成都春熙路烧汉服事件:女孩孙婷身着汉服曲裾在重阳节时与同伴逛街,却被几个路人认成是和服,且不依不饶用武力威胁其脱下,最终当街焚毁。此事不仅对当事人造成了极大伤害,还被美国CNN和日本网站报道,国人因不再认识自己的民族服装,成为国际笑柄。

    在这样的形势下,韩国开始对中国的文化变本加厉的占有和申遗,甚至还用上了影视宣传误导的路线。其中《朱蒙》将今江苏一带也臆想为自己的古代版图,把中国比做掠夺者,很多韩国影视剧服装越来越像汉服,甚至原版照搬朱子深衣、半臂等汉服款式。有日本学者指出:韩国将歪曲的历史当做考据的正史播出,没有任何解释说明,不得不让人怀疑是否有愚化民众、潜移默化其他国家观众,变相抢夺历史文化的叵测居心。

    欣慰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正加入到复兴汉衣冠礼仪的行列中。从2003年,在中国汉族日常生活中绝迹了长达358年之久的汉服被电力工人王乐天第一个穿上街起,到现在的“第一届中华传统文化晚会”在北京大观园梨香苑上演。百度贴吧“汉服吧”会员人数超过55万人。云南工商学院一场别开生面的新生开学典礼上,6000名身穿汉服的师生集体在孔子像前行鞠躬礼。兰州汉服雅集会举办中秋祭月,接受了中国新闻网的采访,并且官媒人民网也转载了本条新闻,汉服运动再次被官方媒体所关注。

    汉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全国各地都有汉服社、各行各业的人士加入,汉服电影,汉服春晚等等,复兴之路已走过近十三年光阴。从2003年一个人的独唱到现在的发展壮大是无数人的心血而换来的,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都有责任和义务把她继续传播发扬下去。

    汉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下面科普科普一下关于汉服的一些常识。

    汉服复兴运动

    大背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国力增强 ,人们日益自信。物质文明发达起来后必 然 会带动对精神文明的需求。

    小背景: 日本、韩国的影响。日本、韩国对传统文化 的保护和珍视,包括从中国古代借鉴过去 的 传统服饰。

    汉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复兴的起因

    清宫戏泛滥:错误的政治导向导致扭曲的历史面目,历 史领域受政治领域影响,不能真实再现过去 的历史。

    文明的错位:西方人大量来到中国是在满清末期,他们眼中的中国人,就是剃头留辫、身穿旗装和马褂的形象。先入为主的印象深刻地影响到了西方人的心理,以至很多不了解中国历史的西方人都认为中国人历史上的一贯形象和装束就是辫子和马褂。而于今的中国对外文化宣传部门很多做法,不是在淡 化这种印象,而是在加深西人的这种印象 。比如上海APEC会议上的所谓“唐装”,其 实并不是唐朝的服装,而是满清马褂的改 良版。而中国举办的一些对外的重大礼仪 庆典活动中,礼仪小姐几乎铁 定是身着旗 袍。而日本由于成功地保留和改造了以汉 服为基础的和服,在国际上大力介绍和推广,以至今天西方人一见到由汉人老 祖宗所发明的交领,右衽,宽袖,系带的那种服装,就很自然地认为是“和服”。而脱胎 于 满族旗装的旗袍以及马褂,则被西人称为“中国服”(Chinese dress)。如此的历史作弄,实在让人苦涩不已。为什么同样作为中国历史上非汉族统治的朝代,元朝不到一百年就灭亡,而满清能统治长达接近300年之久,其中剃发易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经过剃发易服的“ 改 造”之后,汉人与满人至少在外观上已经很难分辨出来,长期相处的过程中,会逐渐产生“同类化”的倾向,对满人的排斥感逐 渐减 弱。

    汉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唐装之辨

    唐装原意指代唐代的汉服一种是传统的襦,裙装,这种风格一般流行在初唐时期,基本上是沿袭了自东汉以来 华夏妇女传统的上衣下裳制。与现代的“唐 装”概念明显不同。外国人把中国人成为“唐人”,根据APEC会 议各国元首所穿“唐装”的主要设计者余莺女 士的意见,“唐装”应当是中式服装的通称, 因此当初设计好服装后,决定把这种服装命名为“唐装”。而这种“唐人街华人的中式着装”,事实上是满清马褂的延续与改良,属于满服的范畴, 与“唐朝的服装”(汉服)无丝毫相似之处。 因此,绝大多数的国人把这种源于满装马褂的“唐装”认为是“唐朝的服装”是一个误区。

    汉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和服、韩服与汉服的关系

    和服与汉服的关系:

    和服是唐代时,汉服随遣唐使传入日本,日 本人在汉服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的文化稍加改良而成。所以我们今天可以看到 ,和服和汉服其实是非常相似的,主要的区 别在于汉服以圆袖居多,而和服为方袖;汉服的腰带相对狭窄,而和服的腰带宽大;汉服有衣缘,而和服没有。至于最主要的特征 ——交领,右衽,宽袖,系带,则与汉服完全一致。其实和服只是中国人的叫法,在日本,人们称自己的民族服饰为“吴服”,也就 是中国吴越地区的服装。

    韩服与汉服的关系:

