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笔记/古典《互联网时代的高效能之道》
听古典的课程是什么机缘?忘记了。
多半是游荡在群里,无意瞅见什么分享之类,都想进去猎取点什么。看到一个个直戳心窝的课程名称,一个个闪亮亮的主讲人,直觉得一天的疲倦都将被熙熙攘攘的分享拯救了。虽然有些精神幻想,偶尔会有些失望,却也是乐此不疲,变成精神抚慰又何妨?不定哪天脑洞大开呢。听着听着,就遇到了古典的橙子学院。
古典的课听了会上瘾,会反复听。一个培训师能把分享讲得那么陶醉而不是自嗨,那么轻松趣味而不令人神经紧张,梳理的点清晰精辟又非高不可攀。分寸与分析都如此之好,比较适合自己的口味,自然是听了一遍又一遍了。
无论听课还是阅读,被点醒转到正道,的确是件幸运的事情。
《互联网时代的高效能之道》是古老师分享的关于成长的课程之一,比较受益。
知道要什么——分清2个概念
互联网上,在不经意的各处浏览中,会遇到许多关于自我管理的成果分享。大多数人在某一阶段成果清单中,列出背了多少单词、拜访了多少人、读了多少书,有的很让人震撼,让看客无不叹服,自愧不如。直恨自己怎么就没有那么高的效率呢?
古典老师在《互联网时代的高效能之道》开篇就强调,大家伙一定把“效率”与“效能”区分开——“效率”不过是当日的产出问题,是有限的,是比不过电脑的;而“效能”真正关乎产量,是可塑的,完全可以高产能的。比如,很多在团队里做管理的人,做事特好特快,如果经常冲锋在先,陷入事务处理中,是件高效率却低效能的事情,因为管理者核心工作是:招人、育人、用人、授权。再比如,如果你学英语不只是为了考试,那么每天100个单词,坚持30多天就是件低效能的事情,因为只需掌握词表上1000多个常用词汇,反复使用,你就可以学好英语,看懂文章大部分内容。
基于工作实效而不是工作量来考核,可以简单区分“效率”与“效能”。人,永远不要与电脑比效率,只要求自己将现有资源优化配置,价值最大化,用同样资源产出更多结果就ok。
知道怎么做——知道3个定律
一、关于“28法则”
百度给出的定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现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这种不平衡性,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
而古老师又细化了“28法则”,要区分“横28”和“纵28”,透露出他已驾轻就熟的系统思维优势。无论他讲的商业销售钢笔的例子还是阅读求学上进的例子,一个人,动用他的大脑,调动PS系统,反复操作运用,没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而且会解决的高效、漂亮。
所谓“横28”
"横28"是找到缺口,不断地去填,是系统化思维的体现,在PS系统应用中尤其有优势。所谓PS系统,首先是problem和skill搭对起来的系统(遇到P,你就去找S,就是单点突破,是进一步),其次PS是problem和system,是退一步,在系统子项中找出路——找到这个目标下多个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点,反复PS,那个解决问题的体系就建立起来了。
举例:要让钢笔卖到200大洋,得想办法做5件事,钢笔本身质量、包装、高逼格视频宣传、牛逼的小礼物、宣传活动策划。与其只在钢笔本身下狠功夫,不如将同等成本分别使力在5个方面,出现在客户眼前的一套礼盒钢笔通过一系列skill打磨,立马变身“气度不凡的钢笔”,还顺理成章地设计出惠及消费者欧洲深度游的抽奖环节,这么专业的玩法,也是诠释PS系统的很好案例。
所谓“纵28”不断地在一个特别精细的领域里持续地精进,不断刻意练习。那纵28法则怎么用呢?还是这么一套钢笔,如果市场上充斥了同样手法而让被模仿者无法再有竞争优势,那就切入某一个自己擅长的点改进,深入精进,摆脱围剿。
进一步,精进是提高效能的方式,但其实,退一步看到系统,也是提高效能的方式,综合应用28理论,运动中找战机的前提是:知己知彼,面对问题,单点突破,系统解决。
真正高效能的学习,是PSPS循环,单点问题用纵向的Skill(纵28)来解决它,多个单点问题解决了,你又需要一个System(横28)来把控这些单点问题,需要连点成线,通过PSPS往复,一进一退,一横一纵, 形成一个知识体系的网络。要持续地看一看自己缺哪一个S,有时,人是不够“专”,有时,人是不够“宽”,每一个都会障碍你的高效能学习。从底层到顶层的大的系统和框架的建立,是格局和视野的开拓过程。
分析思考你学习、事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运用PSPS,找到卡住你的是横28还是纵28,是具体难点还是系统阻碍了你的发展?不断解决问题,然后成长为自己的样子。
二、关于“象与骑象人”
人和他的潜意识的关系就象是象与骑象人一样,理智只能充当骑象的人,控制方向,在关键时候拉一下,能驾驭却不能驱动,情绪和潜意识是决定行动的驱动力,是那头大象。
人的自控力是一定的,情绪和潜意识比理智与意识具更大动力,自觉自愿的学习与行动总比计划与安排的任务更具主动性与持久力,怎么样面对一个人在自我管理中出现的困惑,走出相应的误区?要学会寻象的技术,不去做逆着性子的事情,沉下心把性子调教的更高效能!做让象舒服的事情!要指引着象前往骑象人的方向,又要给它准备好香蕉。
高效能是顺着人性的过程,而非对抗,理智与情绪内耗,效率肯定不会高。
找到简单的自我管理小工具,学会自我训练,慢慢去调养你的象。比如:做三件事,记录小确幸。
努力使人的成就与幸福感高度趋同,要么做一些让你怦然心动的事(职业规划或三件事),要么把事做得让你怦然心动(调试或创造的事情),人的效率与效能高度同步了,人的象和骑象的人也就高度同步了。
通过游戏化、寻求意义感、兑现各种奖励、把事情变得“怦然心动”,平抚自己的情绪,滤掉内耗,让自己事情做得舒服。
三、关于 高效能的 “加、 减、 乘、 除”
“加”:多做些什么;“减”:少做些什么;“乘”:整合别人的力量进来,共同完成目标;“除”:分解大项目,拆分到很小,分步行动。
因为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你增加了事情,或整合了资源,就会被膨大的事务淹没,身心杂乱就会无章,所以核心是“减”和“除”,在做加法时,考虑少做些什么,在整合资源前,考虑清楚,如何把大的项目每个工序拆解明晰,整合资源后打架的事情出现了就容易解决了。比如,福特汽车7583道工序,清晰每道工艺的过程和交接方式,可以让7583人同时进行改进,想清楚工序,理解全貌,这样才能做好乘法。
我要多做些什么,少做些什么,整合什么,分解什么?是一个十分必要想清楚弄明白的问题。
刻意去训练,去积累——坚持1个根本
想做一件事前,要问清自己以上三个问题!把底层逻辑搞清楚,就会一通百通。时间是最核心的资源,对每个人是公平的,但有些人能比你创造更多成就和幸福,只是因为他们有意无意间学会了底层思考模式,走向了高效能之路。
任何技能的提升,都是需要摸索一条适合自己的路,长期训练与积累,生命才会呈现更加丰富多彩的一面。做起来,持久做下去,是一个人完成成长的必然。
想得清楚,做得舒服,高效能之路会越走越宽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