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也说“有”和“无”

也说“有”和“无”

作者: 甘肃倚窗听雨 | 来源:发表于2017-11-07 14:33 被阅读100次
也说“有”和“无”

《道德经》文温而意远,其言辞略显晦涩,但却意力幽深,读起来气势磅礴,它可以上纠天文,下可以查地理,综可以观人道。喜欢它由来已久,真正的读懂差之甚远,但由衷的喜欢。闲暇之余,总会翻开与之相关的书籍重温,品读。记得女儿五岁时我就和她比赛背诵。“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究竟何意,女儿不甚明白,我也觉得着实有些深奥,只好反复读读白话文翻译,不求甚解。有一次,朋友问女儿,你都会背《道德经》了,那么“道可道,非常道”什么意思啊?女儿天真的说:“意思就是不想吃的倒可以倒,但是不能经常倒,要爱惜粮食。”朋友们听了哈哈大笑,女儿睁着狡黠的大眼睛做个鬼脸快速跑开自个儿玩去了。

也说“有”和“无”

八年前我带一个五年级的班,全班共背经典我依然选择了《道德经》,有家长质疑孩子如此小,不理解,背了也没用啊。但我依旧坚持,我告诉家长,孩子的记忆力此刻是最好的时期,让他多背经典对日后的生活学习大有裨益,暂时不懂不要紧,厚积而薄发,潜能开发,量变导致质变,自然会懂。再说,生涩拗口的之乎者也,孩子要想会背就得屏息凝神,静心专注,这也有利于养成聚精会神良好的学习习惯。班主任的权威无人撼动,班主任的理由千般条,总有一条会被家长认同。家长挨着情面,纵使多么不乐意依旧是硬着头皮配合我开展了此项工作。一学期时间,孩子们都会背《道德经》了,纵然理解的程度良莠不齐,纵然我班也没有因此语文成绩提升,但是孩子学习中吃苦耐劳,思考问题专注认真却是邻班不及的。

也说“有”和“无”

去年这个班考上大学的几个孩子来看我。发现我放在案几上的《老子的智慧,庄子的逍遥》不无打趣的问我怎么还是初心不改,就好这口。我嘿嘿一笑,不置可否。我郑重的问他们当年有没有记恨我灭绝师太般逼他们背《道德经》。孩子坦诚的告诉我,耗时很久却背不下来的的时候背地里咒骂老子多次,也记恨过老师多次,甚至抱怨期末考试又不考,老师为何要吃错药,犯神经啊。到了高中,自己对古文的理解能力强于其他孩子的时候隐约觉得这就是背《道德经》的好处,直到读大学,在辩论赛中信手拈来《道德经》侃侃而谈,大胜对方辩手引来无数美女竞折腰的时候才深深的感激当年的老师是多么的有真知灼见。《道德经》曰“有无相生,上下相形……”世间万物就是有和无的辩证关系。看似毫无用处的朽木却能成为珍奇菌种生长的沃土,看似高大粗壮的秀木,却因中空一无所用。这不能不说当年看似无用《道德经》的背诵,今日有用的体现啊!听了他的感叹我深以为然。

也说“有”和“无”

周末,再次捧起了《道德经》,“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古代的车轮有三十根辐条,这些辐条连接着轮轴和轮圈,辐条之间和轮轴中间都是空心的,如果这地方是实心的,轮子就无法转动,更没办法安在车上,正是有了轮子的空心部分,才有了这辆车的实用价值。同样的道理。“埏”是陶罐陶器一类的东西,中间虚空才是一件能装东西的器具。可以说是“无”成全了他们的“有”。没有单纯的“有”或“无”,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有”的价值就蕴藏在“无”的当中。因此,面对无,无须沮丧,那只是酝酿一个更大的“有”。

也说“有”和“无”

这让我想起了尼克胡哲。他是一个澳洲青年,出生的时候就得了罕见的“海豹肢症”天生没有四肢,但他的生命体验令所有的人佩服。他是澳洲第一个进入主流学校的残障儿童,是他们中学第一个竞选学生会主席的残障者,是第一位登上《冲浪客》杂志的菜鸟冲浪者,他既会踢球又会高尔夫,他创立的《没有四肢的人生》在五大洲超过了25个国家举办了1500多场演讲,他出版过两套畅销世界的DVD,出演过为他量身定做的电影《蝴蝶马戏团》,出版过《人生不设限》这部书。一个四肢不健全的青年却诠释了精妙绝伦的人生。他的经历无不告诉我们“有”存在“有”的局限,“无”有“无”的优势。处在“无”时,要想到会“有”,增强自信,勇往直前,因为“无”才没有后顾之忧,才会爆发巨大的潜能;拥有“有”时,要居安思危,小心谨慎,提防“无”的侵入,因为“有”让我们失去对拥有的渴望,背负怕失去的恐惧。

也说“有”和“无”

同样的道理,“日中则晷,月满则亏”“有”太多则是“无”的前兆。《神雕侠侣》中的孤独求败在他的剑冢石壁上曾刻下“余纵横江湖三十载,杀尽敌寇,败尽英雄,天下更无抗手,无可奈何,唯英雄隐居深谷,以雕为友。呜呼,生平求一对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应该说,独孤求败拥有了天下第一剑客的美称,剑技更是无人能比,理应整日笑容满面生活甘之若饴,殊不知,却如此的寂寥与落寞,叹息和无奈。“有”的极致是“无”啊!故“常有欲以观其徼,常无欲以观其妙。”不以一时的无而心生不快,郁郁寡欢,不以一时之有而兴高采烈,得意忘形。在“无”中看到有,在“有”中观得失。

也说“有”和“无”

相关文章

  • 也说“有”和“无”

    《道德经》文温而意远,其言辞略显晦涩,但却意力幽深,读起来气势磅礴,它可以上纠天文,下可以查地理,综可以观人道。喜...

  • 也说无欲无求

    一直自诩对生活无欲无求,对别人对物质,没有什么要求,都无所谓。甚至觉得自己特别洒脱大度。 可是今天和别人聊天才发现...

  • 说“有”谈“无”

    小时候盼着过年,就是为了能吃麻花,吃到好饭。 而今,物质充盈了,什么也不想吃,觉得过年是一种负担。...

  • 有和无

    一个杯子,它是由“有”和“无”组成的。“有”是外面那个外形,“无”是里面盛水的那部分。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只看到了“有...

  • 无和有

    上有下无 有,欲望,有之极中生无,例:富人做慈善 无,无欲,无之极该生有,寡欲是也。 贫贱不移心智,富贵不忘济贫。...

  • 有和无

    是梦亦非梦 人在江河两岸走 不禁回眸一回首 繁花一树撩拨心绪亦落空 空,不是空,不是空,是空也 有,不是有,不是有...

  • 有和无

    没有词句, 却有千言万语! 没有巧手, 却有千姿百态! 没有笔墨, 却有万紫千红! 没有思维, 却有千变万化! 唯...

  • 有和无

    《得到》的“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讲到了股份责任有限公司的两个治理原则:信托原则和商业判断原则。所谓的信托原则(F...

  • 有和无

    有和无,两位一体。 当有出现就有无同时产生。 有无相生,什么是有呢?在我们眼耳鼻舌身上能够感知得到,看得见,摸得着...

  • 无和有

    《道德经》第一章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和“有”,是老子道论的重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也说“有”和“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ahj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