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啊,老父想和你牵着大黄狗上蔡东门打野兔,可再也没机会了。”
这是秦朝丞相李斯在生命的最后,也是最真挚的哀鸣。
很多人经历了商场的沉浮、职场的辛酸、生活的不易,一路上摸爬滚打,最后的愿望也是找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去过理想中的田园生活。
为什么在人们内心深处,都向往着平淡、朴素的生活?
因为,现实生活过于喧嚣,内心寻找不到一片安静的净土。甚至有些人连睡个安稳觉都成了奢望。
所以,这些人把希望寄托在人生最后的老年阶段,并把这种理想生活称作“安享晚年”。
但是,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而这个差距并不在于能力的大小,财富的多寡,而是在于内心是否能够真正的放下。
放下什么?
放下贪欲,放下虚妄,回归本真,不带目的的做事。
有些人很聪明,即使远离闹市,依然能从有限的信息中窥探出机会,随即那颗不安分的心又开始躁动了起来。
所以,如果不能放下,即使归隐山林、去那桃花源,也无济于事。
其关键在于,自己是否真的能做到心安神定。
有些人很智慧,他们也可以从有限的信息中洞察出事物的本质,能看透很多事情,一切可了然于心,但却像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内心不为所动。
他们的生活很简单:
饿则食,晨则起,困则息。不知有执,不知有贪,不知有妄,不知有前后高下,不知有名,不知无名。身边之事,尽意来去,随意停驻,无有分别。
这样带来的结果是:
不知有偏执之苦,不知有贪欲之劳,心无所念,有劳而作,自然而行,言行如一,无有困顿之苦。
桃花源不在于我们身处何地,而在于我们心在何方。
虽身处喧嚣闹市,然亦可如处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之中。
神安心定,按规律做事,消除自己的偏私执妄之心,不为名利所累,就会达到:
与众人同行,身居前为乐,身居后亦为乐,无有分别;与众人同行,冠其名而乐,易其名亦乐,无有分别;言出则行践,食时任箸,不执其理而穷究,无意一食而饱终身。
如此这般,何谈烦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