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今日话题
中国"海盗式捕捞"不可取

中国"海盗式捕捞"不可取

作者: 罗掌柜real | 来源:发表于2017-08-26 13:12 被阅读10次

    厄瓜多尔环境部近日发布消息称,一艘中国籍船只8月13日在加拉帕戈斯海洋保护区内被当地执法人员扣押。原因是在船内发现了重约300吨的海产,其中包括濒危动物双髻鲨。最近几年,中国远洋渔船常常在海外被扣,甚至有的渔船还曾被击沉。这些渔船到底做了什么?它们又为何不远万里去西非、南美捕鱼?

    要点 | 速读

    中国四大渔场早已是名存实亡。

    “海盗式捕捞”不仅破坏了生态,也让中国远洋渔船频频惹上麻烦。

    必须重视“海盗式捕捞”,否则渔民生命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中国的国际形象、海外利益也会遭遇严重损失。

    因为过度捕捞,中国近海渔业资源已经进入严重衰退期

    再过一周,中国黄海和渤海海域的休渔期就将结束。2017年,黄渤海休渔期长达四个月,比往年长了一个月。除此之外,南海和东海的休渔期也都延长了至少一个月。而有史以来最长休渔期的背后,是中国近海的大鱼越来越少了。

    很多人在中学课本上都学过,中国有四大渔场(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但是现在,四大渔场早已是名存实亡,像是舟山海域原来有四大渔汛,但上世纪80年代就一个个的消失了。有渔民抱怨:“没有鱼,出海要亏本。休渔也就开头几天好,转眼就捕没了。”

    中国近海渔业资源越来越接近枯竭,过度捕捞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图:《南方周末》)

    渔业资源的快速衰退,与中国沿海海岸线的人工化和近海环境污染都有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过去几十年来的过度捕捞。

    根据《中国渔业年鉴》公布的数据,从1986年到1996年,近海捕捞量从430万吨增长至1153万吨,平均每年增长10.4%。在这种形势下,海洋捕捞强度很快超过了渔业资源的承受范围。

    《中国海洋发展报告》称,渤海和黄海有记录生物物种原本有300种,东海有760种。然而1997年至2000年专项调查结果显示,渤海和黄海的生物仅剩180种,东海也只剩620种,海洋生物物种的种类分别减少40%和30%。

    大黄鱼就是典型案例。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对大黄鱼的过度捕捞,使得野生大黄鱼越来越罕见。《中国海洋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大黄鱼在经历了70年代的高产量后,进入80年代产量骤减,到2010年产量已由产量峰值的19.7万吨下降到6.3万吨。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变成全球首屈一指的渔业大国,近海渔业资源却面临枯竭

    浙江海洋水产研究所资源室主任周永东在接受《中国国家地理》采访时说:“想一想当年,每斤大黄鱼只有一角四分钱,最低7分钱。那时没冰库,无法保存,政府号召大家买爱国黄鱼。”而如今,野生大黄鱼的价格高达每斤2000元左右。

    大黄鱼、小黄鱼、墨鱼和带鱼,号称中国的“四大渔产”,根据《东黄海渔业资源利用》一书统计,在东海区的所有渔获物中,20世纪50年代,四大渔产占63.7%;70年代下降到47.4%;90年代下降到18.8%,仅剩年幼的带鱼和小黄鱼。

    中国将鱼枪“瞄准”远洋渔业,如今已成为海洋渔业第一大国

    中国近海渔业资源越来越接近枯竭,这是必须要面对的现实。然而,中国人对水产品的消费热情却没有丝毫下降。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13年中国人均水产品(包括河鲜和海鲜)占有量高达37.9公斤,比1993年时的14.4公斤增长了150%,相当于每年平均增长5%左右。相比之下,北美和欧洲等发达国家2013年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为26.8公斤,比中国少十几公斤;发展中国家这个数字为18.8公斤,只是中国的一半。

    如果不算中国的话,2013年世界人均鱼类消耗量为15.3公斤,算上中国则为19.7公斤

    人均消耗量大,再加上中国人口多,使得中国的水产品总消费量高居世界第一位。全球四分之一的鱼都是被中国人吃掉的,总的消耗量比排名第二到第十名的国家加起来都要多。

    但是中国近海渔场捕捞上来的海鲜品种越来越少,个头也越来越小,真正好吃而且个头大的海鲜,除了养殖的,几乎都是从别国海域或者公海捕捞来的。

    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崔利锋曾表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海洋渔业第一大国。目前,中国远洋渔业作业海域已扩展到40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属经济区,以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公海和南极海域。

    中国远洋捕捞主要活动区域示意图

    中国还通过燃油补贴、船舶更新改造补贴,以及免除进口税、增值税等措施鼓励捕鱼企业“走出去”。例如,山东省2015年提出 “海上粮仓”战略,设立了3.2亿引导基金,并透露该省远洋渔船已达434艘,在建远洋渔船36艘,已批待建远洋渔船44艘。

