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学校升学当担,师资肯定是要保证的,所以281班的老师,每个都是教学经验丰富,对大家绝对称得上掏心掏肺,当年上课的具体情形已经模糊,但每个老师的特点算是有印象,因此可以联合起来,凑出这一篇众师像。
数学老师王逢春,临武人,跟我父亲在同一个中学任教过,自从高一国庆回家在班车上偶遇知道这层关系之后,对我格外照顾,特别是高二一段时间数学成绩倒数的时候,经常找我去谈话。也许在班上那些高手眼里,王老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升,因为应付高考本来就是经验活,王老师在市一中教的第一届就是281班,不足肯定是存在的。时过境迁,依然记得高考那几天他让我去他宿舍休息的事情,感激涕零,无以为报。
英语老师有两任,先是黄老师,而后是刘老师,黄老师教学氛围生动,刘老师课堂氛围严谨,不管是哪一位,最终大多数同学还是哑巴英语,应试英语,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化学肖灿芝老师,经验丰富,外表知性,气质美女,所以一度以为她叫肖雅芝。现在回想起来,她的脸上一直挂着淡淡的微笑,最喜欢听她喊“谢年年”的名字,略带拖音,特别好听。
语文老师算是最一波三折,一开始是薛老师,后来因情自杀之后,成为无序状态,中间有一个从汉寿一中调过来的老师短暂存在,自称在原来学校被排挤,让我们第一次了解成人世界的残酷;最后是年级组长孙欣老师。
高中的语文其实一直围绕着高考,第一题是拼音错误挑选,第二天是词组别字挑选,为此我们人手一本《现代汉语词典》。
我记得很清楚,那会《现代汉语词典》卖七十多块钱,很贵,我舍不得买,在旧书店卖了一本二手的;二十多年过去,现在还卖七十多块钱,我女儿读小学一年级就有了一本;那天快递到家时,我捧着崭新的词典思绪万千:都说我语文好,谁又会像我那样,为了高考第一、第二题,把整本字典背了一遍呢?我读书时求之不得的东西,我的孩子却在如此小的年纪轻易得到,这算进步和幸福吗?
为了写作文,全班定了看也看不懂的《杂文报》,依样画葫芦的学成人批判现实,还好,等到高三,高考出题组终于开恩,改写记叙文,我却因此不能用语文拉开差距,算是遗憾。
政治老师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罗金妹老师,她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喜欢穿高跟鞋,但背一直驮着。
地理老师谢老师是一个个性的老头,高一的时候科技班为了赶进度,不设地理和历史课,他找校领导发飙,说如果高一不开地理课,高二也不要开,为了保证会考的顺利,最终屈服。
没有屈服的历史课因此印象模糊,记不得是谁教的了,虽然会考我历史考的满分。
还有生物老师,男,带着眼睛,姓不详,还带着我们用涂了墨水的玻璃片观察日偏食。
体育老师,女,姓邓,个子不高,肩肘倒立和双杠上面剪腿坐,是现在记得但做不了的动作。
物理老师何杰有单独的章节,就不在此赘述。
最后一次见他们可能在毕业照现场,也可能在罗卿的谢师宴上,总之能记得的还记得,记不得的永远也想不起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