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渣男”元稹与才女薛涛

“渣男”元稹与才女薛涛

作者: 箫史弄玉 | 来源:发表于2019-01-14 07:58 被阅读0次

       

    “渣男”元稹与才女薛涛

            “渣男”是一个网络流行词,根据度娘解释,是指自私、擅长索取、不负责任,玩弄别人感情的男人。或指用情不专的男人。可见,渣男与一个人的颜值没多大关系,与家庭出身没多大关系,与才华和能力没多大关系,与财富也没多大关系,只和人品有关。在很多人眼里,那些名传千古的文人骚客,肯定不会与渣男有干系,其实不然,有好事者在网上弄了个中国历史上十大渣男诗人排名,结果还真有些出人意料。虽说排位不一定完全准确,不必过于较真,但榜单也有利于我们全面了解这些名人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NO.10 温庭筠 代表名句:“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上榜原因:温庭筠生活中放浪形骸,且恃才傲物,平时人品也极差。有鉴于此,两《唐书》给他贴上"薄行无检幅"的标签。尤其是他辜负了女学生鱼玄机,更让人喷喷不平了。

            NO.9.高适 代表名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上榜原因:高适作为边塞诗人代表,诗写得慷慨悲壮,笔力雄健,气势奔放。但是这厮比较贪慕权势,曾经写文巴结谄媚奸相李林甫。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因为站错了队,入了李璘的幕府,后来被捕入狱,求救于高适,高适本来有能力解救,却断然拒绝,不但如此,甚至把两人曾经相交的诗词都烧毁了。曾几何时,李白、杜甫、高适三人可是好的不得了的,甚至到了“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的程度,却说翻脸就翻脸!

            NO.8 沈括 代表名句:“芦管玉箫齐送夜,一声飞断月如烟。”

            上榜原因:密告苏轼,直接导致“乌台诗案”的案发,差点害死苏轼,可以说苏轼后半生的坎坷,完全拜沈括所赐。王安石变法时,沈括支持变法,深受王安石器重,王罢相后,他又反戈一击,和王安石划清界限,投靠新贵。

            NO.7 白居易 代表名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上榜原因:白居易淫乱成性,始乱终弃的事没少做,曾逼死朋友侍妾,晚年生活糜烂,大量蓄养家姬,并且几年一换,甚至和元稹互换歌妓。

            NO.6 李绅 代表名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上榜原因:李绅是忧国忧民的好诗人,但是他做官以后就不这样了,尤其高居宰相之后,生活极端奢侈,穷奢极欲。他爱吃鸡舌头,每吃一次鸡舌就要杀几百只鸡,奢侈程度让人叹为观止,这个时候,他已经把他的《悯农》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此外,他发迹后对乡亲、故友非常刻薄。

          NO.5 徐志摩 代表名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上榜原因:周旋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之间,把滥情当浪漫,把抛妻弃子,夺朋友妻当婚姻自由。

            NO.4 宋之问 代表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上榜原因:宋之问是唐朝挺出名的诗人,但是他在历史上名声很臭,都认为他品行不端、为人不齿。当时正是武则天当政,他厚着脸皮,对武则天阿谀奉承,甚至愿意当面首。但是武则天嫌他口臭,没选他。最残忍的是,他为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名句,害死了自家的外甥刘希夷。

            NO.3 元稹 代表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上榜原因:元稹和白居易号称“元白”,他们不但诗文相当,而且是一对逛青楼狎妓的好战友,甚至交换青楼歌姬这种前卫的事都做得出来。不过相比白居易的渣,元稹更进了一步。他不但感情上薄情寡义,政治上也很无德,为了权势,他抛弃爱人攀龙附凤,不择手段地向上爬,最终却只当了短短几个月的宰相。如此这般,元稹最终成了负心汉的代名词。

            NO.2 钱谦益 代表名句:“水太凉了!”

