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在交易股票时喜欢考虑“择时”,即根据环境变化挑选一个好时机。在他们看来,当市场红火时就冲进去赚一笔,一有风吹草动就赶紧卖出观望。
这听上去挺有道理,但在实际操作中真的可行么?
我们先来看下择时的两个依据:宏观和市场。
一些人喜欢通过宏观经济来判断当前是否适合交易。例如经济数据、货币政策、国际政治等等。但我认为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宏观参数及其互相之间的关联极其复杂,以至于凭借我们的知识面和算力是不大可能得出一个靠谱的结论。在这样的结论上做决策,成功率和瞎猜没什么区别。
除了宏观外,市场表现是另一个择时依据。例如股市中主力资金是不是流入,外资的表现情况,以及个股的热度等等。中国股市的一大特点就是波动剧烈,反应在股价上就是短时间内迅速拉升。这也增加了通过观察市场变化来择时的难度。
以沪深300指数为例,自2005年1月指数成立至今累计涨幅300%。但在过去180个月中涨幅最高的两个月分别为28%和25%。如果错过这两个月,指数收益只有原先的一半。每个人都想在这两个月来临前一刻买入,一结束就卖出,但事实证明绝大多数人不可能做到。
因此,择时其实是个伪命题。与其钻研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如老老实实等着,确保那两个月来临时我人还在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