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1年只剩下了2个多月,不到90天。如果现在去做一个年终小盘点,检验自己这一年的学习情况,你的成绩单会是怎样的?
不难发现,有很多人明明很努力,也践行着持续学习,但从结果上来看,收效甚微进步并不明显。读过的书过一段时间就忘了,到了解决问题的时候,依然两眼一抹黑。学过的那些东西像是零零碎碎的知识碎片,却怎么都拼不成一块完整的拼图。
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往往我们就会陷入到自我怀疑的深渊当中。是自己努力的不够吗?还是自己压根就不是学习这块材料?更有人就此生出了”学习无用”或“我就是Loser,既然努力也不能改变什么,不如干脆原地躺平”的消极心态。
不用对自己产生怀疑,如果学习的效果不好,只能说明学习的方法不对,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知识金字塔,而并不是个人的问题。
其实学习的正确方法归纳起来只有两条:向谁学和怎么学?
从这个维度上来说,华为从一家原先靠生产制造用户交换机(PBX)等通信设备起家的深圳企业,发展为现在涵盖通信设备、4G及5G无线通信网络解决方案、企业网络设备及为企业搭建智能化平台、中低高端全线智能手机及云业务的全球范围供应商,不断突破自己的边界,很多业务都是从零开始,成为了行业大佬。可以说,在学习这个领域,华为堪称标杆。
手边的这本《华为学习之法》的作者邓斌在华为工作了11年,持续跟踪研究华为管理超过17年,见证了华为某些业务条线从0到1再到顶尖水平的过程。从他的视角,来为大家剖析和解读华为的学习之道,无疑是我们窥见学习卓有成效这一方法的绝佳选择。
首先,我们来看“向谁学”。
一、向最优秀的人取经,只向高手学习
虽然说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但如果本身跟的师父都是个不入流的,即时天赋异禀,可能也会被教成废柴。
就以《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为例,在遇到风清扬之前,他的武学修养和天资可以说是被浪费的。岳不群的能力、胸襟及见识的天花板肉眼可见,当令狐冲面壁思过却因缘际会习得了独孤九剑,面临的不是褒奖或鼓励,而是被师父岳不群忌惮。如果一直跟着他学习,令狐冲可能一辈子的最高成就止步于华山派大师兄。
令狐冲接触到顶尖高手的世界,始于遇见真正的高手风清扬。风清扬指导令狐冲独孤九剑,使他得以窥见一条真正能够帮助他跻身武林高手行列的道路。至此之后,令狐冲的人生才一路开挂,以独孤九剑傲视群雄,获得了属于他的高光时刻。
在向高人学习这一点上,华为践行的更加彻底,尽管经营业务涉及到很多领域,但每一个领域在请老师上却有明确目标:只请这个领域最厉害的“高人”、“牛人”和“明白人”。
二、不局限于向人学习,只要有可取之处,万物皆可成为学习对象
如果我们去往一个人迹罕至空旷的所在,仰望浩瀚的星空,会觉得自己渺小得彷佛一粒微尘。事实上,自然万物经过万代变迁,都有着自己的内在逻辑和成长路径,从而蕴藏着深刻的智慧和哲理。
而人类作为进化长河中出现的物种,更应该向万事万物去学习,很多卓越的人类早就开始这样做了,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源于一颗苹果的掉落,富兰克林用风筝抓住了“电“。而威灵顿将军更是在心灰意冷之际受到了一只蜘蛛的启发,蜘蛛虽“屡屡结网失败,但从不放弃,终于在第七次结网成功”,威灵顿将军深受感动,走出自怨自艾及失败的阴影,重新出发,终于在滑铁卢大败拿破仑,奠定了胜利基石。
可见只要有心,万事万物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对象。
而华为亦然,它向西方企业学习,向先进的组织形态学习,向美军军队学习,向市场学习,向竞争对手学习,向客户学习,向咖啡学习,向建筑学习,向动物学习,向植物学习,向数理学习,学习文史哲……总而言之,华为学习的“老师”既广且杂,秉承着向万物皆可有所学的态度,日复一日地成长学习。
解决了向谁学的问题,也就是明确了“师父是谁”的问题之后,我们就得依靠正确的学习方法来实现“自己的修行”,尽快地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读书时代,我们就发现尽管大家都用同一套教科书,听的都是同一个老师的课程,但学习成果却参差不齐。那是由于智商差异吗?很多人也许会发现一个事实:那些学习不好的同学可能在社会上混的还不错,那说明大家智商上的差异很小。
那么也许有人会说,有些人就不是学习的材料。学习和读书,其实是两个概念,进入社会之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需要转化为工作技能,这当中依然掺杂着各种着大量的学习。
撇开努力程度不同,在相同刻苦努力的情况下,人们的学习效果依然大相径庭。其实,造成学习效果大不相同的关键是方法。那么有效的学习方法到底有哪些呢?
