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从六一儿童节开始,就有一张“地图”刷爆了微信朋友圈,这张“地图”的火热程度堪比这两天蹭蹭上涨的气温。
全文共1068字,消化约4分钟。
这个病毒传播在短短1~2天就实现了突破1000多万的点击,从客观来说,这个微信小程序没有什么技术难度,甚至于有些“劣制”,包括城市地点有遗漏,足迹不是由GPS定位,甚至不是从数据中提取,而是完全由用户手动进行点选。
(为避免广告嫌疑,已去掉图中二维码)然而,就是这样一款小程序,在短时间内完成了裂变效应,点击量成几何倍的上长。作为一个产品狗,咱们先不说它的数据准确与否,单说它为什么能在极短的时间成为“爆点”,从背后来看又有着怎样的一套传播逻辑。
说到GPS定位、专业、技术,大部分人都会想到一款地图应用——百度地图。事实上,它的足迹功能要早于这个小程序好几年,无论从专业性,准确性,可靠性来讲,这个小程序都跟百度地图不可相提并论。
那为什么百度地图的用户并不多呢?这是因为微信小程序借助了微信这个强大的社交平台拥有强大的社交属性,这是百度地图无法实现像小程序那样创造一场病毒式传播。
所以在这个案例上,社交属性才是关键。
既然说到了社交属性,咱们就应该分析一下用户的社交心理了,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3类:
1. 怀旧
这个小程序会引导用户认真地回忆自己到过什么地方,在那个地方都做过什么,从而做一次真正的怀旧之旅,同时也会总结自己还有那些地方没有去过,所以一般这类用户都是在认真的勾选。
仔细回忆,做一次放空的心灵之旅,再加上微信小程序的社交属性,用户会很乐意地发到朋友圈和朋友一起分享,并且会跟去过这个地方的人产生共鸣,这也是这个小程序真正的出发点和价值。
2. 炫耀
这类用户的数据提交往往都有偏差性,他们关注的是怎么让自己的足迹地图发出去获得更多的关注,甚至于炫耀,而小程序中可以自选地点特色可以让用户完成一张属于自己的DIY地图,从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毕竟,一张游历天南海北的地图很容易让人获得关注,这也是这类用户参与进来的动力。
3. 从众
这部分用户则是在小程序已经形成话题的时候盲从跟进,因为大家都在玩,自己没有参与进来的话,好像跟社会脱节了一样,他们很乐意跟上步伐,打个比方,前段时间的「旅行青蛙」游戏很火的时候,后期的用户下载量很多都是这个原因累计起来的。
再之前的「复仇者联盟3」,这部电影之所以取得那么高的票房,除了本身质量过硬之外,同时也成为了全民话题,这时候不是用户关不关注的问题,而是为了社交因素,有时候不得不去关注这类话题。
以上是对前两天刷爆朋友圈的小程序一些自己的看法,这些理论同样套用于间歇性爆火的「星座分析」等一类的病毒传播。
不过,本人所分析的理论可能不是很完美,但是从传播的角度来讲,它至少抓住了用户的心理,无论是有意或是无意,单从这点来讲,它成功做到了。不过,从产品角度来看,它还有很多不足,也有一些警醒的意义。
如有问题,欢迎在官方微信公众号留言,微信公众号搜索“外包大师”点击关注即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