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亲子教育:你知道吗?孩子的成长需要安全感!

亲子教育:你知道吗?孩子的成长需要安全感!

作者: 喜悦心理小悦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8-12-04 10:25 被阅读0次

    在和父母们交流的时候,经常会听到有家长说:我觉得我的孩子安全感不够。或者说某个孩子是个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我们这一代的孩子,可以说基本上都是从来不愁吃穿,也几乎没经历过战争和巨大的自然灾害,一直都生活得很安全,那么安全感不足是怎么造成的呢?

    到底什么是安全感呢?

    安全感其实就是渴望稳定、安全的心理需求。属于个人内在精神需求。

    安全感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事时的有力/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感。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有什么表现?

    1、一说要离开爸爸或者妈妈就哭得特别厉害。

    在《爸爸去哪儿》中的吴尊和他的儿女,大女儿因为年龄大些了,所以适应的比较快。

    但是小儿子一直是在爸爸的身上挂着,只要单独出去做任务,他就会哭,不愿意,怎么说都不行,非要爸爸跟着才行。

    毕竟孩子还小,正是安全感需求最多的时候,尤其是换了一个陌生的环境,而且周围的人讲话他也不是很懂。当孩子有了这些表现的时候,父母不要觉得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太能哭了,而是应该及时关心孩子,了解为什么孩子害怕父母离开,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不会离开他的,是爱他的。

    2、睡觉的时候在角落睡,或者喜欢抱着某个娃娃。

    孩子喜欢蜷着身体在角落里面睡觉,因为是感觉这个角落安全,而且睡觉姿势和在妈妈肚子里面是一样的。

    有的孩子因为父母没有一直陪在身边,有的时候妈妈会给孩子一个玩具,他们会把这个玩具当成自己的爸爸妈妈,晚上睡觉的时候抱着娃娃,就会有一种安全感。

    3、啃手指,自卑。

    一般来说,孩子小的时候会喜欢吃手指,这也是他们的一个动作,一般到两三岁的时候就会自动消失。

    如果孩子在三岁之后,还会经常的咬手指,并且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自卑的,不爱跟人讲话,其实就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一种表现。他们通过咬手指的动作,来掩饰自己紧张害怕的心情。

    4、不敢一个人睡觉。

    在刚开始和孩子分床睡觉的时候,这种感觉会很强烈。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她自己一个人在一个房间的时候,晚上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就会觉得害怕。

    有的时候晚上不敢睡觉,总希望让爸爸妈妈陪着自己,有的时候也是故意不睡,希望能和爸爸妈妈呆的时间久一点。这个时候做父母的一定要细心,因为孩子睡觉的地方换了一个坏境,所以会没有安全感,父母要拿出更多的耐心来陪伴孩子。

    5、不喜欢主动参与社交活动。

    当家长待带孩子去公园或者参加活动的时候,有些孩子虽然一直黏在父母身边,但却又渴望地看着聚在一起玩耍的小朋友。当家长让孩子加入其他小朋友的游戏中时,孩子却怎么都不肯加入。

    如果孩子缺乏安全感会引发什么问题?

    1、如果碰上其他刺激因素,会导致更严重的问题,例如自闭或抑郁。

    2、青春期出现过激问题的孩子,有相当一部分内心缺乏安全感。

    3、缺乏安全感,又一直得不到满足,成人后的人际关系、两性关系都会受到影响,很难建立亲密和谐的关系,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幸福。

    其实,造成安全感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孩子觉得得不到足够的帮助。

    要想真正理解安全感,就必须理解人的一个重要属性,就是社会性。人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人与人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因此对于每一个人的生存,不仅需要自己做事的能力,同时也需要得到他人帮助的能力,这两项能力是缺一不可的。而对于孩子来说,得到他人帮助尤其重要,因为严格地讲,人类的孩子假如得不到他人的帮助,那就根本无法生存。

    “一个孩子的生存竞争力,不取决于他自己能够独自做多少事,而取决于他能够获得多少他人的帮助。”(这里所谓的他人,主要就是指父母等成人养育者。)

                                      ——路易斯·科佐利诺  (美国神经心理学家)

    而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喜欢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句话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有时候如果一味强调“要自己做”,那就有可能影响到孩子的安全感。

    因为能否得到父母的帮助对孩子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安全感的重要组成。

    每个孩子都具备一个本能,就是要经常确认父母是否能提供帮助,如果他发现得不到足够的帮助,他就会觉得不安全。

    可是,怎么会得不到足够的帮助呢?我们怎么会不帮助孩子呢?别说帮助了,我们为了孩子付出了那么多的牺牲都是心甘情愿呀!

    相信这是绝大多数父母的心声。但是,孩子也这么认为吗?

    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

    小男孩在从幼儿园回家的路上想喝饮料,爸爸给买了一瓶。但是孩子拧不开瓶盖,想要爸爸帮忙。但爸爸认为儿子没有足够努力,男孩子怎么可以什么事都要求别人帮忙呢,因此跟他说“自己拧开,拧不开就别喝了”。最后,孩子就是没喝成饮料。要求孩子自己拧开瓶盖,锻炼他努力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能力,有什么错吗?

    刚才说过,努力自己做和得到他人帮助,这两件事是缺一不可的。因此锻炼孩子自己的事情努力自己做本身没有错,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不能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不帮他。

    这里又要提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孩子的大脑发育状况。

    孩子的大脑还非常不成熟,因此他对一件事情形成的认识,还处在非黑即白、以偏概全的阶段。

    在让孩子自己拧瓶盖这类事情中,父母可能只是简单地认为——我是在教给他们“要自己努力”的道理。

    但这样的经历在孩子大脑中形成的认识很可能是:我需要帮助时,我爸爸不会帮我。那么难道说我们就要帮助孩子做所有的事吗?当然不是。即使我们这么做了,也只是让孩子得到了帮助,没有让他有机会锻炼自己的能力。

    有没有二者兼顾的办法?

    还是以拧瓶盖为例,爸爸可以这么做——毫不犹豫地表现出愿意帮助他的态度,但行动上并不一定就是伸手把瓶盖拧开。

    爸爸说:“好嘞,我来帮你!”然后可以握住瓶子,让我儿子来拧瓶盖。也可以用拿过瓶子,表情稍微夸张地使劲拧,边拧边说:“哎呦,还真够紧的嘿。我拧几下拧不开。”再给孩子——“换你试试”。

    这样轮流来,不管最后是谁拧开的都没关系,总之这会让孩子参与到一个合作努力的过程,既让他努力了,又不会让孩子觉得他需要帮助时,爸爸却袖手旁观。

     

    对于孩子,能够随时得到爸爸妈妈帮助的世界,才是安全的世界。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留意:

    家长往往一方面坚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另一方面,当孩子在自己做事,并没有要求指导和帮助的时候,我们又容易横加干涉,告诉孩子“你那样做不对,应该这样做更好……”

    这样一来,我们不但毁掉了一个放手让孩子自己探索、检验和锻炼自己能力的时机。

    更糟糕的时候,我们的“帮助”让孩子感觉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怎么做都不对。这种挫败感,对独立性和自信心也是巨大的伤害。

    以德为本,身心同疗

    喜悦心理健康俱乐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亲子教育:你知道吗?孩子的成长需要安全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zxm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