            上榜原因:钱谦益是明末清初非常出名的诗人,是当时公认的“江左三大家”之一、诗坛领袖。他留下的诗文虽然很多,但是最广为人知的还是那句“水太冷!” 当明朝灭亡时,柳如是劝老公钱谦益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沉思无语,最后说∶“水太冷,不能下”。后来他降清。

            NO.1 待定。(读友可在评论中提供人选,愚以为,鲁迅眼中的流氓才子当属第一)。

            从排行榜中看出,元稹排名第三,可谓名列前茅。只是委屈了白乐天,笔者认为,元白可并列第三。

    “渣男”元稹与才女薛涛

       

    “渣男”元稹与才女薛涛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诗言浅意赅,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

            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年)二月,元稹父亲元宽因病去世,出生书香门第的母亲郑氏,用柔弱的肩膀担起了元稹上学的担子。天资聪颖的元稹不负母亲厚望,15岁参加朝廷举办的“礼记、尚书”考试,实现两经擢第。唐代科举名目甚多,而报考最多的科目则为进士和明经两科。不过两科相比也有难易之分,进士科难,“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明经科“倍之,得第者使一二”,故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而唐代文人也更为看重进士科。元稹为尽快摆脱贫困,获取功名,选择投考的为相对容易的明经科,初战告捷。及第之初的元稹却一直无官,闲居于京城。但他没有终止勤奋学习。家庭藏书给他提供了博览群书的条件,京城的文化环境和他的广泛兴趣,陶冶了他的文化修养。

          799年,二十一岁的元稹寓居蒲州,在去长安成就功名的途中,遇到了初恋崔双文。说来也巧,崔双文的母亲郑氏还是他的远方姨母。普救寺发生兵乱时,元稹出力救护了郑氏一家。在郑氏安排的答谢宴上,元稹第一次见到17岁的崔双文,垂鬟接黛,双脸俏红,颜色艳异,楚楚动人。她明媚澄清的眸子灿若春花,开在了他蛰伏的心头。那是元稹第一次春心萌动,情窦初开。夜合带烟笼晓月,牡丹经雨泣残阳。可谓一见钟情。家宴之后,元稹私下向丫鬟红娘叩头作揖,求红娘从中成全,小丫鬟直爽地责问他:“反正你未娶,她未嫁,你那么喜欢她,就提亲呗。”

    “我对她相思成疾,食不知味、夜不能寐,从提亲到迎娶至少需要三个月,到时候我只怕早就命归黄泉了。” 元稹回答得极尽巧妙,也极狡猾。单纯的红娘相信了他的情痴,告诉他崔小姐爱才,于是他写春词,惊得美人怦然心动。崔双文终究主动走向了他,便有了“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戏调初微拒,柔情已暗通。低鬟蝉影动,回步玉尘蒙。转面流花雪,登床抱倚丛。鸳鸯交颈舞,翡翠合欢笼。留连时有恨,缱绻意难终。慢脸含愁态,芳词誓素衷。

            夜夜春宵,她娇啼宛转,朝隐而出,暮隐而入。情迷摇曳中,他涉旷野丛林而来,入灿灿花海。轻轻漾去柔波的湖水,映照着西厢房里的“红烛昏罗帐”。

          几个月后,他赴京赶考。分别之时,元稹承诺考取功名后定回来娶她。聪慧的双文,也许预感这场孽缘,“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不免“胭脂泪,相留醉”...只能低声吟唱: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渣男”元稹与才女薛涛 “渣男”元稹与才女薛涛

            贞元十九年(803年),元稹被留在秘书省任九品郎,认识了白居易、刘禹锡、韩愈等一大批当时最杰出的文人。这一年,他得到了太子少保韦夏卿的赏识,得偿所愿做了韦家的东床快婿,迎娶19岁的韦丛。这一年,他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可无限风光中唯独没了崔双文的位置。昔日的山盟海誓,也似落花流水春去也...为了个人前途,多情的元稹,是那样的无情,是那样的心安理得,是那样的毅然决然,做了韦家倒插门女婿。

