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被押往刑场前对同去赴死的儿子说想到上蔡东门打猎追兔子,说完之后父子抱头痛哭,既是对即将被腰斩的恐惧,又是当初的抉择的懊悔。但到了此时此刻,一切都无济于事,没有了任何其它的可能。
不过他并不孤独,在历史上想到上蔡东门打猎而不能够的人多了去了,比如说大汉开国功臣之韩信,比如说大唐的刘文静,比如大明的一堆开国功臣,包括写下“上蔡东门狡免肥”的李善长。
既然不是个别现象,那就存在某种规律。能够从上蔡东门走出去,能够走到聚光灯下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人物,自然不是一般的人。他们在聚光灯下被人抛弃,从高高的舞台上摔下来,背后当然有原因。
但凡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才华横溢。当年李斯凭《谏逐客书》入了嬴政的法眼,一颗政治新星在大秦政坛冉冉升起。他凭借才华帮助嬴政征服六国,可以说是居功至伟。同时也把自己绑在了赢政的战车之上,如果赢政没事,他就没事,如果赢政觉得他有事,他就会有事,如果别人觉得他碍眼,他也会有事。
这就是所有有才华而又有野心的人的宿命,他们都是急切地不遗余力地出卖自己的才华,妄想着凭借才华换取自己想得到的荣耀。他们的结果往往就是两种,一种是才华卖错了对象,搞得自己的才华根本就没有发挥之地。比如说大诗人李白,他跟着永王李璘搞事情,最后下场自然不好,不过还能落得个自然死亡。还有一种就是才华卖对了,虽然才华得以重用,可也因此得罪了许多人,最终落得个非正常死亡。
虽说历史已经久远,可告诫的意义仍在,从草根出发,凭借非凡的才华投入到社会大潮中去搏一把,到头来结局都不太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