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668047/f41a75d872411f17.jpg)
《岛上书店》是一本流传非常广的治愈系小说。
读完,感觉书中的故事一点不复杂,甚至可以说简单,一位普通人,A.J.费克里,39岁了,在一座交通不太便利的小岛上,开着一家小书店。
可以说被生活的重锤锤的毫无生气,毫无脾气,更加可悲的是事业上的伙伴,生活上的大管家——能干的妻子在一年前因交通事故去世了,天空一下子变得更加灰暗了。
自己本就不善于经营,加之在阅读上的较高品味,那是一种文人内心始终坚持、不愿意放弃的骄傲。在购进的书籍中,对那些看不上的畅销书,极度排斥,导致书店的营业额也是每况愈下,心生离去之意(此处的离去,可以说是那种生无可恋)。一切都预示着,书店距离关门不远了。
主人公,本身也有一定心理问题,不时的出现幻觉,生活呆板、无趣,在吃喝上也是一点没有新鲜感,估计营养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
书中第18页-19页,“用刀割,压平,摞起来”,简单的几个动作描述,连续重复六次,侧面可以看出来多么的机械和麻木,估计也是奔着毫无希望而去的。
一次醉酒之后,连最心爱的,价值很高的一件珍本丢失了。
书读到这里,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天好像彻底都塌下来了。恰在这时候,命运出现了转机,丢掉书之后,为了排解郁闷和怨气,重新开始了年轻时候的爱好——跑步,而且觉得书店中没有什么值钱的物品,索性就不关门了。
这就是机会,上帝送来了一位小天使,讲到这里,回溯一下,在开篇的时候,大的天使已经来过了,只是当时没有留意,想起来一句歌词:当爱来的时候,就像一阵风,有趣。
小天使甫一出现,主人公第一反应,认为是一个大大的麻烦,从去警局语无伦次的进行报告和短暂的失忆,可以了解。
后来心软了下来,陪伴成长的过程中,也就是濒临死亡的内心重新开启的时候,小天使,同时成为了小镇上,几位心灵正处于孤独或者说进入荒岛的人,例如主人公的妻姐伊斯梅、小镇认真负责的警长兰比亚斯、出版社的销售代表阿米莉亚(前面提到的哪位大的天使)连接的纽带和快乐的源泉。善意的能量的集聚,让每个人重新燃起了爱的火焰和生的希望。
想一想,《岛上书店》小说里面具有一种很悲伤情绪的渲染,主人公中年丧偶的遭遇,读书人内心那份骄傲,看起来,大概,除了继续愤世嫉俗,保持对任何人和事都毫不关心的态度之外,说不定那一天就孤独的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除此之外,书中还有失去了妈妈的小天使,无所适从而无聊的警察,婚姻绝望的中年女教师。
可是,在这种悲伤中,总是蕴藏着一种神秘的力量,在《隐藏的人格》一书中,有过交代,人格面具大体是相对而生的,只是一个强来一个弱,弱的那一份,一旦被激发,能量爆发出来,情形就会发生改变。
再深入的想一下,主人公的封闭是因为性格古怪吗?
好像不是,仅仅是为了通过这种不与他人接触的方式,来保护内心那份骄傲,他担心和害怕,一旦融入人群中,有些东西就不见了,再也不属于自己。
说这本书是一本治愈系的小说,主要是哪位小天使的出现,让主人公内心的渴望被重新打开,也就是悲伤的场景中间,加入了暖色调的客体,一切都将要被融化了。
小天使的那种被依赖,非常自然,非常舒服。一种与纯洁生命的交流,与纯洁灵魂的接洽,给了主人公重新奋斗下去的外在理由,推动内心世界心门的开启。
一切变得活泛了,心胸开阔,天地宽。爱在流淌过程中,没有了羁绊,更加自由,更加顺畅,也就带动了更大的能量源,能量是宇宙中所有神秘的来源,开始了接纳善意,付出善意。
最终,给了更多人美好的希望,而希望正是人类进步的一把钥匙。
我们每个人,在一定时期内,都可能遇到类似的问题,就像岛上的书店一样,这时候更多的是一种矛盾和煎熬,是在保持本我和随波逐流之间的纠结。
怎么办呢?读书,与人分享吧。
引用书中小天使说的一句话:喜欢楼下,因为楼下是书店,而书店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
也许这也是故事以书店为名的一个理由吧。
最后,简单提两句,加布瑞埃拉·泽文(Gabrielle Zevin),是因为富有魅力,深深热爱阅读的作家,书中提到的那么多作者名字和节选,可以看出内功之深厚。孙仲旭也是一位知名青年翻译家,李玉瑶,也是一位任职于国内翻译领域相当有地位的译文出版社的编辑,强强联合,让我们理解起来,不是特别费劲。
感恩所有的一切,让世间温暖,让善意流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