            朝蕣玉佩迎,高松女萝附。          韦门正全盛,出入多欢裕。

            富埒陶白,朱门绣户,这是韦家当时的奢华。

            成婚后,留守东都洛阳的韦夏卿不舍得女儿离开自己,安排元稹和韦丛住在洛阳履信坊韦宅,元稹的工作地点在长安,他不得不长期奔波于两城之间。对于岳父的跋扈和这桩“倒插门”的婚姻,他从无怨言,也不敢怨言。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四月,元稹和白居易同及第,登第者十八人,元稹为第一名,授左拾遗。不久,母亲去世,元稹悲痛不已,在家守孝三年。此后,三十一岁的元稹被提拔为监察御史。

            元和四年春(809年),元稹娴淑聪慧的妻子韦丛,在与元稹生活七年,留下五子一女后,盛年而逝,年仅二十七岁。韦丛之死,对元稹打击很大,使他常常夜不能寐。由于难遣伤痛,元稹写下了有名的悼亡诗——《遣悲怀三首》。

            昔日戏言身后事,

            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

            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

            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

            贫贱夫妻百事哀。

            同穴窅冥何所望,

            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

            报答平生未展眉。

        最著名的是: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

          元稹写给韦丛的悼亡诗都让人无法怀疑他对发妻的一片深情。然而韦丛去世还不到一年,元稹便在江陵纳安仙嫔为妾,两人共同生活三年,安仙嫔就去世,留下一子元荆。不久他又娶了裴淑做填房。更不可思议的是,早在韦丛去世前一年,便与蜀中才女薛涛,演绎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姐弟恋。

           

    “渣男”元稹与才女薛涛


    上传中,请稍候... “渣男”元稹与才女薛涛

       

    “渣男”元稹与才女薛涛

    “渣男”元稹与才女薛涛

            薛涛(约768~832年),字洪度,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女诗人,成都乐妓。16岁入乐籍,与韦皋、元稹有过恋情,恋爱期间,薛涛自己制作桃红色小笺用来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脱乐籍后,终身未嫁。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 。后人将薛涛与鱼玄机、李冶、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流传至今诗作有90余首,收于《锦江集》

    “渣男”元稹与才女薛涛

            薛涛八岁那年,父亲薛郧在庭院里的梧桐树下歇凉,忽有所悟,吟诵道:

            庭除一古桐,

            耸干入云中。

            薛涛头都没抬,随口续上了父亲薛勋的诗:

            枝迎南北鸟,

            叶送往来风。

            那一年,薛涛不过八九岁。她天分很高,让父亲又喜又忧。

          贞元元年(785年),中书令韦皋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在一次酒宴中,韦皋让薛涛即席赋诗,薛涛神态从容地拿过纸笔,提笔而就《谒巫山庙》,诗中写道:

            朝朝夜夜阳台下,

            为雨为云楚国亡;

            惆怅庙前多少柳,

            春来空斗画眉长。

            韦皋看罢,拍案叫绝。这首诗完全不像出自一个小女子之手。一首诗就让薛涛声名鹊起,从此帅府中每有盛宴,薛涛成为侍宴的不二人选,很快成了韦皋身边的红人。

          元和四年(809年)三月,当时正如日中天的诗人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蜀地。他久闻薛涛的芳名,所以到蜀地后,特地约她在梓州相见。对薛涛而言,这本是一场司空见惯的应酬活动,可与元稹一见面,就被这位年仅31岁的年轻诗人俊朗的外貌和出色的才情所吸引,内心里激起了如同少女般萌动的涟漪。这并不奇怪,元稹是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的后裔,身材高大,“仪形美丈夫”,一个典型的“高富帅”形象。

