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的个人总结里,我竟然立下了在2月写好《暗时间》读书笔记的flag,狂妄如我,于是在春节假期后,连上8天班的情况下,也得挤出精力保证质量地连写两篇,嗯,很多东西,的确挤挤还是会有的。
《暗时间》不是关于时间管理的书,而是一本关于时间利用、学习方法和心智模式的书。出版于2011年,豆瓣得分8.4,作者刘未鹏。
封面图是一个沙漏。 “每个人的生命就像沙漏,里面装的沙子总量大致相当……颈部较细的沙漏能够抓住每一粒时间之沙,即使沙子总量一样,也能拥有更长的生命。”暗时间指的是什么时间?
每人每天24小时,可你会发现有些家伙不仅学习好、业务水平高、爱好广泛,业余玩的东西一点儿不业余,你看他们玩得不比你少,看的不比你多,可不知为何就能多出很多时间,走得比你更远。
另外,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经历:花了不少时间看完一本书,却发现没什么领悟,没有深刻的东西留下。
因为看书并记住书中的东西只是记忆,如果没有涉及思考或者推理,最终是没有大的收益。只有靠推理才能深入理解一个事物,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这部分的推理过程就是我们的思维时间,也就是“暗时间”。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暗时间”进行思考,例如走路、搭乘交通工具、排队、洗澡等,推理、思考和消化平时读的东西,脱离字面的意思,搭建自己的框架为我所用。这些时间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日积月累会产生巨大的效应。
这也说明了开篇举的例子,为什么有些人就显得拥有更多时间去成为卓越,就是因为他们主动争取了很多“暗时间”。
思维体力
仿佛拥有更多时间,也证明在时间利用方面非常高效。而保证高效的两个最重要习惯是:能够迅速进入专注状态,以及能够长期保持专注状态。
这里的长期保持专注状态的时间,就是所谓的思维体力。
之前听说过一位老师的思维体力非常强,可以从天亮到天黑都在书桌前埋头专注做事,完全感觉不到口渴饥饿和时间的流逝,他有时甚至为了不让自己太专注,会边放电视剧听着台词(但一定是已经知道剧情),边继续做事。
做自己喜欢的事能实现专注力,持续地做自己喜欢的事能锻炼思维体力,例如写作、画画、运动。
我们会发现小孩子能迅速进入专注状态并且能长期保持(证明思维体力很好),可能是因为小孩子都很纯粹,不会考虑太多的杂七杂八事情。而作为成年人,我们太容易为各种各样的事情分心,要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不容易(可正因为不容易才显得可贵啊 )。
关于注意力,作者提到一种方法,非常适合我:
许多人对琐事错误地采取了主动式关注,比如常常回到家就开始想“今天还有哪些事没做完”,实际上,让这些不重要的事情自己来找你就可以了,即中断式被动关注,后者可以防止空转轮询浪费的时间,从而把最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利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上面是把书里一些关于时间利用的方面摘出来,下面摘一下关于学习方法的,当然,只摘对我而言很重要的部分。
自问自答
作者长期坚持着一些很好的学习习惯,保证他高效并且深刻留存到自己体内。
学习一项知识,必须问自己三个重要问题:
(1)它的本质是什么
(2)它的第一原则是什么
(3)它的知识结构是怎样的
这是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问自己,不断修改自己。看似很不容易,尤其是第一二点,需要理解透彻看清楚所学的新知识才能给出答案。
而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作者会常问自己几个问题:(摘取其中最为重要的)
(1)你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提醒自己思考不要偏离问题)?
(2)到现在为止,我到底有了什么收获(提醒自己时不时去总结,整理学习的东西)?
(3)设想自己正在将东西讲给别人听(有声思考;能否讲出来是判断是否真正理解的最佳办法)。
(4)养成反驳自己的想法的习惯(“这个难道就一定成立吗?”、“有没有反例和例外?”、“果真如此吗?”之类)。
这些都是我在之前的学习中没有刻意去做的,不过不怕,漫漫路在脚下,成长的路还长着呢。
关于书中心智模式的部分,我觉得自己有必要再扩展阅读其他相关的书,才能理解清楚,才能写出来,以免十二分献丑。
作者推荐了很多经典书籍,关于心智、心理学与思维的书,我要在本月整理出自己需要看的清单,并做一般介绍(又立flag了),作为附录出现。
参考豆列(来自豆瓣-刘未鹏):
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27649/
https://www.douban.com/doulist/46003/
-to be continue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