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上学”是一种极致的教育生态,是对家庭教育最有借鉴价值的样本,其中获得的经验对于所有家庭都有非常深刻的启发。但中国的在家上学,也是最易误解频发的领域。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
在家上学孩子是否需要同伴?孩子的社交如何处理?
记得几年前参加在家上学工作坊,徐雪金老师说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
“其实啊,在家上学孩子的交际不是问题。因为在孩子早期,最重要的是形成家庭内的、稳定深刻的关系,特别是亲子以及儿女之间的关系;待家庭内关系成熟后,重点才是培养家庭外社会上、变化短暂的、肤浅的人际关系,比如同伴之间的关系。小孩需要的首先并不是同龄人的陪伴,而是亲子关系。这里有个先后问题。在以家庭内交际为主的健康环境下,小孩成长更快。”
我对徐老师所说的深以为然。通过近两年的实践,也感到受益匪浅。不过今天是要从另一个角度提醒各位家长,在家上学中实际存在的一些交际问题和解决方法。
首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主导者必须是家长,孩子的人际关系确实要以亲子为核心。因为同龄的孩子没有判别力,一味以孩子影响孩子为主,有相当危险导致坏的风气流行。这就是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
但是,孩子也不能缺乏社会交际,亲子交际也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1、亲子交际和社会交际不是前后接续的关系,而是同时并存的,两者必须保持均衡和互补

妙妙在外籍教练指导下进行篮球训练
在家上学的孩子,虽然不进入传统学校学习,但并不是把学校搬到家庭,也不是用家庭替代学校;而是家长利用最适合孩子的一切教育资源来培养孩子。这个“一切”当然也包括社会的教育资源和新型学校资源。比如妙妙除了英语和科学由我自己负责、语文由妙面妈负责外,学篮球找执教职业篮球的外籍教练指导;学话剧找市里非常专业的话剧老师,连续两年相声参加比赛;学钢琴找了琴行的老师;我们还会经常利用图书馆的图书和活动等资源。

妙妙在参赛现场表演双口相声
这个社会和学校资源不限于知识和技能的资源,同时也包括交际资源。在篮球培训班、话剧社和琴行学习,不仅是一个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交的过程。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孩子交际的三个场域,必须同时处理好和利用好。妙妙在这些活动中知识技能的进步和交际能力的成长是有目共睹的,单靠家庭内闭门造车不仅没有必要,而且难于登天。
因此“在家上学”这个名词本身存在很大问题,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在家里”学习,而是广泛利用社会、学校的资源,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家庭主导式教育”。
2、家庭内绝大部分亲子关系,都难以做到良性进行,家长要进行极大的改进
学习上,本身不热爱学习的家长不要轻易尝试在家上学。
绝大部分中国家长应试教育出来后,对学习既没有能力,更没有欲望。这样的家长很难实施在家上学。一旦家长自己不喜欢学习,孩子喜欢学习的可能性就很低,学习就会效率低下、缺乏创意和乏味无趣,本身将变成对家长和孩子双方的折磨。此外还容易导致孩子和家长之间的猛烈对抗和关系恶化。因此,要在家,家长不仅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有对学习的热情,而且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
关系上,控制型人格的家长进行在家上学时要小心谨慎。
体制内学校虽然教育方式机械,课业负担沉重,但由于老师关注的主要是学习分数,而且师生比是“一对众多”,难有时间精力欲望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限制。
在家上学的家长选择在家,很多情况下都是为了掌控自己孩子教育的命运,不愿意随波逐流。这样的家长一般极有主见,容易是控制型人格。在家上学的大人和孩子一般是1比1甚至2比1,时间精力空间都是一对一的,给极端控制提供了温床。因此一旦发现家庭中实施在家上学的家长有控制型人格和行为出现,就一定要小心谨慎,时刻调整。家庭成员间要注意互相提醒,及时介入和纠正缓和。一旦孩子社会交际不足,家庭互动又陷入死角,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就很成问题。
如果在家上学的家长属于控制型人格,因为每天和孩子长时间相处,如果家庭缺乏民主、自由和开明的氛围,家长又不进行调整成长,就反而会对孩子自由个性和人格发展造成更大的限制和伤害。可怕的是大部分家长都是控制型的,倾向于对孩子进行非常严苛的操控。这个情况普遍存在、影响巨大却非常隐蔽,容易被忽视。老实说我们夫妇也在这个问题上处理得不太好,仍需不断努力。
对此有几点建议:
一是,学习内容和学习模式必须是家长和孩子双方互动协商产生,要尽量以孩子兴趣为切入点,慢慢引导并对接到系统学习的内容。
二是,在家家长对孩子的指导和影响尽量少是命令和指责型,而更多是榜样型、沟通型、启发型和建议型。家长的言语中命令、指责成分越大,教育成功率就越低。
三是,在家家长要虚心听取其他家庭成员和他人建议,看看他们观察到的亲子人际关系状况如何,以便及时调整。
3、中国在家上学没有现成的社会交际系统,必须要充满创造力地全面构建
国外例如美国的在家上学人群,由于基数庞大,因此存在大量联合组织和服务机构,社会资源非常充沛。中国的在家上学,由于基数很小,一个地区的家庭难以找到同路人,在家家庭往往只有一位家长陪孩子,绝大部分是1成人加1小孩的模式。虽然孩子可以参加各种兴趣班和图书馆、少年宫等社会活动,并不缺乏人际交往机会;但非常稳定、持续和深入的交流对象还是难以找到。
我家有幸能获得非常优质的社会资源,对此非常感恩。每周两次的儿童主日学里,妙妙负责带孩子们唱歌跳舞,还要提前排练沟通;几个家庭间每周一次的聚餐交流成为孩子间沟通极为重要的平台;每周一我们会有几个家庭的体育课,爸爸妈妈孩子都要参加;周五妈妈讨论会,在家的妈妈们彼此谈心,共同学习课程,宣泄不良的情绪,交流心得体验,孩子们也可以一起玩耍。
家庭学校社会,这三角关系缺一不可。“在家上学”,是家长主导来调配社会、家庭、学校一切的优质资源,包括学业资源和教育资源,为孩子所用。家长不仅要自己有硬功夫,有学习的好奇心、对人的宽容心和教育的同理心,还要能做好点菜员。在家教育和在美团百度外卖点菜一样,并不需要每道菜都自己做,要能识别、调配和利用现有的一切资源,点好一桌菜不需要累死一个人。
在家上学,绝不可以理解为“宅在家里学习”。处理好了各种关键关系,中国的在家上学就能成为多样化教育生态中的一枝独秀,就能有灿烂的明天。
对家庭教育有任何体验和心得,欢迎在留言区讨论。如果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和启发,请转发在朋友圈和转给其他需要的人,谢谢您对妙面爸写作的大力支持!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妙面爸,想交流英语学习、家庭教育和个人提升等问题的朋友,可添加妙面爸个人微信:miaomianba,期待和大家做更深的交流,微信上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