            薛涛的爱情之火一经燃烧,就极为炽烈。尽管她比元稹大十一岁,但那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激情告诉她,这个男人就是她梦寐以求的人,于是她便不顾一切,如同飞蛾扑火般将自己投身于爱的烈焰中。第二天,她满怀真情地写下了一首《池上双鸟》

            双栖绿池上,

            朝暮共飞还;

            更忙将趋日,

            同心莲叶间。

            这全然没有了凭栏远眺、怀古幽思的冷静,完全一副柔情万种的小女子神态。薛涛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两个人流连在锦江边上,相伴于蜀山青川。那段时光,是薛涛一生最快活的日子。然而幸福总是最为短暂,这年7月,元稹调离川地,任职洛阳,细算起来,他们在一起的日子不过3个月而已。

            分别已不可避免,薛涛十分无奈,“雨暗眉山江水流,离人掩袂立高楼”,是她落寞心情的真实写照。令她欣慰的是,很快就收到了元稹的诗赠薛涛:

          锦江滑腻蛾眉秀,

          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

          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辞客多停笔,

          个个公卿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

          菖蒲花发五云高。

          劳燕分飞,两情远隔,此时能够寄托她相思之情的,唯有一首首诗了。那样的日子肯定非常难过,无以排遣的薛涛迷上了写诗的信笺。她喜欢写四言绝句,律诗也常常只写八句,因此经常嫌平时写诗的纸幅太大。浣花溪本地有造纸的传统,薛涛又性喜红色,便对造纸的工艺加以改造,以“芙蓉皮为料煮糜,入芙蓉花末汁”,将纸染成桃红色,裁成精巧窄笺,特别适合书写情书,人称“薛涛笺”。

            用这种信笺,给元稹写诗,便有了格外的韵味。薛涛在《牡丹》一诗中写道:

            去春零落暮春时,

            泪湿红笺怨别离。

            只欲栏边安枕席,

            夜深闲共说相思。

            令薛涛失望的是,元稹是个用智,而不是用心去谈恋爱的人。长庆三年(823年),元稹前往浙江绍兴任越州刺史兼浙东观察使,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忽然旧情萌发,颇有意想把十几年未见的薛涛接过来“叙旧”,不巧他又遇见了浙东名妓刘采春,于是将薛涛抛在了脑后,用他的话说“她(指刘采春)诗才虽不如涛,但容貌美丽,非涛所能比也。”

            尽管元稹如此花心,但薛涛对他的思念还是刻骨铭心。她朝思暮想,就像一个空闺女子等待远出丈夫归来一样,满怀的幽怨与渴盼,汇聚成了流传千古的名诗《春望词》,其中写道: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簪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一张薄薄的桃色纸笺,终究留不住情场中虚幻的情感。只是让人唏嘘的是,为了元稹当初一句相思的许诺,薛涛终身没有出嫁,后遁入空门。韦庄的思帝乡对薛涛作了最好的诠释。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渣男”元稹与才女薛涛 “渣男”元稹与才女薛涛

          刘采春,生卒年不详,淮甸(今江苏省淮安)人,伶人周季崇的妻子。她擅长参军戏,又会唱歌,见到元稹时,刚二十五岁,青春靓丽,又多才多艺,元稹一下子就被刘采春吸引住了,很快就忘了之前的相好薛涛,开始与刘采春交往了起来。情到深处吟了一首赠刘采春:

            新妆巧样画双蛾,

            谩里常州透额罗。

            正面偷匀光滑笏,

            缓行轻踏破纹波。

            言辞雅措风流足,

            举止低回秀媚多。

            更有恼人肠断处,

            选词能唱望夫歌。

            从这首诗,我们能看出元稹对刘采春的一往情深。刘采春又恨又喜,这第一句显然说她有点妖气,怎能把自己看成是妖艳的女子呢?再想想元稹也是言由心衷,喜欢至深才会没有顾忌。她略有沉思,当即指着墙上吴道子的一幅画《农家新婚合欢图》,回了一首:

