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说的是其中的第二步,也就是“创业者为融资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都不过分”。
第二步,我们要讲的一共有三个点:
教父说社群一、在成功地完成一轮融资后,应该过多久就启动下一轮的融资?
创业初期,经常听到前辈们讨论这个著名的问题,
这个问题配套给出的备选答案分别是:“1.一个月后;2.六个月后;3.一年后”。
其实,正确答案是:当天。就是说, 你要在完成一轮融资的当天,就启动下一轮的融资。
那时候我总觉得这是为了强调一件事情的重要性所做的戏剧性夸张表达,现在,我朋友经历8年多创业过程中的5次死里逃生后,我觉得这个正确答案一点夸张都没有。
大多数的创始人,尤其是在业务本身投入精力较多的创始人,都或多或少都会为了忙业务本身,而导致在找人、找钱的工作上投入严重不足,我自己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之前我每一次启动融资都是上一轮融资结束三个月后才开始,结果每一次都搞得惊险万分。
教父说社群一般说来,一个完整的融资过程,从开始接触投资机构到签约打钱为止,长达几个月很正常。过程中什么倒霉事情都可能发生,比如本来公司业务发展很好,结果中间有几个月由于某种原因业绩突然下来了,这时候态度本来很明确的投资者们有可能就改成观望态度,开始拖拖拉拉了。这时候如果你有足够长的时间,还来得及把业绩弄上去;
但如果你只剩二个月了,想先把业绩弄上去然后跟投资者们再谈,可能都已经来不及了。另外,现金只剩两个月的时候,跟刚接触的投资者谈,他会觉得你财务上缺乏规划,也是非常糟糕的结果。
还有就是,即便投资者认为你的发展前景不错,愿意投你,但如果知道你账上非常紧急,多数情况下他们都会趁火打劫,使劲压价,这不能怪他们,只能怪你自己。相信所有的创业者都不会希望发生这种情况,所以牢牢记住, 每一轮融资成功后的当天,就要开始启动下一轮的融资。
教父说社群二.永远保证公司账上有一年半以上的现金。
即使你的公司已经是正现金流了,甚至是已经开始盈利了,脑子里的弦也要绷紧,不能放松。 时刻提醒自己,盯紧账上的剩钱。
马云天天教育员工说:阿里巴巴永远离倒闭只有12个月;任正非天天教育员工说:下一个倒下的是不是华为?你可能觉得这些企业是故作姿态,其实是这些企业家经历过残酷无比的生死关头,才会形成这样的危机意识。
其实,创业公司受限于融资能力,受限于观念意识,受限于是否有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去找钱等等这些因素,永远保证账上有一年半以上的钱这一点很难做到,或者说多数创业公司都做不到,但创业后时刻保持警惕,把这句话放在桌面壁纸上,每天吓唬一次自己,效果很好。
根据风险投资数据公司 CB Insights 的调研, 30% 的创业公司都是因为资金断链倒闭的,这在创业公司倒闭的所有理由中排名第一。所以时刻绷紧这么一根弦,使自己常年保持适度焦虑是有益于企业健康的。实际上,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保持适度焦虑,甚至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
教父说社群三、创始人要花一半的时间和精力去找人,找钱。
1) 老板能找别人做的事情,千万不要自己做。
假如你花了一年的时间,亲自带着几十个人全力整顿改造一个表现欠佳的业务部门,结果收效还不错,然后因为机缘巧合,招来了一个非常靠谱的主管,他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让这个业务部门成了公司的模范部门。接下来你该用一年的时间亲自带队搞定下一个你不满意的部门,还是用几个月的时间精力为这个部门招一个靠谱的、胜任的新主管呢?答案很简单, 能找人解决的事,做老板的一定不要自己解决。
你招了一个年薪高达二百多万的、比你的工资还高的企业高管,心里一直嫌贵;结果他上班第一个月,就给公司免费弄来了价值八九百万的资源。这时候你应该怎么看待他的所谓高工资呢?你可能会觉得他甚至是倒贴的。
教父说社群2)机会成本
公司钱紧了,你亲自带队抓开源节流,带着一队人马,折腾了三个多月,节省了三百多万支出,你为此感到骄傲,感到得意;接下来的两个月,你总算能拨出时间集中精力谈投资了,结果因为这两个月投入时间较多,多接触了两家,最后比原定的计划多融了五千万。这时候你该如何计算你前面的那两个月用于开源节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的价值呢?一边是用你两个月的精力节省了三百万,一边是你用两个月的精力多融了五千万,这个比较让人很崩溃。
事必躬亲型的创始人,经常犯的错误就是: 在具体业务上投入精力过多,在找人找钱的事情上投入的精力严重不足, 这是我朋友的血泪教训,希望你不要犯一样的错误。对于资金需求比较多的行业,找钱简直是最重要的事情。
教父说社群雷军曾说过,他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每天要花百分之八十的时间找人,找钱,有时候一天要吃7,8顿饭,所以对于创始人而言找人和找钱是最重要的事情,没有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