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朋友圈看到一个大佬发的一个更大大佬的学习笔记:
传播,拆开就是传和播,这是两码事。
传播的本质不是播,而是传,是发动消费者替我们传。
传播的关键不是到达率,而是传达率。
而找到文化母体(大众熟知的东西)去打造符号是为了大家更方便的传。
我评论了一句我倒是有不同看法。
这位大佬评论问我有啥不同看法。
我没有回复,他又私聊了过来,问这句话有啥问题吗?
我说,真相有时候就是很残酷。
有时候我们努力工作,造内容,搞原创,但是就是没人看。
原因并不是我们内容不好,其实观点和你正好相反,就是因为到达率不够。
传播的基本确实是传,但是传播依赖的是节点。
我们可以看看所有的传播的比较广的案例,百分百的都有大的传播节点进行了参与。
每一个大的节点传播,都能够触达更多的用户,然后再有更多的小的节点传播。
这样就有了更多的人知晓。
很多广告内容并不好,但是因为请了人气巨星,加上CCTV的加持,依然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就像我们做seo的时候,一个页面不收录,并不是因为他内容质量做的不好,很有可能是他的曝光度不够。
就像58同城或者阿里巴巴这样的大站,他给一个空白页面一大堆的链接,这个空白页面依然会有很好的权重一样。
传播也是一样,你有巨量的资源,即使内容做的一般般,因为你的渠道和载体很强,节点很大,很多无聊的人也会蹭你的热点,让你变得容易传播。
这是其中的一个不同意的点。
另外一个点就是,任何一个营销的传播,不在于一时一刻。
想想我们多久想不起来刘德华、张学友了吧。
就是可口可乐停止营销,他也会很快的被人遗忘。
所以品牌的触达传播,是一个长期的持久的过程,没事就要蹭蹭热点,没有热点就要追追之前的热点。
例如我听说很多文案团队的每天的工作就是三个,写热点,追往期热点和写常规选题。
只有没有热点的时候,再写常规选题。
从零开始的品牌,不叫品牌,品牌是有溢价能力的,在没有溢价能力的时候,我们的品牌就是个名字而已。
所以,有时候想想,这个品牌传播推广是一个伪命题。
我去买东西的时候,经常被一句话打动,小兄弟别挑了,我干这行干了20年了,你就听我的买这个就行了。
他在这个行业的品牌就营销了我。
最开始的时候少传播,就是想办法卖钱,卖了钱有了钱再想办法找更大的节点传播。
忽然想想,找自媒体合作建群是挺好的一个生意。
完
2020年5月16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