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儿子
昨天聊天说到学业的难度,“同学都有点抓狂了,我还好,难是难,能解决。”
自信是人生飞翔的翅膀,拥有自信,就具备了展翅的条件。
“难”是相对而言的,对你们来说的“难”事,对俄罗斯学生来说,或许没那么难;此时觉得难,假以时日,能力增长,就不那么难了。
理性认识当下之“难”,自信源于此,淡定源于此。
你小时候,喜欢玩魔方,我看你玩魔方挺好,也想拿起来试试,三节魔方,半天也整不出一面,无头脑地转来转去。你觉得好笑,说:“妈妈你好像弱智儿童。”魔方对我来说,太难了。
你不断挑战魔方难度,三节、四节、五节、六节、七节。你转七节魔方时,好像也不容易,买回来的那个晚上,自己研究,不断旋转尝试,这是向内用力;遇到自己解不开的地方,电脑搜相应视频找策略,这是向外借力。鼓捣一晚上,就转出七节桃心,至今摆在客厅。
![](https://img.haomeiwen.com/i21638041/236d77a2d3684f7e.jpg)
万事同理,不挑战不成长,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向内用心智,向外找资源,制心一处,提升专注力,无事不成。
最近读了一本书《深度工作》(美•卡尔•纽波特),触动很大,书中讲两个核心概念:深度工作和肤浅工作。
深度工作: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深度工作的三要素:无干扰、专注、收获高认知。
相对应的是肤浅工作,肤浅工作: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物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展开。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也就是摸鱼划水般的工作,没有核心技能,难免被替代。
一个人不能持续深度工作,顶级4个小时,你说你每天用心学4个多小时,已经是顶级努力了。谁都需要深浅结合,这解开了我对自己不满意的咒。
心理学家实验表明,吃、睡、看电子邮件、上网、听音乐、视频对人的诱惑力最强,特别容易把人从深度工作中拉出来,抵御这些欲望的影响,非常消耗人的意志力。而意志力是有限的,在使用中被消耗,如同肌肉一般,过度使用会疲劳,甚至会耗尽。
进行深度学习,不靠意志力保驾护航,它靠不住。在学习生活中,特别设计一个小习惯和固定流程,以不消耗意志力的方式开启方能长久。
于是就有了妈妈每天写一封家书的写作小习惯,设计出固定流程,每天早晨起来,不洗不刷,拿起笔在本子上把脑子的东西变成文字,不组织,不考虑,不构思,不措辞,顺着大脑意识的流动,想到哪写到哪,写半个小时后,放下笔就开始做早饭。写的这些内容就是一封家书草稿,上午或下午在手机或平板上成文。
有了这个程序,建立写作小习惯不但不难了,还很快乐。
早晨爸爸在室内走来走去锻炼,对他说:“我现在给儿子写家书,将来给孙子写成长日记。”爸爸说我“局限,狭隘。”“我就这么局限!我无力影响世界。”
一直想每天写一点,内化阅读思考,尝试过,都半途而废。这次你要鼓励我坚持下去哟。
信不宜长,住笔。
妈妈爱你!
2022年12月5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