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

作者: 闫晓品 | 来源:发表于2021-04-09 14:53 被阅读0次

    《青山处处埋忠骨》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一、教学效果

1.引领学生走入情境,尽力做到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去感悟,比如:我在课前播放抗美援朝战争的录像,并讲解时代背景,把学生带入抗美援朝的时代。课堂上观看毛岸英的照片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这样一个年轻人牺牲了多么可惜,从而体会毛主席的悲痛心情。播放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人数,联系主席的决定,体会到一个博大胸怀的主席。

  2.抓住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指导学生反复品读,体会感悟,再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为此,在课堂上,我一再鼓励学生朗读。诸如语言有温度,字词知情感。文中毛主席的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次对话,一次心理活动都能体现他的情感世界。让我们抓住这些语句去感知伟人毛泽东,作为平凡人的情感世界…… 

二、成功之处

1.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 如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动作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还如神态描写:“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哀,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身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在进行人物刻画时,我总是要求学生不要忽略细节描写,其实就是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内心世界的外在流露,课下让学生进行一下小练笔,写一些人物作文。 

三、不足之处 

      遗憾在学生的朗读水平还有待提高,教学“喃喃”时,学生品词不到位的情况下,忙于赶教学进度,而匆匆放弃;遗憾自己在许多问题的表述上,不够清晰简明;遗憾自己的教学机智太差,以致在时间不够的情况下匆匆下课,没有给予学生一个简单明了而具有启发作用的总结……

四、改进措施 

        学生的朗读水平还有待提高,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去感受情思美写来突出毛泽东鲜明的性格特点,展示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这是本文在表现手法上的一大特点。

相关文章

  •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

  •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课文分为一、二两部分,第一部分写了毛主席收到爱子毛岸英牺牲的...

  • 青山处处埋忠骨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无青山。-----纪念哪些无名的为国牺牲的英雄。 最近读了很多关于一些缉毒类的或卧底...

  • 青山处处埋忠骨

    周末和孩子去爬凤池山,走到山神弯道时,孩子指着路边标牌,惊奇道,这里什么时候有烈士陵园了? 在我们的印象里,凤池山...

  • 牺牲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 《青山处处埋忠骨》(五下10)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的学习中主要解决三大任务:一是课文每部分讲了什么?概括主要内容。二是通过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感...

  • 七古 有感于川军抗战

    野蛮日寇犯边关,热血男儿誓出川。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 清明祭(一)

    中华自古多英烈, 青山处处埋忠骨。 又是一度清明祭, 松柏苍苍悼英魂。

  • 对联

    上联:青山埋忠骨 下联:诸君请

  • 闪光的纪念章

    青山处处埋忠骨, 战旗列列染英魂, 枪林弹雨无所惧, 保家卫国志愿军。 二零二零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agik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