    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大跃进下,目前中国远洋捕鱼船队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一。根据中国渔业互保协会的数据,2014年全国远洋渔业总产量和总产值分别达203万吨和185亿元,作业远洋渔船达到2460艘。与之相对应的欧盟数量是335艘,美国是225艘。

    “海盗式捕捞”不仅破坏生态,也让中国远洋渔船频频惹上麻烦

    中国远洋渔业扩张的同时,冲突和矛盾也随之而来。2016年3月14日,中国渔船“鲁烟远渔010”因在阿根廷专属经济区内捕鱼,被阿根廷海岸警卫队击沉。除此之外,中国渔船在韩国、印尼、菲律宾、科特迪瓦等国海域附近也曾与当地海警发生冲突。

    频繁出现冲突的原因是,当地政府认为中国渔船存在非法捕捞行为。2012年6月,欧盟公布了一份名为《中国在世界渔业中的角色》的报告。报告显示,2000-2011年间,中国渔船光在西非北部海域的IUU(非法、未报告、不受规范)行为就有2648起。

    “海盗式捕捞”行为,给当地生态环境和渔业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较于世界闻名的北海渔场(英国)、北海道渔场(日本)、纽芬兰渔场(加拿大)和秘鲁渔场(秘鲁)四大渔场,西非渔场沿岸非洲国家海军和渔政执法力量普遍薄弱、装备简陋,因而常常遭到国外渔船“海盗式捕捞”。

    去西非渔场捕捞的中国渔船,除了中国水产总公司等早期的开拓者,后来者很多渔船来源复杂、装备精良,它们通常以两艘船为一队或若干对船为一组,经常偷偷进入对方专属经济区甚至领海内从事非法捕捞,还将许多捕捞陋习带出国门,使用网眼极小的“断子绝孙网”和大功率渔灯等争议性捕捞设备,如果对方执法力量出动,便借助渔船所配备的大马力发动机逃之夭夭,倘无法摆脱,有时还会暴力抗拒执法。

    断子绝孙网

    比如浙江广源渔业老板方盛华2015年5月在接受浙江在线采访时地说,他们赴安哥拉的五艘渔船“都是大型围网船,捕捞方式对海洋杀伤性较大,因此围网船已被列入一打三整治范围,要求三年内必须进行更换。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把国内过剩产能转出去”。

    很多西非国家将这样的捕捞行为称作是“海盗式捕捞”。据法国《回声报》援引一些非政府组织和渔业机构人事称,由于几内亚湾沿岸“海盗式捕捞”猖獗,当地若干生物物种已濒临灭绝。

    “海盗式捕捞”会吃光海洋,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国家财政预算补贴渔企——远洋捕鱼是‘转移对海洋杀伤性较大的过剩产能’——亏钱的买卖由财政补贴填平——系统性监管缺乏——到别国专属经济区违法捕鱼出事——国家垫底和负责”。专栏作家陈振铎将这总结成为目前中国远洋捕鱼问题生成链。

    有很多人觉得无所谓,捞外国人的鱼,中国人不仅能吃上更多的鱼,吃不了还能出口赚钱。但是,“海盗式捕捞”对生态和鱼汛的破坏是毁灭性的。

    印尼海军在2015年5月20日炸沉在印尼海域非法捕鱼的41艘外国渔船,这些渔船来自中国、越南、菲律宾、泰国等国

    联合国粮农组织每两年出版一份《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2016年7月出版的报告显示,全球海洋渔场有20%已经彻底崩溃,几乎打不出鱼了;20%的渔场严重退化,几近崩溃,必须立即停产才有可能挽救;另有40%的海洋渔场已经达到了捕捞上限,再也无法增加产量了;剩下的20%渔场要么因为各种原因尚未遭到破坏,要么正处于修复阶段,必须假以时日才能重新被开发。

    对于渔业的这一现状,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已一致同意有必要推动“减少渔业补贴”,从而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增强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工作。

    对于中国来说,很多新成立的远洋渔业公司就是奔着补贴来的,国内不让捕了,就把落后的捕捞运作及管理模式直接输出到其他相对落后的国家中去。减少补贴是阻止进一步破坏的有效方法。

    非法捕鱼船仅销售价格较高的鱼,而把不值钱的鱼抛回海里,这对于缺少技术和设备的非洲渔民来说是一场灾难

    除此之外,中国对远洋渔船非法捕捞的监控也应该加强。例如,2013年农业部因IUU捕捞处罚了大连连润远洋渔业公司,这起案件最早由几内亚渔业主管部门发现并向欧盟委员会报告后,由欧盟委员会告知中国主管部门。农业部现行的监测、管制、侦查和执行机制与中国远洋渔业企业的非法行为相比有明显的滞后,因而中国方应进一步有效管理,加强监管。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倘中国有关方面对这种“远洋海盗捕捞”的做法仍不能引起必要重视,不仅会破坏海洋生态,在发生冲突时,渔民生命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中国的国际形象、海外利益也会遭遇严重损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海盗式捕捞"不可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abm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