首先,明确学习的目的
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我自己曾经有过一段非常迷惘的时期,觉得学习不应该带着目的,那显得太功利了。学习不就是为了获取知识?抱着这个想法,我停留在各种知识都涉猎一些,一知半解却还洋洋得意。可到了实际需要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傻眼了,似乎平时看过的书学过的知识全都不管用了,当时我陷入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情绪中,更努力地去汲取知识。
但,真的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吗?后来我才意识到,我所谓的学习由于一开始并没有明确目标,所以获得的都是碎片式的知识点。
如果把“获取知识“当作学习目的,那获取了知识之后呢?如果单单只是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而不学以致用,那么想要实现能力的跃迁,基本是不可能的。
带着目的去读书,更有的放矢;带着某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去学习,那么才能在学习之后有能力去解决问题。
假设一下,如果“纸上谈兵”的主人公赵括明确他学习兵法的目的是为了打胜仗,那么他就不会对自己熟读兵书,有丰富的”纸上“经验而沾沾自喜。或许他会在读书之余,去跟自己的父亲名将赵奢、廉颇以及那些曾经上过战场且取得胜利的将军们交流学习,为自己将来打仗做准备,或许长平之战的惨败可以被避免。当然历史无法重写,但目的不同必然导致行动上的差异。
如果上升到更深探讨,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改变现状。
试想一下,那些安于现状,觉得目前一切都让自己非常满意的人,面对学习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大多数是不积极不主动吧。而想要换行业,想要升职加薪,想要实现跃迁的那些人,才会奋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像一块海绵一样吸收知识,掌握技能,实现破圈。
学习的目的就好比是灯塔,只有一直朝着灯塔前进,才有可能到达港湾。
其次,采用“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的学习套路
一切学习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对于自己没有领会的知识采用“先照搬照套,后总结规律找出更优解,最终形成自己的套路”,这才是学习的正确打开方式。这与华为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时所说的“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的理念不谋而同。
想想我们中学时代做数学题,也是先学习公式,但并不会去研究公式是怎么定义出来的,而是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线套用各种公式解题。等自己的解题能力提升了,才会去思考用什么更简单的方法。
拼命刷题,看到类似的题目先直接套用解题方法。后面才能够举一反三,开阔思路。真正会学习的那一批人还会总结出自己的解题路径,追求更快更简洁地获得答案。
看,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掌握了这个学习的要义,但后来反而逐渐忘记了原来自己曾经是这样去学习的。
如果你学过美术就会理解地更深刻,在最开始学习的时候,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临摹。临摹其实就是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研究、思考原画家的作图思路、构图设计、画面故事、色彩搭配等等。这样渐渐地绘画技巧就提高了。
其实不仅仅是我们,所有大师在还是小白的时候,也是通过“模仿-总结-形成系统”的方式。
道理很简单,别人已经处理过同样的事情,预示着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走过的弯路及踩过的坑,都已经被归纳总结,只要循着前人走过的路,可能不是捷径,但也不会掉坑里。先抵达目的地,再寻求更优解,这是锚定思维给我们的有益建议。
再次,学习需要探求本质,注重底层逻辑
