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女生萨哈拉》是美国作家爱斯米·科德尔的作品。这部作品先后获得了2004年芝加哥图书馆奖、2004年度国际读者协会儿童读书奖、多萝西·坎菲尔德·费希尔儿童图书奖、2004至2005年度“大石像”儿童图书奖……是什么原因让本童书囊括如此多的大奖?从梅子涵老师序言中的一句话可以找到答案——这本书写的不是什么奇人奇事,但是它本身却很神奇。
神奇的小说必定有精彩的故事。那么,阅读这本神奇的小说是不是只需要感受其“神奇”“精彩”?李吉林老师说:“读小说是让我们从别人的人生中获取生活的智慧。”我想,在我们穿越书本,感受文字下萨哈拉成长过程中的痛苦生活与精彩历险的同时,还要从中汲取教育的智慧,那么我们获得了阅读此书的“额外奖赏”。
如何得到“额外奖赏”?带着问题阅读,带着思考阅读,带着“假如是我,我会怎么做”的感同身受去阅读。本次阅读根据大问题“1.波迪老师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梅子涵老师说“不是女生萨哈拉的故事我们见不着,而是老师波迪让我们觉得该去哪儿寻找呢?”2.为什么同是单亲家庭的孩子,萨哈拉和德里的结局完全不同?作为父母我们要思考的是什么?3.你是谁的波迪老师?谁又是你的波迪老师?”提出四个问题:1.为什么萨哈拉认为妈妈买书的时候“永远不会犹豫”“眼睛也不会多眨一下”是勇敢的?这对萨哈拉有什么影响?2.“我为什么要做作业?做给谁看?”在书中反复出现了两次,作为老师和家长从中读出了什么?3.萨哈拉的妈妈告诉她“看书不能只看封面”,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4.为什么萨哈拉在学校、在教室里会成为“特别的萨哈拉”,而坐在图书管理员和司机旁边感到安全成为真正的自己?通过自读思考、共读交流,我对萨哈拉从“躲在草场的角落”大声地喊“我是个孤儿”成为“所有美好的中心,写着美丽的诗篇,倾诉着美丽的梦想”的成长秘密进行了解码。
“萨哈拉”的成长需要“看见”。“看见”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动词。有物理意义上“看见”,有情感上的认可,有全方位的了解……对于一个内心极度敏感、自卑、自责也特别聪明的单亲家庭女孩萨哈拉,特别渴望别人对她的“看见”,也特别恐惧别人知道她的“特别表现”。为此,她不做作业,不回答问题,不善于与别人交流……个体心理学认为,儿童的所有行为都从整体上反映他的生活和人格。萨哈拉表现出来的行为只是她的自我保护。正是因为只看到萨哈拉的“封面”,而没有看到“书本”里的内容——爱阅读、爱写作的真正的萨哈拉,才让史丁校长和碧丝小姐认为萨哈拉必须接受“特殊教育”。如果没有妈妈的努力,让萨哈拉解除特别教育,即使妈妈认可她,她也认为自己不是笨蛋,那么,日子一长,萨哈拉也会改变对自己的看法,对周围人的看法,认为自己“特别”。儿童对事物的看法决定了他的成长,这对萨哈拉的成长来说,是灾难性的,她将会以“封面”的表现成长。解码萨哈拉成长的密码,作为老师面对“萨哈拉”们不要重蹈史丁校长和碧丝小组的做法,不要因为学生一个方面的表现就给学生定标签、下结论,一定要全方位地了解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做的原因,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家庭,用心去阅读学生这本书的“内容”,去认识他,去了解他,去解码他的成长秘密。
在书中萨哈拉多次表达“我为什么要做作业?做给谁看?”这是萨哈拉内心的呐喊——对“看出”的渴望。老师、家长的“看见”就是对儿童最大的肯定,是儿童前行的力量,是儿童成长的阳光雨露。特别是老师,要有一双能看出、会所见的眼睛,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让学生在看出与肯定中有成就感、获得感和荣誉感,从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自尊心。
“萨哈拉”的成长需要“信任”。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无条件的信任。无条件的信任是指不仅是在儿童做得好的时候信任儿童,在儿童表现不好的时候也相信他,相信他一定能做个好人。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信任能在学生身上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萨哈拉正是妈妈一直的信任,即使萨哈拉不做作业、不回答问题、被进行特别教育时也信任她阅读好、写作好,这才让萨哈拉能坚持回家、到图书馆阅读、写作。
人的一生在很多时候都是“萨哈拉”,我们面对的孩子有很多的“萨哈拉”,有很多人很多时候都是“萨哈拉”。“萨哈拉”要成为“美好事物是中心”需要的无条件信任。所以当我们在面对“萨哈拉”时,不要因为他们表现出来的“特别”而蒙蔽了双眼,要用一双火眼金睛去看见,去信任,用老师与家长的信任去照亮儿童前行的路。
“萨哈拉”的成长需要“陪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爸爸的离开,妈妈的繁忙,学校里人为的隔离,让萨哈拉极度的敏感、自卑与孤独。正因为如此,她才写那些无处可寄的信来表达对父爱、对完整家庭的渴望,才不做作业、不回答问题来表达对嘲笑、否定的反抗,才在看到巴黎时装作看不见来表达对自尊、自卑的维护……每一个坚强外壳下都是一颗柔弱的心灵。作为家长,要多一点时间陪伴孩子,要多花一点心思走进孩子的内心,不仅要身在,更要心在,要用心灵陪伴孩子,要努力成为孩子最信任的朋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作为老师,既要作良师,又要作益友,要利用课内课外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灵。在陪伴中,成就孩子,也成就我们自己。
“萨哈拉”的成长需要“安全”。安全感是儿童成长最最重要的营养。儿童的安全感往往来自熟悉的人、熟悉的场所,特别是来自父母及家庭,但萨哈拉却在陌生的图书管理员和公共汽车司机旁边感到安全,这让人匪夷所思。是什么原因让萨哈拉这样“特别”?根据个体心理学人格统一性原理进行分析就可以知道,萨哈拉感到不安全的原因是怕别人知道她的历史:一是知道她没有留下爸爸,二是知道她有“特别教育”的经历。这两个原因是导致萨哈拉敏感、自卑最重要的原因。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如果儿童出现对陌生环境安全的情况,这对儿童来说也是灾难性的。这个问题与上述提到的信任问题会将在青春期得到全面的暴发,儿童将会千方百计地逃离家庭和学校,与趣味相同的人在一起加剧问题的严重性,这就是问题儿童、问题少年产生的主要原因。作为家长的教师一定要让孩子和学生感到安全,特别是当孩子和学生做错事、把试考砸的时候,千万不要让孩子和学生接受双重惩罚,当孩子和学生不堪重负时,问题就发生了。另,父母要尽全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这是孩子有安全感最重要的场所。但当父母无法再在一起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孩子即使父母分开了,但对他的爱没有分,同时还可能会有更多的人来爱他,关心他,让孩子认识到父母的分开是是很正常的,父母的爱并没有因为分开而减少。当孩子在爱的环境里成长,他就会获得深深的安全感。
“每个人的闪光点,都需要他人的宽容、信任和耐心的等待。”解码“萨哈拉”成长的密码,让我们找到“萨哈拉”成长的密钥,付出我们的爱、相信与等待,那么“萨哈拉”就能成为“所有美好的中心”,这将是我们得到的“额外奖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