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 艺文志》说:“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
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视历史的民族。古代的皇帝如果胡作非为,在面对历代浩如烟海的历史记录时,应有忌惮:活着时尚不能过度干涉史官的记录,死后更不能左右别人的评价了!
谁不想要个好名声呢?
《史记 晋世家》:
盾遂奔,未出晋境。乙丑,盾昆弟将军赵穿袭杀灵公于桃园而迎赵盾。赵盾素贵,得民和;灵公少,侈,民不附,故为弑易。盾复位。晋太史董狐书曰“赵盾弑其君”,以视于朝。盾曰:“弑者赵穿,我无罪。”太史曰:“子为正卿,而亡不出境,反不诛国乱,非子而谁?”孔子闻之,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白话]
在赵盾出逃后,赵盾弟弟赵穿闯入晋灵公宫殿,在后花园里杀死了晋灵公,又派人迎回了赵盾,赵盾重新执掌朝政。晋国太史董狐记载时直笔写下了铿锵有力的一句:“赵盾弑君于桃园。”,并在朝堂之上传看。赵盾辩解说:“人是赵穿啥的,我有什么罪!”。太史董狐慷慨陈词说:“晋灵公被杀时你没有跑出国境,回朝之后不仅没有诛杀乱贼,反而放过了他,弑杀君父的不是你又是谁!”。赵盾无奈,接受了太史董狐的指责。
《史记 鲁周公世家》: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翻译]
太史记载说:“崔杼杀了他的国君。”崔武子杀死了太史。他的弟弟接着这样写,因而死了两人。太史还有一个弟弟又这样写,崔武子就没杀了。南史氏听说太史都死了,拿了照样写好了的竹简前去,听到已经如实记载了,这才回去。
《史记 鲁周公世家》: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翻译]
太史记载说:“崔杼杀了他的国君。”崔武子杀死了太史。他的弟弟接着这样写,因而死了两人。太史还有一个弟弟又这样写,崔武子就没杀了。南史氏听说太史都死了,拿了照样写好了的竹简前去,听到已经如实记载了,这才回去。
《史记 鲁周公世家》: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翻译]
太史记载说:“崔杼杀了他的国君。”崔武子杀死了太史。他的弟弟接着这样写,因而死了两人。太史还有一个弟弟又这样写,崔武子就没杀了。南史氏听说太史都死了,拿了照样写好了的竹简前去,听到已经如实记载了,这才回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