            缔得三生石上缘,

            双双并立翠溪前。

            谈情月下无穷夜,

            合坠花间不计年。

            束发樵郎松作笠,

            垂发村女葛披肩。

            好一个刘采春,将农家新婚两岸齐眉的心态,爱的宣言,描绘得淋淋尽致!两个人,如胶似膝,公然以情人身份同居,时间长达七年之久。只可惜,七年后,元稹又被更年轻的女子所吸引,刘釆春也被风流雨打风吹去,一代才女最终跳河自尽。

            如果说元稹在个人情感上缺乏操守,始乱终弃,那么,他在政治上,也与此有相似之处,可以看作其情感心理路径的翻版。

            元稹曾胸怀大志,希望匡扶社稷,一展抱负,步入官场到元和五年之前,他在官场上表现得“刚直不阿”;从元和五年(810 年)到长庆二年(822年),元稹则扮演着攀附太监、圆滑势利的小人角色,为人所不齿。

            起初,元稹在左拾遗这个位置上,大胆谏言,积极参政、议政,把本来可有可无的清闲官职做得有声有色。

            后来,元稹出使东川,又办了一件轰动一时的大案。他弹劾前任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贪赃枉法,受此案牵连的7个刺史受到惩处。因受严砺朋党的诬陷,元稹很快被调离到“东台”,上任后,元稹又接连弹劾浙西观察使韩皋、徐州节度使王绍等共几十名地方大员。

            元和五年(810年),元稹受到朝中敌对势力攻击,被调回长安。

            元和十三年(818年),元稹在通州任司马。他为通过一个老人之口叙述连昌宫之兴废,反映唐玄宗至宪宗时期之兴衰,探索安史之乱前后朝政治乱之因由,表达人民希望国家长治久安之愿望,写下了其新乐府诗的代表作之一《连昌宫词》。

            似乎是对大唐王朝政治的失望,亦或许是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反思,元稹痛定思痛,改弦易辙,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变得圆滑起来。在江陵,他攀附上了江陵监军,大太监崔潭峻。元和十五年(820年)初,宪宗驾崩,唐穆宗即位。元稹受崔潭峻的推荐,升任为知制诏。

            元稹从此官运亨通,竟然一度当上了宰相。可惜,由于复杂的政治斗争,他仅仅当了3个月宰相,就被贬为同州刺史、浙东观察使。此后,元稹一直纵情酒色,无所追求,始终没有东山再起。

            纵观元稹之一生,他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就其人品、官品而言,有人说其正直、勤政、爱民,又有人说他“工于投机取巧”、“巧宦热中”、“勾结宦官”;还有人说他薄情寡义,始乱终弃,攀龙附凤,当然,也有不少人为他翻案。但不管元稹如何渣,他的文学才能,他的文学作品,都是不可否定的,都是文学历史上的宝贵财富,都会永远闪烁在历史的天空...

            岁月啊你带不走

            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崔双文、韦丛、安仙嫔、裴淑、刘采春)

            兴亡谁人定啊

            盛衰岂无凭啊

            一页风云散啊

            变幻了时空

            聚散皆是缘哪

            离合总关情啊

            担当生前事啊

            何计身后评...

            大和五年(831年)七月,元稹作了他一生中的最后一首诗:

            半欲天明半未明,

            醉闻花气睡闻莺。

            猧儿撼起钟声动,

            二十年前晓寺情。

          也许,是临死前的良心发现,也许是元稹的内心亏疚,也或许崔双文一直在元稹的内心深处...

            元稹去世后,白居易为他挥泪写诗,其中有两句极美: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原来最好的怀念,是摒弃了一切爱与恨的祭奠。这怀念像雪一样纯白,也像雪一样冰冷。也希望元稹所有的是是非非,“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夜来携手梦同游,

            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

            咸阳草树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

            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

            夜台茫昧得知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渣男”元稹与才女薛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aog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