我们常常发现,那些行业大牛们,他们在讨论或解决别人问题的时候,都能够迅速透过现象找到事物的本质。而建立在底层逻辑之上,运用自己的那一套自洽系统,他们能够解决大部分问题。
所以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探求事情的底层逻辑。所谓的底层逻辑,也就是“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如果用解题来做例子,它是解题思维而非题目本身。学习的时候,如果我们只是照抄照搬,那么很有可能学完了之后碰到类似的问题还能勉强解决,当碰到在这个基础上延展出的新问题,则一筹莫展。
模仿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先僵化“,但僵化是起点而非终点,学习的关键是通过不断有效模仿来探究底层逻辑,掌握方法论和理论框架。
试想一下,如果达芬奇只是埋头画鸡蛋,却从来不想为什么同一只鸡蛋会在不同时间看上去不太一样,那么他就不会发现光线和角度对于绘画构图的影响。
是否抓住核心与本质,是学习能否学到位的根本。只有抓住了本质,才有可能搭建起关于该事务的理论知识框架,后续才能够在这个框架内添砖加瓦。
再次,学习要保持迭代思维,不断优化自己的体系
正如前面所说,所有的知识最终的目标都是“为我所用“,经历了”模仿“及”总结“这一些列的步骤之后,我们要做的是不断迭代自己的认知,并在后续的实践当中不断验证,进行优化,最终对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框架进行升级,形成自己的思维逻辑。
所有的钢琴家都会弹肖邦、莫扎特、贝多芬等大师作品,但那些知名钢琴家在弹奏这些大师们的作品时,很明显会带着自己的风格。也正是因为这些风格,才让他们为世人所熟悉所欣赏。
莫奈、毕加索都曾经模仿过马奈的作品,但分别滋生出了印象派和立体抽象派。他们从同一种派别的艺术中获得启发,进行迭代创新,形成了全新的艺术流派。
今时今日,我们看到这两位大师的作品,会赞叹他们独树一帜的风格。
小步快跑,不断迭代,这是典型的互联网思维。但实际上也完全适用于学习曲线。迭代思维之所以重要,因为它能够让我们实现能力上的持续升级。
只有迭代,才能超越,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我们通过不断迭代成为更好的自己。
最后,重视付费学习。
在知识付费已经成为普遍形态的今天,似乎没什么必要去强调付费学习的必要性。但我还是想单拎出来提一下。
前面说过,华为一直是“只找全球顶尖高手”,而为了向顶尖高手学习,华为不吝于付出大代价。支付几百万元咨询费已经是常态,早在1999年华为向IBM支付20%溢价来进行华为重塑研发管理体系,启动IPD咨询项目。所支付的学费高达5.6亿人民币,相当于1998年的一整年利润。当然,后续IBM对华为这个项目也是倾囊所授,为华为后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实际上,任何有价值的知识体系都无法在短时间内靠突击学习建立起来,而对于任何的风口及战略性重要的事情,如果为了一时省钱而采取自学的方式,可能当掌握了基本技能的时候,风口或战略机会点已经过去了。那这就是得不偿失。
我们都知道,知识有了框架有了体系,才能够很好的指导实践,后续才能在实践中优化升级。而对于完全陌生的领域,最难的就是搭建体系。如果有个老师帮助你把体系搭建起来,那必然是事半功倍。付费给到这样的老师,能够大大减少走弯路的机会,也许这个知识体系就是实现人生弯道超车的机会。
华为信奉“抓住了战略机会,花多少钱都是胜利,抓不住战略机会,不花钱也是死亡”,在执行上也是严格按照这一原则,一旦确定了学习方向,就不计成本地投入。
《华为学习之法》针对学习中的痛点,用大量华为已实践过且成功的业务学习案例,从“向谁学“和”怎么学“两个维度剖析了学习的本质和底层逻辑,希望通过启迪学习的方法论,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学习这件事,重塑学习目标,从而将”无效学习“变为“有效学习”,提升学习效能,不断迭代为更好的自己。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是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学习与思考需要结合在一起,既要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也要对学习本身进行思考。希望从今往后,你也能成为“学习达人”,每一年都是一个新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