    韩服和汉服的关系同样密切,尤其是男子的服饰,和汉服尤其相象。韩国人又将韩 服称为“明服”,也就是中国明朝的服装。和服、韩服是汉服的分支。日本和韩国在古代都属于中华文化圈,它们在历史上都曾经学习和借鉴过许多传统中国的文化,比如服饰、文字,政治制度,器物 、科技发明等等。

    汉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汉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汉服、和服、韩服之辨

    汉服与和服:

    1、腰带:汉服的腰带——博带是束腰的, 而和服是布料叠加,腰粗。

    2、袖子:汉服的广袖裁剪线条柔和,而和 服的振袖线条是直的,袖子有点像刀片;另 外汉服的广袖是开口的,里面可以缝口袋, 而和服的袖口下 半部分是缝合的。汉服的 袖子长度过手,礼服回肘,和服袖子长至手 腕。

    3、衣裾:汉服的衣裾比较飘逸,和服的衣 裾比较拘谨

    4、衣缘:汉服领、袖、裾都有衣缘,且衣 缘与主料异色,如用同色,需用锦带镶在衣 缘与主料的接缝处,以表示衣缘。和服只有 领口有衣缘,且衣缘用料与主料相同。

    5、领口:和服领口良家妇女把脖子包得很 紧,艺妓领口往后遇出一大段 脖子,汉服领口衣缘紧贴脑垂体后。

    6、弧度:和服追求直线,汉服追求曲线, 汉服深衣女式衣裾通常为曲裾,和服下裳分 四片裁,都是正方型。汉服直裾深衣下裳分 裁为十二片,梯形;曲裾深衣有4片裁也有6 片裁亦有12片裁,皆为梯形。

    7、穿法:汉服深衣上下分裁,而后缝合, 汉服儒裙,由上儒与下儒组成。和服上衣下 裳分开穿,呈直线型。

    汉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汉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汉服与韩服

    韩服(朝鲜服)主要模仿的是汉服中的襦裙。韩服(朝鲜服)和汉服的主要不同之处:汉服一般是交领右衽,也有对襟的(V字领),韩服(朝鲜服)服装一般都是V字领。韩服(朝鲜服)服装的裙子束的特别高,而且下摆十分宽大、蓬松。

    汉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汉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古装爱好者与汉服复兴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古装爱好者仅仅是对服装的喜爱,而汉服复 兴者则是文化复兴者,民族复兴者以及服装 复兴者三者合一的整体。对于汉服来说不存 在爱好者,因为汉服是民族服装,因此汉服 爱好者一词是不恰当的,只能说是古装爱好 者与汉服复兴者。

    汉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汉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的汉服知识,请搜索汉服网,百度百科——汉服,百度汉服贴吧,溪山琴况文集。文中若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同袍及时指出,以便改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益州月:华夏有裳,唯美汉服
      • 娴辣么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着我汉家衣裳,行我礼仪之邦
      • 6dcd082bc9f0:汉服本应是汉族最美的服饰却被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国人误解为和服韩服戏服实在是悲哀。真难过,应复我华夏之文明啊!
      • 允姝:与子同袍
      • 雪落眉心:伪同袍一枚😄
      • ed2b8fb4c6a2: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 8aff9f87fc69:与子同袍。
      • 5b6fc826c495:汉服好!只是没有人公开支持😊
      • 中清:独领风骚,就是这么骄傲。
        林风起:@中清 汉服应当每个汉族儿女的骄傲,可是我们却把她给忘了。
      • 清歌呐:汉服完胜
        林风起: @清歌莫断肠 握手握手😉😉
      • 和无口:多谢指教
        林风起:@和无口 我已经在到上班了,伤不起😂😂
        和无口: @林风起 早T^T一个小时前,我还在床上挣扎要不要起!
        林风起:@和无口 早😁
      • 和无口:多谢指教^O^
        林风起:@和无口 一起学习啊😉😉
      • 49cef5dedcce:华夏有衣,襟带天下
        49cef5dedcce:@林风起 与子同行
        林风起:@南肆 垂衣裳而天下治
      • 和无口:但其实古装的成本比较高,平时还是很少人能穿的
        林风起:@和无口 还有哦,汉服和古装是有区别的。

        古装是指古代的服装,所以无论什么民族什么衣服,只要是古时候穿的就可以叫做古装,现在古装一词还有电视剧戏服的定义。

        而汉服是指汉民族民族服装,侧重民族性,古装是用时间的角度来说的,任何国家都有古装。

        而汉服则是我们汉族的传统服饰,就像其它55个民族有自己的民族服饰一样,汉服是我们汉族的民族服饰,她和满族的旗装、日本的和服、韩国的韩服一样,是现代人也可以穿的民族服装。
        林风起:@和无口 汉服做工复杂手艺繁琐,因此会有些贵。网上也有相关制作教程,可在再有条件的情况下自己制作哦。刚开始时可以先尝试做简单的形制褙子、对襟半臂、交领中衣,下裙等。
      • 青青梅:流传在世的是汉服的美,揉入骨子里是的汉族的根。
        林风起: @萤火虫不会流泪 姑凉 抱抱
      • 8c255e1d576e:坯逆翘楚与君共勉:用心写作原创文学精品,致力弘扬传统文化经典!
        林风起:@坯逆翘楚 与君共勉

      本文标题:汉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zmo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