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读,他在画,这个特殊的春天,超长的假期,因为陪伴变得不一样,偶尔吵吵闹闹,偶尔岁月静好,共度这个难忘的线上学习。
还记得第一次见李政涛教授,是在学校的报告厅里听讲座,一个很儒雅的先生,原本并没有多么期待,但一开口,李教授就征服了堂下得所有老师,我亦在其中。只见他身前一个笔记本,一个麦克风,不用课件,自己边讲边在笔记本上打字,用独属于他自己的节奏,徐徐、缓缓地开始讲自己对教育的理解。那个时候就特别佩服他,他身上闪耀的是智慧的光芒,他带给我的是一种新奇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逻辑。
新书《教育与永恒》,学校给老师们每人发了一本,看着深蓝色的封面,就有一种深邃、悠远而宁谧的感觉。里面的文字,每一句都值得深思,每一句都带给我新的思考。
“教育即转化。‘装进’不是‘填进’‘塞进’,也不是‘装卸’后的‘搬运’,而是转化。教育者有自己的想法或思想,但不能自言自语,他得让所思所想变成受教育者的所思所想。”在这个超长假期,每天的云课堂再继续,再来看这本书,这句话深有感触,看的见摸不着的教育,全凭自觉得学习,“填进”“塞进”没有方法的自言自语在这个时候显得格外的无力。
“覆盖,是我们时代的特质。所有制作或创造出来的东西,无论技术、器物,无论思想、观点和方法,无论名人、明星,都随时可能被一波波的后来者覆盖,一层层地被后继者覆盖,被涂抹,直至湮灭消亡。”如此深切的领悟,透彻的剖析,是我们都感觉到却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清晰地讲出来的。
“教育常常被缩减为培训。培训无非是为了掌握某种技能(如使用电脑、开车等)而进行的训练。教育离不开‘训练’,但不止于、更不等于训练。教育需要再往前走一步,还要启迪人的智慧,培育人的人格。培训可以速成,且必须速效,‘马上就要用’的召唤如擂鼓般在培训者的耳朵旁反复回响。这种召唤具有‘魔力’,湮没了对人的智慧与人格的呼唤。结果,技能有了,智慧没了,人格丢了。”也许所有让孩子报培训班的家长都能隐约感觉到教育与培训的区别,而作为老师,我们要更加清楚,自己所做的不是培训,而是教育,是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完整人格的培养,更是价值观的培养。
空间中的教育。空间与能力有关。校长的“空间领导力”,教师的“空间设计力”,学生的“空间领导力和空间设计力”。教师设计教室空间的能力必须在干净、整洁的底色之下,否则,所有的设计都会哑然失色。而教室里,需要师生共同设计和完成空间的装饰,每一处空间,都蕴含着师生的努力,同时也蕴含着感恩与责任。
对终身教育,我们认为理所当然,却不知其背后深层的哲学思考。人生有涯,重在过程,每一次的学习与探索都是扩展个人生命深度与广度的过程。而做到终身教育其实不易,如何把终身教育的可能性变为现实?作者说“终身教育,是以保持原有的活动空间,甚至打开新的生活空间为前提的。”曾经的我对自己窝在房间、被窝的行为不以为意,觉得自己还在看书、看视频,也是在学习和进步。可是,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不禁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更多的反思。躺在床上看书究竟是不是完全的、自足的终身学习?没有保障自己柔软膝盖、健壮体魄的终身学习又能坚持多久?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作为一名老师,一名教育者,任重道远,虽然还有些迷茫,在寻找好的道路,好的方法上我将一路追寻,一路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