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枝红杏出墙来

作者: 饼干贝贝 | 来源:发表于2019-07-09 16:19 被阅读0次

            叶绍翁《游园不值》里写到“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一首我们耳熟能详的小诗,以前只觉得朗朗上口,春意盎然。听孙教授细细品味,才觉得余音绕梁。

            “应怜屐齿印苍苔”中“怜”的对象是屐齿吗?非也,应该是“苍苔”。由于人迹罕至,被屐齿印出痕迹的苍苔更足可怜、可爱、珍爱,尤其是这园子世外桃源般的宁静。可见,诗人是一个外部感觉精致、内部也很敏感的人。

            “小扣”是承接上文的宁静,轻轻地扣,而且久扣不开,也并没有失去耐心地重扣,可见诗人还是一个细心,而且有耐心的人,体现出他对到园子主人的尊敬,对这片宁静的真爱。

    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神来之笔,成为了千古名句。原因可能是:

            第一,心理上的突然转折。久扣的沉闷被惊喜的发现所替代,春天来的那么美,来的那么突然,充满了惊异,让人为春色之美而激动,和前面的宁静,专注于扣门,构成了一种张力,或者叫做对比。

            第二,发现的可喜还在于不是一树红杏,而是“一枝”。它是最早的报春使者,“最早”和“我”不期而遇,这是“我”的发现。久扣不开的柴门只能“关”人,而那看不见摸不着的“春色”却可以靠自我去发现。这是想象的飞跃,也是语义的双关。

            第三,这是一刹那的惊喜。毫无准备的、默默无声的、独自享有的欢欣。是对大自然变化的发现,更是对自我心灵的发现。这已经不是在描绘或者单纯地欣赏风景,而是通过更加主动的想象,抒发诗人心目中对春色之美的感叹。“满园”,一方面,紧扣柴扉的环境特点,另一方面,以“一枝”之微与“满园”之盛,形成对比。

            第四,“春色满园”完全是作者的想象,是诗人带动读者在想象。对于读者来说,光有直接感知的外部世界美好的能力还不够,只有激活内心世界的想象,才更能受到诗情的感染,获得更多的享受。

    一枝红杏出墙来

            第五,这两句常常被独立引用。有时表现在外界重压下压制不住的生气或活力;有时则具有了由格言式的意义衍生出的寓意;红杏出墙,用在男女关系上,表示女方有外遇。

          春天的美好,也有这样偶然地被发现的。这首诗写得很精彩,其中的“一枝红杏出墙来”,成了千古名句。但,美中不足的是,本诗是从陆游的《马上作》中演化来的。陆游的原作如下:“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究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其中前两句是一般的欣赏美景,第三四句在之前基础上想象更加活跃了,把杨柳与红杏的关系想象成为:第一,“遮”与“不断”的矛盾关系;第二,把这种关系和春色之美联系起来,构成一种因果:因为丰茂的杨柳遮不断红杏,有了色彩的反差,春色才显得如此美好,情致要活跃得多。

            但是,比之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却要逊色一些。久扣地宁静和突然发现地惊喜而形成的张力,外部世界景物的美好,诗人内心突然和自我的发现,还有那不曾亲见的“满园春色”就足以让人回味无穷流连忘返。

    一枝红杏出墙来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文字摘录、有感于孙绍振《名作细读》上海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枝红杏出墙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atf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