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学生时代没有接受足够的职业发展生涯教育,导致走入社会后,很容易随波逐流,很容易被周围人的意见左右,容易被社会传统观念绑架。
不知道自己真正适合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工作没有方向,把好工作的标准局限在工资的多少。虽然工作很努力,很辛苦,人过中年,虽然工资高了点,但是总觉得自己工作不开心,生活没劲头。
导致这种局面,其原因在于很多人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缺少对职业发展底层逻辑的认知。很多人对职业发展的认知被局限在迎合周围人和所处环境的普遍认知上。
很多人对职业发展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现在让你对自己当下从事的工作谈一下认识,你会从哪些方面来分析呢?不妨停下来,先不要看后面的内容,拿出纸和笔,在纸上列出所有你能想到方面。
当你写完你所能想到的,再来看看我给你列出的五个方面,看看有什么不同。他们是:喜欢干、擅长干、值得干、趋势和抗风险。
喜欢干意思是你是不是喜欢你现在的工作?是不是你想要的工作?
擅长干就是要问自己,现在的工作能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才干?自己的优势能力能不能在现在的工作中被充分的发挥出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你的做事层级在哪个层次呢?体力、智力、资源和天赋,你是在考体力拿工资还是什么?如果现在做事层级上体力占比比较大,那么要想提高层次,怎么去做呢?
值得干就是当下的工作对你有什么帮助,带给你的收益是什么?很多人眼里只有钱这一个标准,这是要不得的。我们可以从经济收益、个人发展和情感收益三个方面来衡量你当前工作的职业价值。经济收益当然就是指收入,是不是能满足当下生活中的各项开支,能不能满足你的心理预期。有不少人忽视了工作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当前的工作对你个人哪些方面进步有帮助呢?要想在将来有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薪水或者做自己想做的事,你就不能不考虑工作对你的成长进步有多大助力。同样,情感收益也是很多人容易忽视的。这种情况可能更多发生在当前收入满足不了需求的情况下,人会焦虑,会忽视一些本来对自己很重要的东西。为了工作,忽视了家庭,减少了很多陪伴家人的时间,这种情况很多。
趋势就是你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是朝阳行业还是夕阳行业呢?给你的行业趋势在-10分至10分之间打个分,你会打几分?也许有一部分人的分数会是负分,这一点都不奇怪。现在行业趋势相比较上个世纪变化非常快,一不留神你可能就赶不上变化的脚步。趋势可以放大你的能力,给你带来更大的收获。比如一个还在报纸行业的编辑,他的收入很可能比一个新媒体人的收入差很多。
抗风险就是假如你现在的工作丢了,你有没有能力找到一份新工作,新的行业,新的岗位。你的工作能力是不是有可迁移的属性呢?也许你有这方面的考虑,那么平时的你都是怎么努力的呢?
你花大量的业余时间学习、做斜杠,有没有可见的成效呢?之所以有这个疑问,因为很多人虽然一直花费大量时间学习,但学习的出发点值得考量。很多人为了满足知识焦虑感而学习,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利用大量碎片时间读各种文章,刷认知的满足感很爽,但大部分第二天就忘了。学习的起点应该是问题,是在工作和生活中或者你感兴趣的领域中遇到的问题。要带着问题学习,而不是进入满足焦虑感的恶性循环。学习还因选好资源,大部分人只注意到从各种知识载体上学,比如书本和网络等。其实最好的学习资源是人和事,从你身边优秀的人身上学和从你遇到的事中学。跟人学不能放不下面子,要接受自己的不如人。跟事学要勤于反思,接受和正视自己的不足,并找到改正的办法和付出实际的行动。学习时间的配比,很多人都错了,错在用大量的时间学知识上,而少了交流讨论和实践体验环节,他们最好的时间配比应该是10%的时间学知识,20的时间与人交流讨论,70的时间用于实践体验。
最后再说说换工作,很多人换工作全凭心情。听说有两年内换了十几个工作的,甚至还有更多的。这里不建议大家频繁换工作,更好的思路是先把当前的工作做成自己擅长的工作,把当前的工作当做提升自己底层能力的平台。有人可能会说薪水底、上司不好、环境也不好,我怎么把它当平台?假如这样,那么你能不能找到一份另外的工作,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你都要咬牙坚持把它做好呢?你如果选择容易的事,现实就会总给你出难题。所以,只有跟自己死磕,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把事做好,让自己更专业,才是正道。
(以上内容有部分出自新精英《职业发展底层逻辑体验课》课程中的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