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故宫”祝勇这么说:600年前的宫殿,7000年的文明,一个人走进去就像一粒沙被吹进沙漠,立刻就不见了踪影,故宫让我们收敛起年轻时的狂妄,认真的注视和倾听。
关于“古物”祝勇这么说:我把这些物质称作古物,而不是叫做文物,正是为了强调他们的时间属性,每一件物上都收敛着历朝的风雨,凝聚着时间的力量。
关于“美”祝勇这么说:一件古老的漆器让我生起对生活的无限渴望,日子其实也可以过得很美。美不是奢华,不与金钱等值,美是一种观念——一种对生命的态度。是凡人的宗教,是我们为烟火红尘里的人生赋予的意义。了解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古物之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河流鸟鸣,美女君子这几个意象把我们带回中国艺术长河的上游,那是一个黎明世界,空阔飞鸟,带着侵略的叫声,划过天际,树林里的每一片叶子都湿漉漉的,万物生长显出自然焕发的本能,女人的身影从岸边闪过,清风吹起群山,浮动河水逆光,勾勒出他身体的线条,让打量他的男子怦然心惊,这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经典,为我们描述的最初的画面,比世界上任何国家的经典都美,上帝说要有光,其实时间并没有光,他有时只是一条幽暗的隧道,在我们的文明里,诗才是光。
这样美丽的句子和描述都来自于故宫博物院影视所所长祝勇的《故宫的古物之美1》。知道这本书是因为李蕾慢读,因为樊登读书认识了李蕾,因为声音剧《浮生六记》被李蕾所吸引。喜欢她讲书时富有情感的讲解,她娓娓道来的说话方式,有时流露出来小女孩般的天真真挚,有时流露出优雅知性的感性动情,都很打动我,所以我特别喜欢李蕾的声音和她讲的书。不同于樊登的豪爽和兼容并蓄的风格,李蕾选书的风格都是古典文艺浪漫的。
我带着好奇心点开了《故宫的古物之美1》,便被李蕾的讲述所吸引,她一开头就讲她是如何与这本书相遇的——她在一个名人家看到的厕所读物。她说,一个人的厕所读物其实最是能反映他读书的品味爱好。
后面的故事和开头一样精彩。
当时脑子一热淘宝立刻下单买了祝勇故宫系列的5本精装本,买的时候有点肉疼,但收到以后还是被精美的印刷惊艳,喜不自禁。
这本书从青铜器讲起,作者挑出挑出最具代表性的几个品类中的几个精美的古物,从他们背后的时代讲起,试图解剖这些古物背后故事。
兽面纹鼎、兽面纹觥、莲鹤方壶、宴乐渔猎攻战图壶、秦兵马俑、博山炉、里耶秦简、竹雕竹林七贤图香筒、永平元年四神纹镜、龙首三足斗、唐三彩马、唐陶彩绘女俑、辽木雕彩绘观音相、宋汝窑天青釉弦纹樽、明紫檀雕夔龙纹玫瑰椅、清明黄色绸绣葡萄夹氅衣、剔红梅花纹笔筒、清白玉螭纽“学诗堂”玺。
这些古物形美、技艺令人惊叹、故事引人入胜。
我突然想起来世博会那年我第一次去北京,阳阳陪我去逛故宫的情形,当时只是游人心态,2小时囫囵吞枣地沿着中轴线走完了一圈下来,只快速地看完沿路的宫殿和几处展览,并未看到诸多古物便稀里糊涂地出来了。但对古物感兴趣的确也是世博会那年第一次去上海参观了上海博物馆和去北京参观故宫所种下的。上海博物馆那四层展品,是我对中华文明古物的启蒙。或许也是和阳阳、斐斐一起游玩上海、北京的回忆太过美好,12年过去了,当年看过的上海博物馆的样子、夏日故宫的样子,还历历在目。
一本好书,让人欣赏美、感受艺术给人心灵带来的精神享受的同时,再能听到些故事,勾起一些回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便是十足的享受。
下次我去故宫的时,定是已读完祝勇写的全部故宫艺术史系列。那时候再去看故宫,应是另人一番风味。
网友评论