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又接近尾声了。
去年年底,疫情还没爆发时,一位占星师就预测说2020年将会是令大众印象深刻的一年,甚至可以称之为开创性的世纪元年。我本不是迷信之人,但现今回头一看,情况确实如此。
如今,危机还没过去,但身处国内的我们已经没有那么关注疫情了。听说年底可能还有新情况,看来好好的熬过今年,挨过明年就已经是很大的胜利了。
李松蔚老师说:“只要活着,都是赢家。”这句话用来鼓舞幸存者是很适合的。
但人是思维复杂的高级动物,不会单纯的满足于“活着”。达到了基础标准,又开始树立新的目标,思想标准也跟着“自动”提高了。
要追求活的体面,活的光鲜,活的丰富多彩。为了达到目标,给自己设置了很多的要求。
要求和目标是双刃剑,一方面鞭策着人们不断进取,另一方面也禁锢着思想行为。
在这样的拉锯过程中,压抑、不甘、愤怒、委屈、怨恨等负面情绪应运而生,好好的人神不知鬼不觉地就抑郁了。
那位自杀的大连理工学院研究生就是一个看上去很好、很正常的人。在旁人看来,他乐观开朗、积极向上,还有很多的兴趣爱好。
这样一个人突然选择决绝的离去,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的。
一般我们倾向于认为,一个人的生活圈子狭小,没有什么兴趣爱好,能力与成就平平,才难以从自卑和抑郁情绪中脱逃出来。
但是这个研究生不同,他有精神追求,学习、人际交往能力都不差。即使学业不尽人意,兴趣爱好也是可以帮他疏导负面情绪,分担一些精神压力的。
有句话不是说:“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吗?但很显然,他的兴趣爱好没能救他于水火之中。
这位研究生在遗书中自问自答式地调侃、斥责自己是个废物,可见他的自卑感、失败感是很深的。
即使他拥有旁人看来丰富多彩的生活,但这种生活并没有得到他自体的认同。在潜意识中,他可能并不认为这样的生活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问题的关键点都集中在了实验结果和能否顺利按时毕业上,当他认为只有这件事决定着他本人的好坏与未来时,兴趣爱好就容易沦为“旁门左道”和“不务正业”。
有了这种定性后,此时的兴趣爱好已不再是“热爱”,而是妨碍主业(学业)的绊脚石,那又怎么可能起到疏导情绪、排解压力的作用呢?不增加压力就不错了。
看了这些糟心的新闻后,我写了一句话:“庚子年的杀气很重啊,上半年多是杀人,下半年多是自杀。活着不易,不是别人为难你,就是自己为难自己。”
别人为难你,你多是控制不了的,你可以控制的是自己尽量的不为难自己。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偏爱自己一点有何不可?
我们不但要学会和自己和解,也要学会为自己辩解,这种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